122.百丈道恒禅師悟道因緣
洪州百丈道恒(又作道常)禅師,清涼文益禅師之法嗣,初于百丈山依照明禅師落發出家。後參法眼(清涼文益),成爲其入室弟子。
一日,道恒禅師向法眼禅師請益外道問佛之公案。
該公案是這樣的--
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贊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乃作禮而去。阿難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稱贊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這則公案非常有名,曆史上有不少禅者因爲專門參究此公案而悟明心性。
道恒禅師對這則公案也很感興趣,並生起大的疑情,所以他便向法眼禅師請教。當他述說此公案,提到“不問有言,不問無言”這一句時,法眼禅師忽然大聲喝道:“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那(耶)?”
[不少參禅者都從“世尊良久”處擬著。想畢道恒禅師當時亦有此傾向。沒有想到,法眼禅師卻早已觑破他的肚腸,連連叫打住。接連兩個“住!”字和一個反诘,猶如一柄金剛王寶劍,將道恒禅師推向萬丈懸崖!]
道恒禅師終于言下大悟。後住洪州百丈山繼承祖席,大開法筵。
道恒禅師接衆時,多有驚人之開示。現舉叁則--
1.問:“如何是百丈爲人一句?”師曰:“若到諸方,須問過。”乃曰:“實是無事,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這裏?古人道,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爲。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且作麼生是心空?不是那裏閉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識想解。上座要會心空麼?但且識心,便見心空。所以道,過去已過去,未來更莫算。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設有人喚,上座應他好,不應他好?若應他,阿誰喚上座。若不應他,又不患聾也。叁世體空,且不是木頭也。所以古人道,心空得見法王,還見法王麼?也只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伐(自誇)好!珍重。”
2.僧舉:“人問玄沙:“叁乘十二分教即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沙曰:“叁乘十二分教不要。”某甲不會,請師爲說。”師(道恒禅師)曰:“汝實不會?”曰:“實不會。”師示偈曰:
“不要叁乘要祖宗,叁乘不要與君同。
君今欲會通宗旨,後夜猿啼在亂峰。”
3.上堂,衆才集,便曰:“吃茶去。”或時衆集,便曰:“珍重。”或時衆集,便曰:“歇。”後有頌曰:
“百丈有叁訣:吃茶、珍重、歇。
直下便承當,敢保君未徹。”
這“吃茶、珍重、歇”五字,被後人視爲百丈家風。若細究起來,一部大藏經亦在這五字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