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永安善靜禅師悟道因緣
京兆府永安院善靜禅師,洛浦元安禅師之法嗣,俗姓王,長安金城人。其父王朗曾爲威州刺吏。母親懷他的時候,曾夢見金色晃耀的佛像,因覺而有娠。善靜禅師自幼習儒學,博通群言。長大後被掌書記(唐節度使之輔官)推薦給神策軍(唐禁軍),深得長官之器重。二十七歲的時候,善靜禅師忽覺塵世浮幻如夢,遂生出世隱逸之想。後偷偷地跑進終南山,從廣度禅師落發出家。
唐天複年間(901-904),善靜禅師南遊參學,禮谒洛浦元安禅師。洛浦禅師對他很器重,並收他爲入室弟子。讓他當園頭,負責種菜等雜務。
一天,有位僧人前來辭別洛浦禅師,欲往其他地方參學。洛浦禅師問道:“四面是山,阇黎向甚麼處去?”
那僧被問得無言以對。
洛浦禅師道:“限汝十日,下語得中,即從汝去(限你十天的時間,下一轉語,若能契旨,即任你離開這裏)。”
那僧回去後,在寺院裏,如遊魂一般,往複經行,冥思苦想,雖搜腸刮肚,也想不也一個合適的答語來,後來不知不覺走進菜園子裏。
善靜禅師見他這副模樣,便問:“上座既是辭去,今何在此?”
那僧于是便把老和尚交待給他的話詳細地告訴了善靜禅師,並堅決要求善靜禅師代他下一轉語。
善靜禅師回答道:“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阻野雲飛。”
那僧一聽,歡喜踴躍。
善靜禅師囑咐他道:“不得道是某甲語。”
于是那僧來到丈室,把這一轉語告訴了洛浦禅師。
洛浦禅師一聽,知道不是這僧自己的答語,便問:“誰語?”
那僧回答道:“某甲語。”
洛浦禅師道:“非汝語。”
那僧一看瞞不住老和尚,便如實地招白是園頭所教。
到了晚上上堂的時候,洛浦禅師告訴大衆說:“莫輕園頭,他日座下有五百人在。”
善靜禅師得到洛浦禅師的印可後,旋即返回故鄉長安,結廬于終南雲居山,開法接衆,一時道俗,歸之如市,常隨徒衆,達五百余人。後逢戰難,物是人非,幸有留守王公創永安禅院,請師居之。開運丙午年(946),善靜禅師入寂,春秋八十九。僧俗二衆,悲恸不已,如喪嚴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