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63· 叁平義忠禅師悟道因緣

  63.叁平義忠禅師悟道因緣

  漳州(今福建漳州)叁平義忠禅師,大顛寶通禅師之法嗣,俗姓楊,福州人。初參石鞏(gong)慧藏禅師。石鞏禅師常常用張弓架箭,來接引來機。

  一天,義忠禅師來到石鞏禅師的法席。

  石鞏禅師向他喊道:“看箭!”

  義忠禅師于是撥開胸口,說道:“此是殺人箭。活人箭又作麼生?”

  石鞏禅師將弓弦彈了叁下。

  義忠禅師豁然有省,便禮拜。

  石鞏禅師道:“叁十年張弓架箭,只射得半個聖人。”說完將弓箭折斷,扔在地上。

  此時義忠禅師雖然有所省悟,但是還不徹,心中還有疑團在。

  後來義忠禅師參禮大顛寶通禅師,于是跟他談起當年參石鞏禅師一事。

  大顛禅師道:“既是活人箭,爲甚麼向弓弦上辨?”

  義忠禅師無言以對。

  大顛禅師道:“叁十年後,要人舉此話也難得。”

  義忠禅師于是請求大顛禅師:“不用指東劃西,便請直指。”

  大顛禅師道:“幽州江口石人蹲。”

  義忠禅師道:“猶是指東劃西。”

  大顛禅師道:“若是鳳凰兒,不向那邊討(尋覓)。”

  這一下,義忠禅師心中所有的疑情一下子煙消雲散了,于是便起身作禮。

  大顛禅師道:“若不得後句,前話也難圓。”

  義忠禅師後往漳州叁平山,住山接衆。

  義忠禅師曾示衆雲:“今時出來,盡學馳求走作,將當(認爲,當作)自己眼目。有什麼相當(相應)!阿汝欲學麼?不要諸余,汝等各有本分事,何不體取!作麼心憤憤、口悱(fei)悱(爲什麼要心裏東想西想、口裏欲言而不能呢),有什麼利益?分明向汝說,若要修行路及諸聖建立化門,自有大藏教文在;若是宗門中事,汝切不得錯用心。”

  時有僧出問:“還有學路也無?”師曰:“有一路,滑如苔。”僧曰:“學人蹑(踐履)得否?”師曰:“不擬心,汝自看。”

  後,師又示衆雲:“諸人若未曾見知識,即不可。若曾見作者(大開悟的人)來,便合體取些子意度,向岩谷間木食草衣。恁麼去,方有少分相應。若馳求知解義句,即萬裏望鄉關去也。”

  從上面所引法語來看,義忠禅師特別強調學人要反觀自性,不要向外馳求,也不要溺于文字知見,更不得擬心分別。若不然,則與道相背,歸家無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