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心如意足》
諸比丘!比丘若依心修叁摩地,獲心一境性,此名之爲心叁摩地。
彼未生之……乃至……已生之善法爲令住、勿忘失,倍修習、廣修習、圓滿之,起欲、精進、發勤,策心而持。此名之爲勤行。
依心修叁摩地,而勤行,諸比丘!此名爲心叁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南傳相應部六 神足相應106-107)
修習心叁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如是我于心不過分退縮,不過分精勤,于內不收、于外不散,有前後想而住,後如前、前如後,上如下、下如上,夜如晝、晝如夜,如是以廣大不纏之心,修習光耀心。
諸比丘!以何爲心過分退縮耶? 諸比丘!心,與懈怠俱行、與懈怠相應。 諸比丘!此名之爲心過分退縮。 諸比丘!以何爲心過分精勤耶?諸比丘!心,與掉舉俱行、與掉舉相應。 諸比丘!此名之爲心過分精勤。 諸比丘!以何爲心,于內爲收耶? 諸比丘!心,與惛眠俱行、與惛眠相應。 諸比丘!此名之爲心,于內爲收。 諸比丘!以何爲心,于外爲散耶? 諸比丘!心,依外之五妙欲而擴散。 諸比丘!此名之爲心,于外爲散。 ……乃至……諸比丘!如是比丘以廣大不纏之心,修習光耀心。」 (南傳相應部六 神足相應 119-120)
心叁摩地斷行成就神足(梵 citta-samādhi- prahāna -sajskāra-samannāgata-rddhi-pāda,巴 citta-samādhi-padhāna-sajkhāra-samannāgata-iddhi-pāda),由心念力發起之禅定。又作心叁摩地勝行成就神足、意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念神足、念如意足。
此心之意是心念于所緣達成叁摩地,就像已進行做一件事或去一個地方,如果不專注心念于所要做的事或要去的地方,而分心顧左右其它事或往不同方向目的,所謂:「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對獲得心一境性是背道而馳的。
心修叁摩地,獲心一境性,是心叁摩地的目的,同樣的是必須除卻五蓋,其內容與欲如意足相同,請參照欲如意足對五蓋的詳細說明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