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修持法門》教授連載二
很高興我們今天換到了一個舒適的環境,能夠更愉快與放松的上課。首先,我們要向所有提供與准備這個環境的朋友,說聲謝謝。
一般來說,在聖境印度與雪域西藏,有著很多不同的觀音菩薩教法,其中加持力特別殊勝的,就是這一部《卓敦康恰瑪》。由于這個原因,平時我住在上密院的時候,每個星期的法會,主要修持的就是這部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因此,雖然在印度與西藏有很多不同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但大家一致認爲這一部儀軌特別具備力量與加持。
接下來,我會先念一遍這個修誦(觀修與誦咒)儀軌,聽得懂的可以做觀想,這種方式稱爲“觀修口傳合一”,意思是一邊觀修同時也接受口傳。這之後,我會解釋這部儀軌。
(法王給予口傳)
接下來要一起唱頌“嗡瑪尼貝咩吽”(觀音菩薩心咒,六字大明咒)。前陣子,噶舉祈願法會的負責人喇嘛確紮請我爲這部《卓敦康恰瑪》譜一個新曲。所以我在瓦拉那西的時候,就譜了一個新曲,明天開始我會唱誦。今天呢,我們先唱誦“嗡瑪尼貝咩吽”。
(法王領衆唱誦六字大明咒)
從小我就跟觀音菩薩法門有著深厚的法緣。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從小我的父母親與家人都在念六字大明咒,所以從我出生起,雖然不懂意思,但一直就聽著這個咒音,這是一個從未與我分離過的咒音。因此可以說,我是在一個充滿著六字大明咒音的環境下出生與成長的小孩。西藏的傳統中,大家很喜歡上億遍的持誦六字大明咒。一般來講,持誦瑪尼是一個很容易的修持方法,因爲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同時念咒。就像我的母親,從早到晚,無論白天的工作是什麼,身體做任何事情,但是她的心,或者說她的語上,都一直念這個咒,從未間斷。這說明了什麼呢?也就是說無論一天的工作是什麼,若能一直持誦瑪尼咒語,能帶給我們慈愛與平靜的生活。
我的母親一直在念誦六字大明咒,當時都快念滿一億遍了,但後來因一些原因遺失了念誦的數字。但是我的母親很堅持,後來又從頭開始持咒,重新計算,那時我還在西藏。直到現在,有時與母親電話聯系時,剛開始還聊些別的,但最後當我問到她有什麼心願時,她每次的回答都是希望能夠圓滿持誦一億遍的觀音心咒,另外就是希望我倆能夠見面。在持咒的修持上,我的母親非常認真。不僅是我的母親,還有我母親的母親呢(外婆),大家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我好像在介紹家世祖譜一樣,我不是這個意思的(衆笑)。小時候呢,我曾經見過外婆,聽說她也持誦了一、兩億遍的觀音心咒。我的外婆不同于一般人,她是個盲人,但是她更是認真地持誦瑪尼咒語,而且和平常人一樣,心情很愉快,總是面帶笑容。我時常想,如果我是一個盲人的話,還能那麼開心嗎?可能很困難。那麼外婆是怎麼做到的呢?我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也實際去體驗感受,後來我知道了,因爲外婆她總是抱有一種希望:相信未來有一天能夠重建光明、得到快樂。就是因爲這種強烈的信心與希望,所以她不會覺得苦。
總之,我的很多家人,都將希望寄托于觀音菩薩的修持,都向觀音菩薩發願祈求。這個法脈,從外婆傳給我母親,我的母親傳給了我,今天,我又傳給各位,從佛法的角度來說,這是師徒相傳,另外從世間家族的傳承來說,會將一些家産、寶物傳給下一代,然而我的家庭不怎麼富裕,也沒什麼家産留下,但無論是以佛法的角度來講,或者以家族傳承來講,總之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就如同我的家傳法寶一樣,今天我以一念善心,將這珍寶──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給予各位。
修持本尊時,我們最常問的問題就是:這個本尊法可以修嗎?適合嗎?這本批注中有一段寫道:“沒有福緣大小之分”,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即是慈悲的法門,因此爲什麼說“沒有福緣大小之分”呢?就是因爲這是一個慈悲的法門。所謂慈悲法門,而每一個人都本具有慈愛與悲心的種子,所以誰都可以修持。不因爲宗派、社會習慣或見解的不同,而妨礙任何人修持此法。所以批注本中寫道“修持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人,沒有福緣大小的分別”,總之,只要想修此法,都可以念誦這個咒語,因爲慈悲是遍及一切衆生的,每個人都具有的,沒有時、地的分別。所以今天,我爲各位念誦,大家也都可以念誦修持此法,因爲我們都本具有慈愛之心。
講到觀音菩薩的修持儀軌,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呢?要知道總攝的大綱。首先是前行的皈依發心,正行的觀修本尊、持誦咒語,還有結行的轉爲道用、回向功德與宣說功德利益,共有六個方面來修持。
首先是皈依跟發心。大家應該對皈依發心都很清楚了,甚至也能解釋給我聽。但是,由于這是第一個次第,因此還是要作說明。
日常生活中,我們雖然沒有用到皈依、發心這些詞,但事實上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皈依與發心。皈依與發心的意義是什麼呢?例如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首先我們要對這件事有信心,或者對于指導者有信心,由于具備了信心,很自然地工作就更有力量,遇到任何阻礙也影響不到我們,更有力量當下面對、超越各種困難。所以皈依也一樣,如果我們對指導者“佛”、他所提出的方案“法”與一起工作的夥伴“僧”──這些的確值得我們信任、有保證的對象──具備信心的話,那麼自己在這個計劃或工作上,會更有力量。
接下來談發心。如果要成就大事業,或者說要建立廣大的名聲,首先要看我們開始的心願與計劃是否完善與廣大而定。然而也有些例外,可能一開始只是小計劃,但運氣好,最後成辦了大事。但是做事不能只是等待運氣,完善的計劃和准備才是重要的。因此,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就在于整個計劃的完善,與發心、動機的廣大來決定,由于這些差別,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所以我們知道重點在于根本的發心。
就像剛才的比喻一樣,皈依是很重要的,尤其我們都是修持佛法的人,更要對法有信心。如何才能生起信心呢?首先要對說法者有認識。過去無量的諸佛開示過佛法,但是佛陀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時節的教主,因此更爲重要。談到佛,有時我們很難馬上生起什麼感覺,但是,釋迦牟尼佛不一樣,從曆史上來看,他降生到人世間,和我們吃著同樣的食物,有著同樣的行爲舉止,和我們是很親近的,他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因此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釋迦牟尼佛真的曾經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能夠對他生起信心,然後再慢慢擴大,聯想到一切諸佛。
有關佛陀的介紹,我會在明天給予解釋。今天的課程就講到這裏。最後我要作一個宣布,祈願法會的最後一天,我們會念誦一篇祈願世界和平的點燈祈願文,我思考了這件事情,爲此我撰寫了一篇祈願文,也請人翻譯成英文,同時我也譜了曲。這個曲子呢,是仿照西方的opera(歌劇)而寫的,雖然我自己不懂歌劇,不過還是試著做了這個曲子。由于各位今後需要唱誦,所以如果想要學習的法友,可以跟他(噶瑪確陪喇嘛)學習。爲什麼我要譜曲呢?因爲我對西方文化很有親切感,所以藉由這首類似歌劇的創作,表達出我對西方文化的親切之情。同時,更重要的是這首曲子是爲了祈願世界和平而創作的,這是我作曲的目的。
(法王請英文翻譯用英文念誦一遍祈願文)
各位就請留下學習,我先離開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