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修持法門》教授連載一
大家晚安!我記得去年我們一起擠在這裏上課,今年呢,又是擠在這兒,似乎在這兒上課已經成爲一種慣例了!(衆笑) 這裏上課的環境不是很好,蚊子也不少。我知道許多外國人,很注重修行的環境,例如寬敞的禅修地方,但在這裏呢,似乎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的確是個問題。但就我個人來講,有這次的上課機會,我覺得非常高興!爲什麼呢?因爲前陣子事情很多,一直沒有時間好好休息。因此這次能和大家說說話,我沒有把它當成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情,反倒是我在百忙中能夠放松、休息的一段時間。因此,我衷心感謝大家,能給予我這樣一個機會休息。謝謝大家。
這一次的課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與“觀音菩薩”相關的法門。本來今天晚上安排了觀音菩薩的灌頂,然而到目前爲止,我還沒有在晚上給予過任何灌頂;雖然在國外爲了配合大家的時間,多是在晚上授課或灌頂,但是我自己卻沒有這樣的習慣,所以今天也沒有作灌頂的准備。但無論如何,按照次第來講,我們應該先得受觀音菩薩的教授,然後才接受灌頂。首先了解觀修的方法,然後再接受灌頂,這樣才是一個圓滿的次第。所以這幾天我先給予教授,之後會再找一天給予各位灌頂。
在講解觀音菩薩的修持法門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觀音”這個詞,梵文叫“阿哇羅給修拉雅”。透過這個詞,我們來對整個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作一個探究跟認識。
“阿哇羅給修拉雅”的藏文意義爲“間瑞夕克”(觀音)。“間瑞夕克”的意思是:用眼睛觀視。眼睛指的是什麼呢?即是慈悲,這裏將慈悲比喻如同眼睛一般。那麼觀看的對象是誰呢?是一切慈悲的對境,也就是所有想要離開痛苦、得到快樂的衆生。是用什麼方式觀視呢?是以菩薩的廣大悲願心在觀看的。所以總的來說,“間瑞夕克”(觀音)的意思是:以慈悲之眼恒時觀視衆生。因此,對于觀音這個名稱,應該解釋爲其內在的功德特質,而不是指一個人。
其實當我們理解了“觀音”這個名字,就等于了解全部的意義。平時,很多人會認爲觀音是一位天神,他能夠幫助我們,並且住在某個他方,也的確有人這樣來解釋觀音。但重點是,如果有人說外在有這麼一個天神,這對我們自心有什麼幫助嗎?我們要知道修持佛法的原因是什麼:是爲了得到內心的喜樂與平靜,並不是爲了製造更多的妄念。平時我們的妄念已經夠多了,現在又再多一個妄念,又有一位天神來幫助我們,對我們是沒有什麼用的。重點是對自心要有所幫助。那麼如何才能利益到自心呢?就要了解他內在的涵義。所以這裏談到觀音這個名號時,主要指的是“功德”的部份,而不能一概而論的理解爲一個人。由于具備了觀音的功德,所以能被稱爲觀音。因此,觀音其實是指功德、特質或功用。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爲什麼了解觀音的意義是如此重要呢?一般來說,我們生活上時常會遇到很多困難,無論是個人的還是社會的問題,我們受了很多苦。這時,我們會問,爲什麼會遇到這麼多的問題?佛教徒或者一般人可能回答說:“唉!這就是過去的業吧!”或者認爲是魔障、人爲的傷害、是自己的錯誤等等。其實這都只是一些相似的答案而已。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就在于我們這一念心:我們不認識自心,對于自己的前途、欲求也完全不清楚,因此只能無奈、反複地嘗受各種的苦痛。所以,修持要與心合一,這是重點。因此,“觀音”指的不是一個外在的神,觀音與自心的合一是非常重要的。
這裏可以用醫生來做比喻。各位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佛陀曾說:“解脫要靠自己,佛陀也是無法一手把我們拉到解脫道上的。”然而同時我們也可能聽過一種說法:“只要皈依大悲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即會來救護、幫助我們,他會帶領我們到解脫道。”對于這兩種說法,我們要如何來理解呢?這就好比“醫生”與“藥”。例如我們生病去看醫生,口頭上常說:“我去看了醫生,病被醫生治好了。”仔細想想這句話,其實是說醫生透過了藥物、或是一些開導等治療方法讓我們康複,並不是說醫生直接把病拿走了。因此所謂的“醫生治愈我們了”,是指醫生透過各種治療方法與內外的醫藥,讓我們的病得到康複。同樣的,所謂證得觀音的果位,或者得到了觀音的成就,指的是因爲透過修持觀音菩薩自性──大悲心的法門,如此才能得到利益,自心才能得到喜樂與平靜。因此,醫生與藥,分別比喻了觀音菩薩與大悲心的法門。
既然如此,我們又看到牆上畫有各種不同的觀音相貌,都知道觀音的本質是慈悲了,那修持慈悲法門就好了,爲什麼還要有四臂的、千手的、男相的、女相的各種不同的觀音相貌呢?這是有原因的!因爲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要直接修持觀音菩薩的“內在涵義”並不容易,一般人其實反倒對外相的認識較敏銳與清楚,藉此比較容易觀修。因此當有人說:“有一個觀音菩薩存在,有一個具備慈悲心的觀音菩薩”時,這句話對于一位已經有經驗的修持者來說,他會知道這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其實有更深的內涵,然而對于一般的行者來說,外相的觀音修持也很重要,也是有用的。重點是,如果說“外在有一個具備力量的觀音菩薩存在”,更能夠讓我們生起信心,生起這樣的信心是有很大的用處的。舉例來說,對于一個病人來說,藥物、護士、治療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從內心相信有這麼一個外相上的怙主--觀音菩薩存在的話,是更能夠幫助他減輕痛苦的。無論外在是否真的存在,但就是這一念相信的確有觀音怙主在的信心,就對我們有極大的利益。由于大多數的人對于外相的認識是很容易的、很敏銳的、很清楚的,所以先有一個外相來依止,然後再來實修這個法門,使這個法門成爲心的依靠,慢慢的即能幫助我們開發內心的力量,使之圓滿。這是一個很深奧的所依,因此,我們說有一個外相的觀音菩薩存在是有他的原因的。
我今天把所有能圍的、能穿的都包在身上了,因此現在有點兒悶悶的,無法很放松。我希望明天可以租到一個大一點的地方,相信就會比較舒服的。無論如何,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些問題。
我們要思惟的是什麼呢?就是剛剛談到的慈悲心。平時談到觀修慈悲心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認爲,是我在對某某人修慈悲,這個慈悲是從我給他的。例如前面走來了一位痛苦的人,我們會想試著“對他修慈悲”,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麼首先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具備多少力量?其實我們只能將有限的力量給予對方。然而有一種大力量的慈悲心,是依靠對方而剎那間在內心産生的一種巨大力量。
舉個例子,就好像一個巴掌往自己臉上打來,這是很有力量的,會痛的,但如果我們用臉去碰這個手時,是不會痛的。我們平時的慈悲心就好像用臉去碰那個手一樣,根本不會有什麼感受的。因此,我們不應該認爲是我在給予他人慈悲,應該稍稍換個角度來想:真實的慈悲大力是他人給予我們的。事實上慈悲是如何産生的呢?首先我們看到一個人,因爲有這個外境的緣,我們才有感受生起。因此可以說,慈悲力量的泉源其實是那個對方,因此我們需要與他融合。這時我們可以觀修自己不再是自己,自己就是他,或者以大悲心與菩提心設身處地的來領會他人的感受。總之,剛剛這些感受,實在無法用好聽的言語形容出來。重點是要去體會。對于這一點我們要好好去思考,以後我們觀修慈悲心就會不同,以前我們只能將自己有限的力量給出去,而無法産生真實的慈悲大力。總之,我希望各位能夠好好地思惟體會一下。
好,今天就講到這裏。大家晚安!明天早上六點我會傳授大乘布薩律儀。對于如何來持守大乘布薩律儀,會在明天做解釋。這個戒主要是在一天當中,也就是二十四小時來持守的。所以各位也可以考慮一下,明天要不要接受這樣一個戒律。今天就講到這裏。晚安,謝謝大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