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不共加行 連載四

  第二屆宗門實修法座《四不共加行》教授連載四

  2006.12.26 《四不共加行》第4天課程 教授獻曼達

  各位仁波切、法師和與會大衆們,大家早安!Good morning!Ann-nyong-ha-se-yo!好像我會說好多種語言一樣。今天要講說得內容,是“獻曼達”及“上師相應法”。

  首先是“獻曼達”,我會簡略的做一個解說。各位請翻到法本的第28頁(中文是第29頁):

  圓滿二資糧獻曼達儀軌有二。一者、上座時,主要緣爲資糧田之修持曼達,與主要緣爲物質之供養曼達。所謂修持曼達,即于任何質材曼達盤之四方與中央共有五處,觀想各個蓮莖上,八獅稱舉寶座蓮花日月墊之上,中間上師,前方本尊,右方佛陀,後有正法,左有僧伽衆尊,周邊聖賢護法等。思維意義而獻七支供養。

  首先,福德可分爲有爲的福德和無爲的福德等,經典中有提到很多。無爲福德的積聚,對于我們一個凡夫來說,要做到非常的困難,因此,有爲福德的善加積聚,無論是在基、道、果等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對于一個福薄的人來說,不用說實際去修持了,就連要聽聞到修持或佛法的名稱都很難。因此,自心一定要圓滿積聚福德,方法即是獻曼達。

  首先,供養“曼達”或“曼達拉”在顯乘或密乘當中都有提及。一般來說,“曼達拉”是梵文。意思是什麼呢?有“提取精髓”的意思。因此,我們在供養曼達之前,首先要認識提取的“精髓”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提取的精髓是什麼呢?就是佛的叁身的果位,即是法身、報身及化身。我們要得到佛的叁身果位,因此要獻曼達;我們要提取、取出的精髓就是佛叁身的果位。

  提取的方式是什麼呢?是依靠不斷地供養諸佛菩薩,使自心的罪障愈來愈清淨,功德愈來愈增長,最後得到一切功德圓滿,一切業障盡除,就是取得了精髓。所以我們要不斷地供養諸佛菩薩,不斷的修持曼陀羅,來達到這樣的目的。

  曼達之材質可分上、中、下等叁種:上等的材料是由珍寶所做成的曼陀羅;中等的是由銅、鐵做成的;下等的是由木頭、石頭、沙而做成的。曼達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例如消災的曼達是四方型;增福的曼達是圓形;懷攝的曼達是半圓形;誅滅的曼達是叁角形。曼達也有不同的顔色,例如消災是白色;增福是黃色;懷攝是紅色;誅滅是黑色。曼達的大小也有不同,最小的要有十二指寬。至于高度呢?經書裏沒有寫,沒辦法,所以自己要弄出來一個高度。

  獻曼達時,主要有兩種曼達:一個是觀想爲資糧田的“修持曼達”,也就是我們供放在前方的所依曼達。二、主要緣爲物質之供養曼達,就是我們手上拿著做供養的曼達。但是如果在我們修持的佛堂中,已經有供著佛、法、僧叁寶或上師的所依的話,就不一定需要另外設置一個修持曼達。無論有沒有真實供養一個修持曼達在前方,總之要按照29頁內文形容的作觀想。之後,要獻供如法、正確的七支供養,真心感動的來作供養。

  獻曼達最主要的部份,也就是持誦十萬遍曼達時最主要的是獻“供養曼達”。(請各位翻到第37頁)供養曼達即是七個供堆。首先,我們要觀想“大地塗香敷妙花”,這個曼達盤就如黃金的大地一般,上面塗著各種的香,並且在整個大地的周圍,像圍欄一樣的妙花圍在周圍。然後在曼達中間是須彌山,周圍四周有四大洲,右左有日月爲莊嚴。接者“觀爲佛國作供獻”,我們意緣、觀想這個曼達即是佛陀的慈心與悲願加持而成的淨土而作供養。依此獻供力,“有情鹹受清淨刹”,一切有情的有漏罪障清淨而能親見淨土,證得佛四身的果位。我們要這樣做觀想而供養。

  接下來談到供養的方法,其中先講到供堆的材料,之前供養的基礎(曼達盤的材質)已經講過,所以這裏談到供堆需要的材料。

  第一、若是供養各種的藥物,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疾病,得到長壽。

  第二、若是用各種珍寶、寶物來供養,可以幫助成就我們的願望。

  第叁、若是用香水混合或塗抹過的米或麥來作供養,象征賜予衆生歡喜,並且象征能生起出離心。

  其中珍寶類的東西是不會變質的(因此可以重覆使用作供養)。但是像藥物或者米、麥等,它因爲容易變質,所以不能一直重覆使用作供養。

  拿著曼達的時候,是左手持曼達盤,但不能空手而持,所以手中要握一點米、麥或是一些珍寶在手中,然後再持曼達盤。如果是空手持曼達盤,那是一個不好的緣起。然後右手握著各種供品、供堆的東西,譬如剛剛所談到的藥、米、麥或珍寶等。如此拿好曼達盤(左手)跟供品(右手)之後,我們要用右手手掌的底部,右繞曼達盤。自宗岡倉的傳統當中提到,先右繞兩次,然後再左繞一次;右繞左繞的差別在于續典的依據不同,依據外部續典[1]是右繞,依據內部續典是左繞,有很多種說法。一般傳統來說,先右繞兩次,然後再左繞一次,或者也可以右繞叁次,這樣也可以。

  但這裏的重點是,爲什麼要用手掌的底部去繞呢?因爲在我們手掌底部有一個菩提心的脈在這個地方。所以這樣右繞叁次時,有著幫助我們清淨煩惱、生起慈悲心跟菩提心的緣起。

  那麼在右繞時同時手在清淨這個曼達盤時,要觀想我們供養的對境,這一切都變成淨土,山、石、土、荊棘等不清淨的外相都得以清淨,而轉變成爲平坦的黃金大地。這樣的觀想即是清淨國土的一種修持,這是在波羅蜜多經典裏面談到的“清淨國土”的修持方法。

  這樣右繞清淨之後,接下來要將右手所持的米或物品,首先要放置在曼達盤的中間。如果首先沒放在中間,讓中間是空的話,象征我們將來可能會投生到一個空的淨土去,這是不好的緣起。

  再來是供養要有七堆,即是須彌山、四大洲及日、月。

  接下來要確認曼達的方位。曼達盤的哪個方向是東方呢?有兩種說法:一、自己面對的前方爲東方。二、對面皈依境朝向自己的方向爲東方。東方即是東勝身洲,若是視自己前方爲東方而做供養,象征我們獻供出身、語、意;觀想自身方向爲東方作供養的話,象征我們快速得受皈依境的加持。這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各自從那裏開始都是可以的。

  以上主要觀想須彌山、四大洲等。近來許多人討論須彌山到底存不存在?然而,觀修和實際是不同的。每個人都作著各自的觀想,可能有的想須彌山是圓的,有的觀想成四方的。如果每個人心中想的都成爲真實的話,那會太多了。所以觀想的並不一定就是實際的情況。

  所以最主要這裏所形容的須彌山、四大洲的一切事物等,也就是整個宇宙都轉變成淨土,一切不淨都清淨了,成爲佛國淨土。這是爲了廣大開展自己心行的方法。 所以在文字當中是形容有須彌山、四大洲等,但是各位如果想要觀想一個心的七個供堆的話,當然也可以。你可以想東方是亞洲,西方是美洲等,從邏輯上來說,我覺得觀想是可以的。但是,這樣觀想事前要先作很多構思,可能會蠻複雜及困難的,所以按照文字上形容的須彌山、四大洲來說,我們想它代表意思是我們整個宇宙都轉變成淨土,透過這個方法,讓我們心胸與視野變得更寬廣。

  例如很多人希望貢獻己力讓中國成爲人間淨土。事實上,所謂人間淨土,可以在獻供曼達時來觀想。首先所謂淨土,並不是說他本來就是清淨的,而是透過觀修將不淨轉變後成爲清淨。就好像阿彌陀佛的淨土,阿彌陀佛本身,開始他也是一位凡夫,但是依靠清淨國土的修持,清淨一切地方、財物、身形等的染汙,而成爲清淨本智的自性。這時,即是成就了極樂淨土。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作修持。

  由于時間的關系,獻曼達的部份就講到這裏,有關細節的部份,要麻煩明就仁波切在晚上的時候,給予大家教學了。我自己總是很嚴肅,但晚上明就仁波切的課程很輕松,仁波切會開玩笑,相信大家在晚上上課時,也不用緊張了,不是像我這樣嚴肅的上課。本來我自己就是很嚴肅的,我不太會笑,想要笑的念頭也很難生起,所以很對不起!抱歉!鐵面無私…。(衆笑及鼓掌)

  接下來進入到“上師相應法”,這是第41頁說:“迅即得入聖化之上師瑜伽有二。爲不共與共同之修持…。”不共的上師瑜伽是指那洛六法的上師瑜伽,並不是這裏需要修持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共同的上師瑜伽修持,所以接著說:

  後者修法如下所述。觀自身爲本尊。

  頭頂蓮花日月坐墊上,根本上師權勢持金剛,

  湛藍金剛杵鈴交持印。嚴麗珍寶相好甚絕妙。

  觀爲十方叁時佛總性。如前所述作七支供養。

  接下來由于要進入“上師相應法”的修持,而“上師相應法”的修持最主要就是要得受“加持”、得受“聖化”的修持法門,而這種“聖化”跟“加持”它是隱藏的,它是不能行露的,如果太喧嘩的話是不行的,例如大聲宣布自己在修上師相應法,這是不行的,因此現在請照相、攝影及錄音都要收起來。

  備注:

  有關《上師相應法》課程教授內容(包含私人筆記)嚴禁以影像檔、語音檔、文字檔、圖片檔公開刊載或播出于任何媒體上,包括電視、VCD、DVD、錄影帶、網站、報章雜志等。

  有關《上師相應法》之儀軌修持,行者必須獲得法王親自口傳及教授,才可修持。

  

  

  法王致詞

  這次,聚集了很多的法友,在我心中,就好像與親人重逢一樣,內心充滿了喜悅跟緊張。但是,我感到很愧疚的是,因爲這次事情太多了,心中總是擔心很多事,沒有准備的很好。但我總是執著,希望看到你們的笑臉,所以我一直努力著。

  在佛陀的勝地,千佛成道的密嚴淨土,我發願:我的一切身、口、意都永遠跟隨著你們。給予你們安慰,減輕你們的痛苦。

  今天是我們課程的圓滿日,之後大家又各自分散,但是,希望你們能將這次課程的教導,記在心上。因爲,這代表我們感情的聯系。我不知道這次的課程是否對你們有立即的幫助,但是,希望在將來,各位總能想起曾經有個年輕人,對你們說了這樣的課程,而有所幫助。因爲,這是我一心爲你們上課的祝福。以後,你們如果在這課程上有任何問題,可以寫信給官方網站電子信箱( 。。。),我有空的時候,可以盡量回答。

  最後,我祝福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們,健康長壽,法喜充滿!如果自己沒有太大的無常,我們會再相見的。感恩大家!

  

  

  [1] 外續:甯瑪派以事部、行部、瑜伽部叁者爲外續。內續:無上續。

  (完)

  

  

《四不共加行 連載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