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篇 成果 十六階智 8· 厭離隨觀智

  8.厭離隨觀智

  在每一階智中,智慧是越來越強,此智對身心(五蘊)厭離的感覺生起了,這是由于上一階智觀察身心過患的結果,但這種厭離不是瞋心而是智慧。這種情形導致不想再出生于任何「有」之中,即使是最高的地位——國王,或億萬富翁。這就像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暗路是再繼續生死輪回,另一條明路是安全保險的涅槃。由于對身心的厭離,對于這條暗路不感樂趣了,而通往涅槃的明路卻似乎是非常動人的。這種從放下貪愛所得的智慧稱爲厭離隨觀智。如果完全放下貪愛便稱爲離染(無執),這導致解放或解脫,再由解脫導致涅槃。

  成就此智至少可以體證叁法印其中的一相:無常、苦、無我。如果厭離的感覺含有瞋心的話,就不是厭離隨觀智了,而這種含有瞋心的厭離是無法見到叁法印的。

  想由修毗婆奢那而脫離生死輪回的人,如果成就了此智,所有的煩惱,即使是從前很強的煩惱,也會變松變弱了。從此智起,由道心(注1)而引導致涅槃之道。

  (注1:導致涅槃的道心(或道識)是:厭離、離染和彼分涅槃(以反面取代的方式暫滅煩惱)彼分涅槃的例子是在第一階智時,我見被正見所取代了。)

  此智厭離的覺受可以摘要成法句經的偈頌:

  諸行皆無常,

  智者了知此,

  直道厭離苦,

  此解脫真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