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二篇 實修 2· 3· 6 妄想

  2.3.6妄想

  太過精進是會造成妄想的原因之一。而且,會造成修行者與妄想對抗而使情況更糟。因此我們要認知妄想是心,妄想是實法,而且也是法念處的所緣,因爲妄想也是無常、苦、無我的。妄想讓我們認知心是無法控製的(無我)。

  修行的目標是用精進-正念-正知叁心來拔除貪瞋。如果修行者喜歡定,那是貪;但是妄想來時又討厭妄想,那又落入了瞋。偏于任何一邊的話,他就無法斷除貪瞋。所以不要喜歡或討厭妄想。

  修行者要越修越純熟,如果不純熟的話他又會討厭妄想。這種討厭的心理是由于缺乏智慧,特別是缺乏如理作意;如理作意知道妄想是心,妄想是實相因爲妄想是無常、苦、無我的。會産生妄想是因爲叁心(精進-正念-正知)已經偏離了當下。了解妄想是心(心的狀態)的時候,妄想就會消失,而叁心(明覺)就可以再回到當下。不要隨著妄想的「內容」(一連串的想)而去,否則會使你越偏離當下。如果在發現你打妄想的那一剎那,你知道妄想的「內容」,你就沒有覺照力;如果你有覺照力,此時你就不會知道內容。只要了解這是妄想,心就可以再回到當下了。(意即覺照力強時,回到當下的時間很快,不會知道妄想的內容)。

  修行者再回到當下的時候,能夠很清楚地觀照坐的色身。這是因爲他沒有動念想要見坐的色身(沒有煩惱,沒有想見實相的貪念),這就是具足正念-正知的心,應該保任,但卻不可以強迫。這種修法,要像觀衆一樣地觀照身心,而不是想要改變或控製身心。修行經驗豐富以後,妄想心(像「猴子」一樣的攀緣心)會緩和下來-而修行者就能更常保持在當下了,那時就更容易掌握到當下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