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叁種修行的智慧(不同于世間的智慧)
1)聞慧(注1)(文字般若):是修行前由理論認知或聽經聞法、討論所得的認知。
2)思慧(注1)(觀照般若):是修行時的認知,就像我們目前做的。
3)修慧(實相般若):是由實相般若而認知唯有色心二法,而且色心二法是無常、苦、無我的。
(正確的理論可以引導正確的修行,而正確的修行可以引發修慧或稱爲實相般若。)
毘婆奢那修法不同于奢摩他修法。如果修行者不知道這一點而將兩者混爲一談的話,修行就無法引發實相般若而滅苦。修奢摩他是善法,但奢摩他只能導致平靜而仍在生死輪回之中。(見1.9節,奢摩他與毘婆奢那的差別)
(注1:技術上而言,聞慧(聞所成慧)是指經由聽聞理論而悟道。思慧(思所成慧)是指沒有人教,而自己知道,只有佛陀才有思慧。但此修法,我們用了解理論來代表聞慧,而用正確的理論修行來表示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