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篇 理論 1· 5 毘婆奢那

  1.5毘婆奢那

  毘婆奢那(注1)是唯一能引導修行者滅苦的修法。而滅苦是佛法的最終目標,所以修行者應該要了解什麼是毘婆奢那修法:

  1)毘婆奢那是一種了知身心是無常、苦、無我(非男、非女)的智慧(般若)。其它的智能是無法了知叁法印的——只有這種實相般若才能了知叁法印。《清淨道論》提到這是一種殊勝的「超凡智慧」。

  2)毘婆奢那的所緣是當下的身心,如果你觀照身心之外的事物,就無法證得實相。

  3)毘婆奢那的作用是斷除六根對六塵所生的煩惱,因此我們修行必須在當下觀照六根,因爲煩惱是由此處而生。

  4)毘婆奢那的利益是斷除顛倒妄想;亦即妄執身心爲常、樂、我、淨的邪見。

  5)毘婆奢那修法是以《大念處經》中的四組念處(身、受、心、法)爲所緣。

  以下是有助于修毘婆奢那的法:

  a)六組毘婆奢那慧地(Vipassana Bhumi)(基本知識)(注2)。

  b)十六階智。

  c)七清淨。

  毘婆奢那慧地是修毘婆奢那時,爲了生起實相般若我們所必須觀照的所緣,這六組慧地是:

  1)五蘊。

  2)十二處。

  3)十八界。

  4)二十二根。

  5)四聖谛。

  6)十二因緣。

  (注1:毘婆奢那事實上是四念處修持的結果(看破)——亦即十六階智——但今天它已經變成「內觀禅修」的意思了。)

  (注2:「bhumi」這個字是「地方」或「生存的面」之意(見1.4.5節),這裏是指各種不同型態的知識的基礎。)

  以上這些,簡而言之,只是身心而已,因此修毘婆奢那的人只要觀照身心即可。身心(實相)是生起實相般若時所見到的所緣,而以實相般若照見身心(實相)時即能明白真理。此真理即是認知身心是無常、苦、無我的真理,而照見身心叁法印的智慧稱爲實相般若,實相般若可以斷除煩惱。

  毘婆奢那慧地是理論而且是非常深廣的實相。修行者必須研究慧地直到他完全了解爲止,這樣在他修的時候才知道要如何觀照身心。例如,他必須知道根界的所緣(圖2-1)或四種姿勢。如果他不懂理論就不曉得如何觀照身心,他就不能正確地修毘婆奢那。而且理論是修行成就的助緣,因爲理論實修和結果是互爲因緣,不能單獨運作的。

  毘婆奢那是要體證所有存在的生命都具足叁種特性:無常、苦、無我的自然法則(亦稱爲有情的叁指標)。如果不了解這個自然法則,就稱爲無明——對自然法則的無知。這種對自然法則無知的人便還在生死輪回而不能滅苦。經典對無明的定義是沒有體證四聖谛。如果不了解自然法則的人,就無法體證四聖谛,也就是無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