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否則非是,因此辨出。又啓白言:“我等辨出,他人未知,請許公主。”答尚須再試,仍未能見允。
又以松木百條,謂孰能辨其本末者,以公主許之。他使又不能辨。噶饬令運此木至河岸,投木于河,樹根重故,立即下沈,末端較輕,故而上浮,由此識之。複啓白雲:“我等辨出,他人不能,請許公主。”答:“還須重試”仍不與也。
又于某夜,宮中鼓聲大作,他邦使臣皆赴宮中,蕃使館舍主婦渭使臣曰:“他邦婚使皆已人宮,汝等乃不往耶?赴之爲佳。”
噶曰:“未召我輩,擊鼓何爲,不明其由。”主婦日:“他使既去,汝輩雖未見召,亦宜前往。”于是噶知此鼓聲,必有原故,乃率衆僚每曆一宮門,皆詳爲審視,複以藍靛及朱砂塗諸宮門,作爲暗記。比至宮中,則各邦使臣早已雲集于此矣。是夜,帝召諸使觀劇。迨至深宵,夜色迷蒙,帝乃下诏日:“爾等使臣可歸矣。其各尋館舍,若不迷者,當以公主許之。”噶于宮內,借得燈籠一具,每曆一宮門,且行且觀,沿前所塗暗記而行,獲返己寓。翌晨黎明,往觀其他使臣等,或有誤入人家,或有不得家門而臥于通衢者。噶又啓奏雲:“我等獲得館舍,他皆未能尋得,請婚公主。”帝言:“今決于叁日後,在城東郊,以叁百美女,衣錦佩玉,列成行伍,令公主雜居其間,若能辨識者,即以許之。”
先是,噶與館舍主婦已暗合好,複以酒食相誘,並傾吐情語雲:“我輩使者,自抵漢地,已將愈歲。決賽智力,我輩超衆,公主應許我吐蕃,乃由歧視,未蒙許諾。公主化人,雖未目睹,名聲震耳,似聞宛如碧綠璁玉。傳公主與汝相善,究爲何狀,請善爲相告。茲值極關重要之時,聞叁日後,將雜公主于叁百美女之中,列隊城東郊外,若能識者,則以公主許之。其他婚使,勢力強大,或爭先往認,若爲彼輩識出,必被攜去,吾輩則無望矣。縱彼輩不能辨出,而爲吾輩所識,亦恐見欺,仍不許婚。倘系前生因緣安排,可以獲得,但公主何若尚不可知,因此懇汝善爲見告。令余使臣護送公主人藏,我將作汝夫,長住此間可也。”遂取金沙一升以賄之。主婦遂雲:“爾蕃使臣實屬有理,上果輕視太甚。然亦非出上一人之意,舉朝上下,喜汝吐蕃竟無一人。鹹謂藏地爲餓鬼之區,均願公主爲其他使迎去。苟彼等賽智,縱一度獲勝,亦可見許。化人公主,乃我主人,我深知之,惟漢地占蔔者最靈,若爲占知,必遭罪戮,故弗敢言。”噶雲:“吾有術可使蔔者不得而詳。”先嚴扃其戶,于空室中,設叁竈石,其上置大銅鍋,滿注以水,水面撒布各種鳥羽,覆蓋紅色盾牌,令主婦居其上,用砂鍋冠主婦頭,砂鍋頂上懸以流蘇。又鍋上開孔,孔與流蘇網格之間,接以銅管,由管中通話。使蔔箧者雖已占得,亦不能詳確判斷,故汝可詳爲見告矣。”主婦遂告曰:“貴大臣請善記勿忘:
“天人化身之公主,其他諸女莫能及,
他人身材無其姿,他人裝飾無其美,
此乃公主異人處。
身色青白,面帶紅潤光澤,口出青蓮花氣,身具蘭麝芬芳。常有翠綠小蜂,飛繞其前。右頰上有骰子點紋,左頰上有蓮花紋,額間有一黃丹圓圈,內現度母聖像。齒有白點,喉具結相。此化人公主即雜列于叁百女子之間,亦不在隊尾,亦不在隊中,當在左列正數第六。公主之身體與衣服均有記號,不可觸及其身與衣服。宜用一新箭系一紅绫,比至公主身旁,公主著錦衣五褶彩裙,其外一襲,香氣奪人,可以箭答扣其衣領,牽而引之”。噶對公主裝束,既得了悉,因此身心極爲愉快。謂:“我藏使臣,向多獲勝,今亦當出人之上。我輩之來漢地,非爲經商,亦非訪舊,若能迎回公主,即吾輩之事畢矣,故應詳爲觀察。叁日之後,于叁百女子之中誰能識辨,即定蒙賞賜公主,吾輩于此智愚交關之際切勿自誤!”
至第叁日,叁百女子皆華裝炫服,列隊于城東郊外,漢族人士鹹來瞻仰。帝降诏曰:“爾等使臣,可依以往次序辨認之。”天竺法王使臣入場,自行列中,揀選裝飾華麗、姿容娟美之女子二人,口稱非此即彼,狂噪歡呼,引之而去。繼之,大食富王使臣入場,選二美女,如前引去。其後格薩武王使臣來選二美女,亦如前引去。又後白達霍爾王之使臣來選二美女,亦如前引去。噶一旁靜觀,知諸使所選,皆無是處,心自暗喜,不禁微笑。已而噶持箭杆,率領蓄使,由左列驗看,至于隊末,指其女子,噶曰:
“此其屠家女,兩手何鮮紅。居其前列者,
似陶工之女,手裂何太多。又在其前者,
乃似樵夫女,反衣何灰黃。又在其前者,
似製銷甲女,外衣多油漬。又在其前者,
似造器皿女,皮繩何太多。又在其前者,
頗似鐵匠女,衣邊多黑迹。又在其前者,
得非織絹女,何身盡绫羅。又在其前者,
殆即化人主,青白紅潤容,口發蓮花香,
黎郁翠峰繞,頤有梅花紋,額現度母像,
齒密具白點,仙女自異常。”
贊揚既已,遂以箭答扣公主衣領而引之。公主含涕,隨蕃使之後而行。噶爲止其涕泣,使發歡喜之心,遂引吭而歌。吞彌桑布劄與止塞汝恭頓二人亦吹蕭和之。其歌詞曰:
“至奇希有,天人公主,請聽我語。吉祥如意,
吐蕃藏地,五寶所成。贊普宮中,神作人主。
松贊幹布,大悲觀音,神俊英武,見者欽羨。
以教治邦,人民奉法,諸臣仆等,悉歌升平,
出佛慧曰,擎功德燈。山具諸木,土地廣博,
五谷悉備,茲生無隙。金銀銅鐵,各寶具有,
牛馬繁殖,安樂如是,至奇希有,公主垂聽”。
歌巳,公主暗自思量,誠如此歌所言,則與吾之鄉土何異。遂即拭淚,隨藏臣而行。藏臣乘公主以馬,周行市廛,炫示吾等藏人實較漢族霍爾爲優,公主將爲吾輩迎去,其他諸使皆可以指塞口,[無言啞坐矣]。當時漢人皆深爲惋惜,雲吾秀麗之公主,乃將被惡劣之藏人迎去矣。帝又謂其他使臣曰:“爾等亦屬吾大唐至戚,其所選女子,可自領去,各返本土。”臣噶亦謂公主言:“茲當籌措赴藏,請主回宮。”公主回宮後,帝父曰:“汝當往爲吐蕃王妃。”公主日:“無有佛法,土地貧瘠,道路遙遠,難與父母兄弟相見,兒不欲往。”父王雲:“汝必當去,勿作是語,贊普有大神通變化、具足法力。凡朕所有問難,其臣未返藏地,即已具答于所寄緘劄之內。設知汝不去,立遺兵五萬到此,殺我擄汝,並劫掠一切城市,將如之何。茲觀察其臣所爲,似以去之爲宜。”公主乃向王父叩頭奏曰:
“無論唯一父皇命,抑出母後之懿旨,
抑或吾兄所教言,何其離奇至放此,
竟遣我往吐蕃地。有雪邦士之境域,
氣寒酷冷地粗惡,複多天龍鬼怪妖。
雪山如獸張撩牙,峰岩伊似野牛角。
心無歡樂意不適,不生五谷饑懂地。
下劣食肉羅刹種,行爲粗魯無禮教、
邊地佛履所未踐,無有佛教黑暗洲。
由無梵宇無神像,故無積福所憑依。
若欲兒即往彼處,父皇所供本尊神,
釋迦佛像請賜我。有雪邦土饑餓鄉,
寶倉禦庫請賜我。有雪邦土氣蕭寒。
請賜一世溫暖衣。吐蕃賤民人龌龊,
賜我陪伴諸侍女。如是邊鄙邦土內,
與諸藏庶共處時,我之行儀應如何。”
如此揮淚而作叩禀。帝父亦以愛憐溫語慰之曰:
“如我眼目汝嬌女,所謂吐蕃有雪地,
勝境鍾靈有如是。雪山天然寶塔形,
四湖猶若玉曼達(357),奇異金花開遍處,
清涼美如無量宮。四江橫流木蔥籠。
出産五谷井衆寶,牲畜遍野草如酥(358)。
如是希有勝妙處,諸寶嚴飾爲王宮。
人主贊普神所作,真實大悲聖觀音。
至爲精明慈悲王,除十惡業修十善,
黎民富庶受用豐,功德無邊天帝子,
智勇兼備臣菩薩,如此勝地汝其行。
愛女積福所憑依,有我所供本師像,
施主帝釋夭所造,其質乃由十寶成,
毗首羯摩爲工匠,親承如來賜開光。
如是無比如來像,見、聞、念、觸誠叩請,
佛說急速證等覺(359)。利樂源泉覺阿像(360),
舍此如舍寡人心,仍以賞賜我嬌女。
諸種府庫財帛藏,衆多寶物雖難舍,
仍以賜賞我嬌女。告身文書金玉製,
經史典籍叁百六,還有種種金玉飾,
以此賞賜我嬌女。諸種食物烹調法,
與及飲料配製方,玉片鞍翼黃金鞍,
以此賞賜我嬌女。八獅子鳥織錦墊,
並繡枝葉寶篆文,賜女能使王驚奇。
漢地告則經(361)叁百,能示休咎命運鏡,
以此賞賜我嬌女。工巧技藝製造術,
高超能令人稱羨,如此工藝六十法,
以此賞賜我嬌女。四百又四醫方藥,
四方、五診、四論醫典,六醫器械皆賜汝。
一世溫暖錦绫羅,具滿各色作服飾,
凡二萬匹賜與汝。身材妙曼可意兒,
善承人意諸女伴,二十五名作侍女。
籲嗟,難忍分離女,殷切教誨切記取,
爲欲化度雪邦人,汝之行儀應如是:
識見宜廣行謹慎,對內外事須明敏,
言語溫和性善良,恭敬贊普愛臣民,
知慚識愧行合矩。”
如是等類處世之道,凡所需要,悉爲教誨。帝父緊握其手,雖不忍別,然念終須入藏,上賜公主嫁受極豐,不可計量。于是公主同侍女等,來倫布噶處謂曰:“大倫,覺阿釋迦牟尼佛像,當迎汝土,無量財寶,亦當攜往汝上,汝之境內,有陶土否?有多生神否?有桑樹否?有馬蘭草否?有蔓青否?”如是發問已,噶答曰:“馀物皆有,唯無蔓菁”遂攜蔓菁種子,複造車輿,置覺阿釋迦像于其上。此車命漢族力士拉噶及魯噶(362)二人挽之。複賜負運此珍寶、绫羅、衣服、飾品與及當時所需資具之馬騾駱駝等甚衆。對諸吐蕃使臣,款以盛宴,並厚其賞賜。于是公主盛裝,偕同二十五位韶美侍女,並皆乘馬,皇上皇後率大臣等均短送一程。王父母二人眷戀難舍,又諄諄教以立身處世重要之道,始起程往吐蕃而去。
于時,送行衆臣之中,有止塞如恭頓其人,頗妒…
《西藏王統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