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念的奇迹 第二章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第二章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艾倫說,自從把陪伴喬伊和蘇的時間當成他自己的,他就有了“無限”的時間。但是,艾倫也許只是原則上擁有這個無限的時間。

   因爲毫無疑問,在和喬伊溫習功課時,艾倫有時會記了把喬伊的時間當成自己的,那他就會失去這些暗,艾倫可能會希望時間快些過去,他也許會變得不耐煩,螅怕時間被當月費了,因爲那不是他自己的時時間。

   所以,如果艾倫真的想擁有“無限的時間“,他就必須在和喬伊一起學習時,對“這是我的時間”保持清醒認知。可是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在這樣的時間裏被其他事物分心。

   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放慢在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修時。

   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走在這條四周都是草的泥土路,如果你修習正念,你就能(真正)體驗這條小路,這條帶你去往鄉村的小路。你可以通過練習保持覺知來修行正念:“我正走在這條通往鄉間的小路上”。

   不論晴天還是雨天,不化道路幹燥還是泥濘,你都要一直保持這個心念,但不要機械式地重複。“機械式的思維”是“正念”的對立面。當漫步鄉間小路時,我們如果能夠直正地安住在正念中,就會獨每一步都是無上的奇迹,歡喜將如花兒般綻放在心間,使我們就此步入實相的世界。

   我喜歡獨自漫步在鄉村小路上,兩旁長滿了身苗和青草,我在正念中踏下每一步,了知自己正行走在這條奇妙的大地上。(在這樣的時刻,存在本身就是個奇迹,是不可思議的實相)

   人們通常認爲在水上或在希薄的空氣中行走才是奇迹,但是我覺得真正的奇迹,即不是在水上行走,也不是在稀薄的空氣中行走,而是在大地上行走。

   每一天,我們都置身奇迹中,那些連自己都未認知到的奇迹:藍天、白雲、綠草,孩子黝黑而充滿好奇的眼睛——那也是我們自己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迹。

  

   禅 坐

   獨體禅師說,禅坐時,應該坐得挺直,生起這樣的念頭:“正身端坐,如坐菩提坐,當願衆生,心無所著。”菩提座是佛陀開悟時坐的地方。既然人人都可以佛,而“佛陀”指的就是所有已經開悟的衆生,那麼,肯定有許多成佛的人坐過我當下所在的菩提座,即可生出歡喜,在正念中坐禅本身就意味著漸次成佛。

   越南詩人尹楚聰在某處靜坐時,經曆過相同的體驗,他突然了悟:無數年以前許多人曾坐在他現在靜坐的位置上,而未來的歲月裏還會有其他人坐在那兒。

   他靜坐的那個地方,那段時間,成爲連接他與永恒實相的重要橋梁。

   然而,忙碌又多慮的人們沒有悠閑的時間,漫步在綠草茵茵的小路上,或是在樹下靜坐。人們必須籌備各種計劃,不斷和身邊的人協商,試著努力解決層出不窮的難題,總是有棘手的事情要做。人們必須處理種各困境,每時每刻都專注工作,每分每秒保持警醒,准備應對好任何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

   你可能會問:“那我們如何修習正念?”

   我的答案是:專注工作,保持警覺和清醒,准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這就是正念。

   沒有理由把正念與專心工作、保持警醒並做出最佳判斷區分開來。

    人們在協商、解決和處理各種狀況時,若要獲得圓滿的結果,平靜的心和自我控製能力必不可少。任何人都明白,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控製自我,反而讓焦躁和嗔怒幹擾了我們,那麼我們的工作不再有任何價值。

   正念是奇迹,讓我們成爲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

   就好像,假設一個魔術師把自己的身體切成很多塊,把每一塊放在不同的地方——手掌放在南面,手臂放在東面,腿放在北面,然後借助于某種魔力,魔術師大喊一聲,身體的各個部分就重新組合歸位了。正念就像這個魔術,它是奇迹,可以瞬間召回我們渙散的心,使它恢複完整,這樣,我們就可以過好生命的的每一分鍾。

  

   有覺知的呼吸

   因此,正念既是方法,同時也是目的,既是因,也是果。當我們爲了修持定力而修習正念時,正念就是因。但是,正念本身就是覺知的生命:正念的存在意味著生命的存在,因此,正念也是果。正念把我們從無知無覺,心念散亂中解脫出來,讓我們充分地活好生命裏的每一分鍾。正念讓我們真正的生活。

   呼吸可以止心念散亂,是一個自然且極爲有效的方法,因此你需要知道如何呼吸以保持正念。呼吸是連接生命與意識的橋梁,讓你的身心合一。不論何時,心念一旦遊離不定,都可以用呼吸作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輕輕地深吸一口氣,覺知到你正在深呼吸這一事實。現在呼出肺裏所有的敢,整個呼吸過程中保持覺知。

   《正念經》教導我們用以下的方法覺知自己的呼吸:

   入息,你知道你在入息;出息,你知道你在出息。入息長時,你知道:“我入息長”。出息長時,你知道:“我出息長”。入息短時,你知道:“我入息短”,出息短時,你知道:“我出息短”。

   深深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氣。”

   輕輕地吸入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在輕輕地吸入一口氣。”

   輕輕地呼出一口氣時,你知道;“我正在輕輕地呼出一口氣。”

   “吸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了了分明地覺知整個呼吸。”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吸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呼氣,讓整個呼吸平靜下來。”你就這樣訓練自己。

   在佛教寺院裏,每個人都要學習以呼吸爲法,止住心念的散亂,以此修持定力。定力是藉由修習正念獲得的能量,能夠助人開悟。當一個普通人有覺知地呼吸時,他就已經開悟了。爲了維持長時間的正念,我們必須不間斷地觀照自己的呼吸。

   這裏正是秋天,金黃色的樹葉一片片落下,真是美極了。在樹林裏散步十分史上,觀照呼吸並保持正念,我感到神請氣爽,煥然一新。如此,我可以真正地與每一片樹葉交流。

   當然,獨自漫步在鄉間小路上比較容易保持正念。假如你身邊有個朋友,他不說話,只是觀他自己的呼吸,那麼你也可以毫不費地繼續保持正念。但是如果身邊的朋友開始說話,保持正念就變得有點困難。

   如果你在心裏想;“希望這家夥別再說了,這樣我才能專心”,你就已經偏離了正念。但是如果你心裏想:“如果他聊天,我會回應,但是我會繼續安住在正念中,覺知我們正一起在這條路上行走的事實,在我們所說的話,我還是可以繼續觀照我的呼吸。”如果你能生出這樣的心態,你不會繼續安住在正念中。

   這樣的情形下修習正念比你獨處時要困難一些,但是你如果繼續修煉,就能鍛煉出功力,修持更深的定力。有一句越南民謠這麼唱:“最難莫過于在家修道,其次是在人群中,再次是在寺廟裏。只有在喧鬧和苛刻的情況下,修行正念才是真的一種考驗!

  

   數呼吸與隨呼吸

   在最近爲非越南人開辦的禅修班裏,我常建議各種自己使用過的方法,這些方法都相當簡單。我建議初學者學習“隨息”法(隨順呼吸的方法)。學生生背地板躺著,然後我請所有的上課的學員圍過來,好給他們解說一次簡單的要點。

   1)盡管吸氣也呼氣都靠肺來運作,並且範圍在胸腔一帶,但是胃部也發揮一定作用。胃會隨隨著肺的充氣鼓起來。剛開始呼吸時,胃會開始往外鼓,但是吸氣進行到大約叁分之二時,它又開始癟下去。

   2)爲什麼呢、你的胸腔和胃部之間一層肌肉膜,叫做橫隔膜。在你正確的呼吸時,空氣會先充滿肺的下半部。空氣充滿肺的上半部前,橫膈膜會往下推到胃,使胃部鼓起來。當肺的上半部充滿空氣時,胸腔會向外擴張,使得胃又癟下去。

   3)這就是古人所說;“呼吸始于肚臍終于鼻尖。”

   對初學者來說,躺下練習呼吸非常有幫助。重要的是防止太過用力:對肺部來說,過度用力是危險的,尤其是在肺部因多年不正確的呼吸而變得虛弱時,開始練習時,修習者應該背枕著一塊薄勢子或毯子,雙臂輕松地放在身 側。不要墊枕頭。

   專注呼吸,看看它有多長,心裏默數:1,2,3.......緩慢地測量它。這樣,數幾次之後,就能知道自己的呼吸長度,或許是5。

   現在,試著延長呼氣的長度,多數一或兩個數,讓呼吸的長度變成6者7。接下來開始一連呼氣,一邊從1數到5。數到5的時候,不要像以前一樣立刻吸氣,試著讓呼氣延長到6或者7。

  這樣你就能清空肺部裏的氣。呼氣結束時,稍作停頓,讓你的肺自發地吸入新鮮空氣。讓你的肺在不費力的情況下,能吸入多少空氣就吸入多少空氣。

  吸氣一般要比呼氣“短”些。保持在心裏計數,測量吸氣和呼氣的長度。像這樣練習幾個,躺下時,對你所有的呼氣和吸氣保持覺知。(如果你有一只“嘀嗒”聲很響的鍾,可以用它來幫助自己的測量呼氣和吸氣的長度.)

   在行走、坐臥、站立中,尤其在戶外時,繼續測量你的呼吸。行走時,你可以用腳步來測量呼吸。大約一個月後,你的呼氣和吸氣的長度就會並差不多了,會逐漸拉平,最後變得完全相同。如果你呼氣的長度是6,那麼吸氣的長度也會是6。

  發果練習時覺得有點疲倦,要立刻停下來。即使你絲毫不覺得累,也不要太長時間地練習這種長度均等的深呼吸——10次到20次呼吸就夠了…

《正念的奇迹 第二章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