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四十講 業、業的定律、業的分類(依成熟之地分)▪P4

  ..續本文上一頁,是不是?所以,我們不要因爲一些不善心,因爲一些妒忌心,我們去造一些身的、語的或者意的不善業,這是很愚蠢的事情,我們應該多點去隨喜他人的功德。

  第八是聽聞佛法。聽聞佛法是智慧之因。由于我們知道了佛法,我們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導向好的、什麼是導向不好的,我們能夠明辨是非,能夠善惡分明。同時我們也知道如何去積累更強的善業,我們知道如何去做布施,去持戒,去培養禅修,去培養心智。由于通過聽聞佛法,我們才能夠相信因果,我們才知道善惡。而由于我們聽聞了佛法,我們才知道如何去法隨法行,如何去如理作意。因此,聽聞佛法對于一個人來說,一般的人來說,它可以是智慧之因。無論他的智慧是今生當下生起,還是以後他生起的,如果我們透過經常去聽聞佛法、聽聞正法,可以使我們以後投生,我們可以投生爲叁因的人,而且我們可能會很聰明,我們很有智慧。這是聽聞佛法。

  第九是弘揚正法。弘揚正法就是把佛法介紹給大家,把我們對法的喜悅帶給大家。如果認爲你怕講錯,因爲弘揚佛法的人在上座部佛教裏面,他要講很多資格,如果我們不行的話,弘揚佛法是一種法布施,即使我們助成他人印行一些佛教的書籍,其實這也是另外一種渠道的弘揚佛法。現在弘揚佛法有很多種渠道,是不是?以前來說只是用嘴,現在的已經先進到可以用麥克風,可以用很多的擴音器了。而現在又有很多的書籍的方面,還有光盤,還有網絡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屬于弘揚佛法。

  第十是正直己見。就是令自己的見地正直。正直己見包括有很多種方法,首先自己要皈依叁寶。由于皈依了叁寶,你自然會去親近善友、去親近善士,然後你就會聽聞正法。第二保持正念正知。

  正直己見我們可以通過幾樣方式來獲得:

  第一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叁藏、學習教理或者聽聞正法。這樣的話我們所立的正見是屬于聞思方面的正見,這樣的話我們能夠明辨正邪、明辨是非、明辨善惡。

  同時,我們還應該再去修行。當我們修行所成就的正見,那個是屬于修所成的慧,是屬于禅修的體驗。例如:在禅那當中生起的慧心所,它就是屬于這種修所成的慧,是屬于這種正見。如果我們能夠證悟涅槃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的慧是屬于出世間的慧,那個時候的正見是屬于出世間的正見。所以我們透過慢慢地、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來使自己的見地慢慢地正直。使我們能夠透過平時的如理作意,來使我們的見地慢慢地正直。

  所以我們所作的這些,其實都是屬于有具體目標的善行。而所作的這些善業,都是屬于欲界的善業。而這些欲界的善業,它都是由八種欲界的善心所完成的,即:悅俱智相應的無行心,悅俱智相應的有行心,悅俱智不相應無行心,悅俱智不相應有行心,舍俱智相應無行心,舍俱智相應有行心,舍俱智不相應無行心和舍俱智不相應有行心。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那些,我們如何去做,我們要做得怎麼樣,要讓我們所造的這些善業的力度是強還是弱,和我們所生起的心有關。

  而這些心,我們又可以依照影響善業功德叁項原則,就是如果一個人在做善事的時候,生起的心是悅俱的還是舍俱的,就是一個人是歡喜地造善業還是中舍地造善業,以及一個人生起的是智相應或智不相應的心,即:做的時候是否擁有智慧;還有無行和有行心,即一個人是主動地做還是被動地做,這個都有關系。

  我們在造善業的時候,應該生起悅俱的心來造,就是歡喜地造善業。由于擁有歡喜的心去造善業,這種喜所産生的心生色法可以是一種殊勝的色法,它可遍布全身,可以使我們造的業會更強。而如果我們在造善業的時候,我們生起有智慧的心去造,那麼我們所造的業是屬于叁因的善業。而我們更應該主動地去造,而不應該被動地去造,而且經常地去造,不要偶爾才造,或者想起的時候才做,或者經常被別人拉去才造。我們應該要習慣造善業,讓我們所造的這些善業成爲我們的習慣。這些是欲界的善業。

  對于色界的善業,依它所産生的心可分爲五種,即:當一個人如果透過專注適當的、適合的所緣而證得了初禅,當他在證得初禅的時候所生起的這種初禅的禅心,所造的業就稱爲初禅的善業,即:尋、伺、喜、樂、一境性俱的初禅善業。

  第二種色界的善業是伺、喜、樂、一境性俱的第二禅心所造的善業。

  第叁種色界善業是喜、樂、一境性俱的第叁禅禅心所造的善業。

  第四種色界的善業是樂、一境性俱的第四禅善心所造的善業。

  第五種色界善業是舍、一境性俱的第五禅善心所造的善業。

  在這五種善心當中,我們平時所說到的證得初禅是指第一種,所說的證得的第二禅多數是第叁種,但是有時候也包括了第二種。證得第叁禅是指的第四種心,而證得第四禅是指的第五種心。因爲這個我們在講到色界的善心的時候已經講過了,在這裏是特指在這一類的善心裏面的思心所所造下的業。這種業在造下的時候,它可以使一個人帶來投生到色界的結生,可以投生到色界成爲梵天人。

  還有是四種無色界的善業,這四種無色界的善業分別是依照一個禅修者、一個人證得四種無色界定所生起的善心來決定的,

  即:當一個人成就了空無邊處定的時候,那個時候在他的速行心裏面屬于這一類的善心,其思心所即造的是空無邊處的善業。

  對于識無邊處也是,識無邊處善心裏邊的思心所所造的業,就是屬于識無邊處的善業。

  無所有處善心也是,在無所有處善心裏面所造的善業,是屬于第叁種無色界的善業。

  第四種非想非非想處善心裏面的思心所所造的善業,是這一類的善業。

  在這叁界的善業當中,對于欲界的善業,可以透過身門、語門和意門造作。但是對于色界和無色界的善業來說,只是透過意門來造作,身門和語門不會造作這種善業。你不能夠說我就坐著,或者我只是用談話來入禅,這個沒有這樣一回事,它都是屬于意業造的。而須知,在欲界的業當中,所有的不善業必定是屬于欲界,它不會是屬于色界和無色界。而且對于不善業來說可以透過身、語、意叁門而造作。

  一個人只要他還沒有證得禅那,或者他還沒有禅那的體驗,那他就在那一生當中不可能造作色界的善業和無色界的善業。只要一個人是凡夫,那麼他根本不可能體驗出世間的心。

  所以,對于一般人來說,他所能夠造作的只是不善業和欲界的善業而已。而如果一個人擁有了色界定,那他可以造作色界的善業。如果一個人擁有無色界定,他還可以造作無色界的善業。色界的善業和無色界的善業都是屬于極重的善業。

  不善業也有極重的不善業。極重的不善業,例如:殺自己親生的母親,殺死自己親生的父親,殺死阿拉漢聖者,惡心出佛陀身上的血和破壞和合僧團,這些都是極重的不善業。對于極重的善業來說,就是所造的色界的善業和無色界的善業。我們今天講這四種依成熟之地所講的業,就先講到這裏,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一起討論其它的依照成熟的先後,和依照作用等等來分的業。

  

  

《阿毗達摩 第四十講 業、業的定律、業的分類(依成熟之地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