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哀哉!我何惡習如是深結耶
!我之直至今時沈淪生死而未得出離者,豈非即此惡習,爲之病根耶
!及今猶不自拔,猶若有所愛憎妒嫉于其間,豈非自陷生死,苦海無休,長劫無出耶
!嗟乎!我今即當猛利振作,永不再令此種至極卑劣之愛憎妒邪妄,汙我心念!”
善信乎!汝須如是自呵自警,堅立誓願,決勿自淪。
教典雲:惟有此誓願,可閉息胎門。
善信乎!汝心切勿散亂,惟當一念專誠,如是善自作意是爲最要。 ”
(閉胎門法第四步)
“若依上法仍未克閉息彼胎門,則再進而有第四步,所謂“不實唯幻”之谛觀要妙。
此谛觀要妙如下:謂汝此時,應善作意,如下谛觀曰:
“嗟乎!此雙身也、父身母身也、暴雨狂風也、霹雳之巨聲也,可怖之現形、乃至一切驚人欲絕之現像也,究其實際,豈非一切皆幻乎
!無論其如何宛然現見,而絕無實體之自性者也。
唯幻不實,所謂如夢如幻、無常無定者也。
此而貪愛,有何益乎
此而恐怖,又何必乎
!誤認非實有爲實有,原不出此幻心之所現。
幻心既非真,幻現即不實也。
嗟我一向在迷,以本無誤認爲有,以幻假誤認作真,沈淪生死之海,直至而今。
今若再不認識其幻,豈非自甘苦海之無有窮極乎
!誠哉!一切有爲法,如夢、如幻、如電、如乾達婆之城、如海市蜃樓、如鏡中所映影、如水所現月、如幻燈所映景,無一刹那間實在。
皆假也!皆虛也”
善信乎!汝須如上谛觀,使汝之能知內相續。
但注于此,更不他念。
汝必廢然知返,明達“如幻”之理谛;如幻之理谛明,彼胎門自閉息矣!”
(閉胎門法第五步)
然如死者縱經導示以上來之“幻觀”要妙,而仍因業力未能明了,則胎門仍未閉息者。
其第五步,須導示以“淨光”之要妙。
“善信乎!上來“幻觀”之法,汝如不能明了者,則當進行如下之“淨光”要妙。
此謂汝仍當一心善自作意,觀想如下雲:
觀彼一切法 即是我自心 此心即是空 無生無斷滅
如是善觀,令汝心安住于“無所作”境。
此則有如,注水于水,和合無間。
然必善巧,令汝心安然住其本元而一不加整治之境,而後方可臻其本來清淨而靈明之境。
汝心如得保持如是無作之安定者,則彼所有四生之胎門,即自閉息;然當久持汝心之安定,直待其閉息成就已。 ”
上來已將閉息生死胎門之法,述其多種。
此諸妙法,未有不能令彼中陰有情--其根器或上等或中等或下等者--皆可得其解脫。
如問雲何能如是
則答曰:此有因緣如下:
一者、中陰有情各皆具有其有漏通力,對于導示,多能領悟明了故;
二者、人于生時,或耳根不靈,不善聽聞,而彼于中陰受身,則聞性無不具足靈敏故;
叁者、中陰有情,常爲驚慌恐怖之所驅迫,彼固已自計有何善法,令彼脫離之,故于種種導示,亦極願樂欲聞,且彼本無色質之身,而但有識神,心識受感,即有作用隨時隨處而能生起故;
四者、其記憶力有九倍生時之強,其生時庸或魯鈍,然入中陰受身已,自有業力使之非常靈敏,對于導示,易得成就作觀故。
此諸因緣具足,故中陰身易得因導示而解脫也!
又于人死後,爲作佛事,定有功效,亦由于上述諸因緣故。
是以此中陰救度密法,必爲之繼續不斷演讀至七七日之久,至極重要者也!!于一次導示,縱未能救度之;而彼或于次一導示之因緣,得其救度。
所以此法有如許多番導示之設也。
(二)揀擇生死之胎門
雖然,衆生業力,固又極無量也。
導示多番縱已有如上,而仍有多類有情于中陰受身者,極難除其妄幻,心念仍未能得專一。
則以其久染惡業,無始以來,從未習作善淨,而廣習作諸不善淨;則于以前導示,聞亦未能勝其業惑,而不依教奉行,則胎門于彼不能閉息。
如是繼當導示其揀擇胎門之法--此時爲作法者,先複誦“請求諸佛菩薩普加被偈”及“皈依叁寶文”等,呼其死者之名,導示之如下曰:
“善信某某:上之種種教法導示,皆已善爲汝說,惜汝至今尚未能專一心念而明了信受。
以致生死胎門,今尚向汝開而未閉,是則汝已屆至將又受生身之時期矣!我今導示汝揀擇生死胎門之上妙教法,汝當極其注意,谛聽信受!不可忘失。 ”
1.各種生處之概觀
“善信乎!彼諸生身之處,各有現相,將出生汝前。
汝須善了別之,以便揀擇其較勝者。
汝若將感得彼東勝神洲之生處者:即當現見一湖。
中有鴻雁成群,雌雄追逐,水面遊嬉;切勿往彼,且須善具堅勿往彼求生之心願。
因往生彼洲者,雖得安樂,而不聞佛法,故不可往。
汝若將感得彼南贍部洲之生處者:彼洲亦必現見,汝見其中有宮室輝煌者即是;苟不免于求生,此爲差可。
汝若將感得彼西牛賀洲之生處者:汝將見一湖其岸際有牛馬齧草牝牡俱有者即是也;此洲雖饒富厚,然無佛法,不可往彼,但當速返。
汝若將感得彼北俱盧洲之生處者:汝將見一湖其岸際亦有牲畜及樹木者即是;此洲雖壽命長,福報亦好,但亦無佛法,不可往彼,但當速返。
上來所述,四洲概況,汝須了別。
然而此中生處,皆不可輕投。
汝若有其善感得生天趣之中者:汝將見其衆寶莊嚴之天妙宮殿等福樂事;汝如善業感化,而欲求生,此則可往。
汝若業感將得生于阿修羅道時:汝則將見有可愛之林樹,及火光箍,兩兩相對轉;如見其相,汝當善具堅不往彼求生之心願,而決不可往彼!
汝若業感畜生道之生處者:將見有山石穴窟,或地中深洞;此決不可往!
汝若業感餓鬼道之生處者:將見一無水草之平漠,或地中淺洞、朽草枯根等,是爲餓鬼道之境界;倘生入其中,饑渴無極,苦痛無窮,然當善具堅不往彼求生之心願,萬不可往!
汝若業感竟爲地獄之生處者:汝此時忽聞歌聲,極其悲哀淒切,人之入彼者,每爲身不由己,且無法抵抗而被驅入其中;若被驅至,如彼之地,其地黑暗,屋宇或黑色或白色,地中黑洞、道路昏暗者,即是。
往入地獄,其中或烈火焚燒或寒冰酷冷,乃至無量諸般無比之苦。
受苦其中者,且窮年累劫、求出無期,此則更屬萬不可往之途!!然汝必極自努力,所謂“須極端努力”者,即此其時矣!”
2.對于極令苦痛之忿怒者求怙恃
“善信乎!雖非汝及中陰有情之所意樂,而業力所感,有彼極令苦痛之忿怒等,追逐于汝;汝雖不願意,亦難逃脫,但被驅使前行。
汝之前面,有此忿怒,又有諸般斷取性命者,如劍押囚;又有業力所感之黑暗也、暴風也、巨聲也、暴雨大雪也,以及雹石冰刀也,不一而足。
汝則恐怖欲絕,惟思脫逃,于是舍命狂奔,求避免處--則近至于有如上述,輝煌宮室、崖穴地窟、草莽荒漠,乃至有水池蓮花之處天界亦有蓮花中化生而出者。
汝因狂思避免諸怖故,不暇細擇何處,但得避入一處,即不願出離,以爲出離即遭苦難。
此種畏難懼出,但知避逸而深怕身當中陰險境相者之心理,結果不覺反即取受下劣生身而後苦種種不堪也。
此諸情景,即是惡類神鬼及藥叉等,與汝爲難之現相。
此中有至極要妙,汝當善聽,且極留意、我之導示。
當此之時,汝若爲諸忿怒之所追逐;或如上述,種種恐怖,現見汝前者。
則當一刹那,觀想于尊勝黑噜嘎或馬頭金剛或金剛手菩薩等忿怒聖者,及汝習修之本尊忿怒聖者,圓滿莊嚴,體量肢分,至極偉大,現相至極忿怒可怕,能碎滅彼諸一切之惡類有情。
汝須于一刹那,成就此觀,則其加持威力,即使彼諸與汝爲難之忿怒等,離開汝身,而汝乃得具有從容擇胎之能力。
此爲最極切要之微妙教法,汝必堅定持之勿失,至要至要!!
善信乎!凡禅那諸佛及諸本聖諸尊之善相者,完全由叁摩地之安樂境而成;彼諸惡類神鬼及藥叉等衆,有其種類,八萬四千之多,變現種種暴惡忿怒之身形,彼輩亦系在中陰境時,未入善安樂之定境,遂取受一切惡忿怒之身形,且有取得其此種之身已,反樂此而不疲者。
故其種類滿布空界,至極繁多也。
當此時際,汝若憶念于大手印瑜伽,入于真空之正定,斯爲最上。
汝若從未前習知于此者,但當集中心力,成就幻觀瑜伽。
若並此而亦不能者,惟有製心一處一切不著任何分別念,惟一專念觀想于汝之本尊或大悲聖者,則其勝果,尚自能令汝、成就道之報身也。 ”
(叁)聖淨界往生及凡人身轉生之揀擇
“善信乎!汝若竟以業力所牽,不免投入生死之胎門者,今將爲汝,導示選擇胎門之上妙教法。
汝善谛聽!
汝切不可一見有可生之胎門,即隨便投入;縱令或爲如上所言有諸忿怒逼迫于汝,汝亦可作馬頭金剛之觀以遣除之。
因汝現尚具有少分之前知能力--汝已能知,種種生途,善自思維,擇其優勝者。
複次,又其要者,有遷轉靈識,往生佛國淨土;及選擇胎門,轉生凡夫身,兩種勝劣之區別。
各有其成就之法,今爲汝導示如後:
1.轉識往生佛國淨土
“汝若企求上勝轉識往生佛淨樂土者,先當善自作意,如下自念曰:
“苦哉苦哉!我自無始劫以來,至于今日,淪轉生死苦海,何其可痛耶
!今時以前,我仍未能明了自心,以致尚未悟入佛菩提道,尤可悲傷!今者,彼生死敵對,猶欺诳我、恐怖我、擾亂我,我必不可不小心防避之。
我今誓當奮勇直前,投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世尊足下,仗佛威力,使我于彼,蓮花化生。”
如是思惟,堅具心願,一念專注于彼國土;或者,同樣堅切發願生彼東方上勝妙樂佛土、南方衆寶莊嚴佛土,以及金剛手菩薩國土、“無量蓮花光焰”國土,親近“武爾堅”至尊此爲蓮花生大士之異稱;或任何其他汝所欲樂往生之佛國世界。
惟當堅切誓願,一心不亂,則彼土之生,應念而得。
或者,汝願樂往生“都史”內院,親近彌勒慈尊,汝亦可同樣堅誠切願,一心不亂,惟自念曰:“時候已至,我今當往都史內院、彌勒慈尊處”,則汝以得威神力加持故,投入蓮胎,華開即見補佛也。 ”
2.轉生人胎複入此世
“汝若未能如教得上勝之往生者,則或因汝樂轉生于人胎;或以業緣莫已不得不複受胎生于人世間故。
但此中有其擇胎之要妙,汝善谛聽!以汝多少具有之有漏通力,可周察于上述各大洲中,見其何處現有佛法者,即往彼處。
若當由不淨之會合物此指父精母血等而出生,汝則忽覺一陣香味,聞而觸著,遂被吸入彼不淨體內,而胚胎矣!
惟任何色相,現見于汝前
此指胎門情景,汝切不可作爲彼物之色相會解;既不可有所貪想,亦不可有所憎惡,則汝自可投入賢善之胎中。
然其首要者,汝須先自預發善願,如下自念言雲:
“我今發願:願生爲世王,或婆羅門,如娑羅樹之偉大者之子;或爲有諸悉地成就者之子,族系淨無點瑕,具備聖教正信,且有廣大福報,堪能利樂衆生。”
然後善自作意,堅汝志願,以入其胎。
然先時又必以善淨作意,加持其胎觀成上妙宮室;複以善淨,敬信十方諸佛菩薩、本尊,及大悲聖者,亦皆恩惠加持;更須如是懇切祈求加被。
複次,選胎之際,根乎業力之障礙,每以善胎誤認作惡胎,而以惡胎反誤作善胎,此爲中陰有情多數不免之大舛失。
然有要妙教法如下:汝如見某胎似爲善者,切不可生喜著心;或見某胎似爲惡者,亦切不可生厭惡心,如是喜著厭惡及舍此就彼等心念,須根本排除之,一心住于無分別境,是最重要者也!
除彼甚少數,確有靈識定力之把握者,可保絕對無誤外;余者終不免于多少有其業惑結習難得清除。 ”
若死者不能舍離喜厭之分別心,則由是業惑之一塵邪念,亦足令其反轉落入畜生道中。
故此時當鄭重導示之曰:
“善信乎!汝若業感結習爲障,令汝不免于仍有所貪著與妒嫉,以致不知如何決擇其胎門者;則一有任何如上之胎門待入,現見汝前之時,汝當澄定心念,專誠皈命叁寶,懇禱大悲聖者,而後昂首前行。
了知汝已入于中陰,所有任何鄙劣貪戀汝之子女眷屬等情感,悉令遣除。
彼等于汝已完全無涉無益故,惟勇猛直前,迳自行入彼白色光之天趣徑;或黃色光之人趣徑中。
見彼妙寶宮殿、堂皇宅舍,乃至妙美園林,放心直入其中,無所顧慮。
若是者汝自得生于善道也。 ”
如是導示,七反已,即舉誦:“請諸佛菩薩普加被偈”、“祈求護免中陰險難偈”、“六種中陰境界警策偈”、“護免中陰恐怖總願偈”等均見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下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