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哀哉!我何恶习如是深结耶
!我之直至今时沉沦生死而未得出离者,岂非即此恶习,为之病根耶
!及今犹不自拔,犹若有所爱憎妒嫉于其间,岂非自陷生死,苦海无休,长劫无出耶
!嗟乎!我今即当猛利振作,永不再令此种至极卑劣之爱憎妒邪妄,污我心念!”
善信乎!汝须如是自呵自警,坚立誓愿,决勿自沦。
教典云:惟有此誓愿,可闭息胎门。
善信乎!汝心切勿散乱,惟当一念专诚,如是善自作意是为最要。 ”
(闭胎门法第四步)
“若依上法仍未克闭息彼胎门,则再进而有第四步,所谓“不实唯幻”之谛观要妙。
此谛观要妙如下:谓汝此时,应善作意,如下谛观曰:
“嗟乎!此双身也、父身母身也、暴雨狂风也、霹雳之巨声也,可怖之现形、乃至一切惊人欲绝之现像也,究其实际,岂非一切皆幻乎
!无论其如何宛然现见,而绝无实体之自性者也。
唯幻不实,所谓如梦如幻、无常无定者也。
此而贪爱,有何益乎
此而恐怖,又何必乎
!误认非实有为实有,原不出此幻心之所现。
幻心既非真,幻现即不实也。
嗟我一向在迷,以本无误认为有,以幻假误认作真,沉沦生死之海,直至而今。
今若再不认识其幻,岂非自甘苦海之无有穷极乎
!诚哉!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电、如乾达婆之城、如海市蜃楼、如镜中所映影、如水所现月、如幻灯所映景,无一刹那间实在。
皆假也!皆虚也”
善信乎!汝须如上谛观,使汝之能知内相续。
但注于此,更不他念。
汝必废然知返,明达“如幻”之理谛;如幻之理谛明,彼胎门自闭息矣!”
(闭胎门法第五步)
然如死者纵经导示以上来之“幻观”要妙,而仍因业力未能明了,则胎门仍未闭息者。
其第五步,须导示以“净光”之要妙。
“善信乎!上来“幻观”之法,汝如不能明了者,则当进行如下之“净光”要妙。
此谓汝仍当一心善自作意,观想如下云:
观彼一切法 即是我自心 此心即是空 无生无断灭
如是善观,令汝心安住于“无所作”境。
此则有如,注水于水,和合无间。
然必善巧,令汝心安然住其本元而一不加整治之境,而后方可臻其本来清净而灵明之境。
汝心如得保持如是无作之安定者,则彼所有四生之胎门,即自闭息;然当久持汝心之安定,直待其闭息成就已。 ”
上来已将闭息生死胎门之法,述其多种。
此诸妙法,未有不能令彼中阴有情--其根器或上等或中等或下等者--皆可得其解脱。
如问云何能如是
则答曰:此有因缘如下:
一者、中阴有情各皆具有其有漏通力,对于导示,多能领悟明了故;
二者、人于生时,或耳根不灵,不善听闻,而彼于中阴受身,则闻性无不具足灵敏故;
三者、中阴有情,常为惊慌恐怖之所驱迫,彼固已自计有何善法,令彼脱离之,故于种种导示,亦极愿乐欲闻,且彼本无色质之身,而但有识神,心识受感,即有作用随时随处而能生起故;
四者、其记忆力有九倍生时之强,其生时庸或鲁钝,然入中阴受身已,自有业力使之非常灵敏,对于导示,易得成就作观故。
此诸因缘具足,故中阴身易得因导示而解脱也!
又于人死后,为作佛事,定有功效,亦由于上述诸因缘故。
是以此中阴救度密法,必为之继续不断演读至七七日之久,至极重要者也!!于一次导示,纵未能救度之;而彼或于次一导示之因缘,得其救度。
所以此法有如许多番导示之设也。
(二)拣择生死之胎门
虽然,众生业力,固又极无量也。
导示多番纵已有如上,而仍有多类有情于中阴受身者,极难除其妄幻,心念仍未能得专一。
则以其久染恶业,无始以来,从未习作善净,而广习作诸不善净;则于以前导示,闻亦未能胜其业惑,而不依教奉行,则胎门于彼不能闭息。
如是继当导示其拣择胎门之法--此时为作法者,先复诵“请求诸佛菩萨普加被偈”及“皈依三宝文”等,呼其死者之名,导示之如下曰:
“善信某某:上之种种教法导示,皆已善为汝说,惜汝至今尚未能专一心念而明了信受。
以致生死胎门,今尚向汝开而未闭,是则汝已届至将又受生身之时期矣!我今导示汝拣择生死胎门之上妙教法,汝当极其注意,谛听信受!不可忘失。 ”
1.各种生处之概观
“善信乎!彼诸生身之处,各有现相,将出生汝前。
汝须善了别之,以便拣择其较胜者。
汝若将感得彼东胜神洲之生处者:即当现见一湖。
中有鸿雁成群,雌雄追逐,水面游嬉;切勿往彼,且须善具坚勿往彼求生之心愿。
因往生彼洲者,虽得安乐,而不闻佛法,故不可往。
汝若将感得彼南赡部洲之生处者:彼洲亦必现见,汝见其中有宫室辉煌者即是;苟不免于求生,此为差可。
汝若将感得彼西牛贺洲之生处者:汝将见一湖其岸际有牛马啮草牝牡俱有者即是也;此洲虽饶富厚,然无佛法,不可往彼,但当速返。
汝若将感得彼北俱卢洲之生处者:汝将见一湖其岸际亦有牲畜及树木者即是;此洲虽寿命长,福报亦好,但亦无佛法,不可往彼,但当速返。
上来所述,四洲概况,汝须了别。
然而此中生处,皆不可轻投。
汝若有其善感得生天趣之中者:汝将见其众宝庄严之天妙宫殿等福乐事;汝如善业感化,而欲求生,此则可往。
汝若业感将得生于阿修罗道时:汝则将见有可爱之林树,及火光箍,两两相对转;如见其相,汝当善具坚不往彼求生之心愿,而决不可往彼!
汝若业感畜生道之生处者:将见有山石穴窟,或地中深洞;此决不可往!
汝若业感饿鬼道之生处者:将见一无水草之平漠,或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是为饿鬼道之境界;倘生入其中,饥渴无极,苦痛无穷,然当善具坚不往彼求生之心愿,万不可往!
汝若业感竟为地狱之生处者:汝此时忽闻歌声,极其悲哀凄切,人之入彼者,每为身不由己,且无法抵抗而被驱入其中;若被驱至,如彼之地,其地黑暗,屋宇或黑色或白色,地中黑洞、道路昏暗者,即是。
往入地狱,其中或烈火焚烧或寒冰酷冷,乃至无量诸般无比之苦。
受苦其中者,且穷年累劫、求出无期,此则更属万不可往之途!!然汝必极自努力,所谓“须极端努力”者,即此其时矣!”
2.对于极令苦痛之忿怒者求怙恃
“善信乎!虽非汝及中阴有情之所意乐,而业力所感,有彼极令苦痛之忿怒等,追逐于汝;汝虽不愿意,亦难逃脱,但被驱使前行。
汝之前面,有此忿怒,又有诸般断取性命者,如剑押囚;又有业力所感之黑暗也、暴风也、巨声也、暴雨大雪也,以及雹石冰刀也,不一而足。
汝则恐怖欲绝,惟思脱逃,于是舍命狂奔,求避免处--则近至于有如上述,辉煌宫室、崖穴地窟、草莽荒漠,乃至有水池莲花之处天界亦有莲花中化生而出者。
汝因狂思避免诸怖故,不暇细择何处,但得避入一处,即不愿出离,以为出离即遭苦难。
此种畏难惧出,但知避逸而深怕身当中阴险境相者之心理,结果不觉反即取受下劣生身而后苦种种不堪也。
此诸情景,即是恶类神鬼及药叉等,与汝为难之现相。
此中有至极要妙,汝当善听,且极留意、我之导示。
当此之时,汝若为诸忿怒之所追逐;或如上述,种种恐怖,现见汝前者。
则当一刹那,观想于尊胜黑噜嘎或马头金刚或金刚手菩萨等忿怒圣者,及汝习修之本尊忿怒圣者,圆满庄严,体量肢分,至极伟大,现相至极忿怒可怕,能碎灭彼诸一切之恶类有情。
汝须于一刹那,成就此观,则其加持威力,即使彼诸与汝为难之忿怒等,离开汝身,而汝乃得具有从容择胎之能力。
此为最极切要之微妙教法,汝必坚定持之勿失,至要至要!!
善信乎!凡禅那诸佛及诸本圣诸尊之善相者,完全由三摩地之安乐境而成;彼诸恶类神鬼及药叉等众,有其种类,八万四千之多,变现种种暴恶忿怒之身形,彼辈亦系在中阴境时,未入善安乐之定境,遂取受一切恶忿怒之身形,且有取得其此种之身已,反乐此而不疲者。
故其种类满布空界,至极繁多也。
当此时际,汝若忆念于大手印瑜伽,入于真空之正定,斯为最上。
汝若从未前习知于此者,但当集中心力,成就幻观瑜伽。
若并此而亦不能者,惟有制心一处一切不著任何分别念,惟一专念观想于汝之本尊或大悲圣者,则其胜果,尚自能令汝、成就道之报身也。 ”
(三)圣净界往生及凡人身转生之拣择
“善信乎!汝若竟以业力所牵,不免投入生死之胎门者,今将为汝,导示选择胎门之上妙教法。
汝善谛听!
汝切不可一见有可生之胎门,即随便投入;纵令或为如上所言有诸忿怒逼迫于汝,汝亦可作马头金刚之观以遣除之。
因汝现尚具有少分之前知能力--汝已能知,种种生途,善自思维,择其优胜者。
复次,又其要者,有迁转灵识,往生佛国净土;及选择胎门,转生凡夫身,两种胜劣之区别。
各有其成就之法,今为汝导示如后:
1.转识往生佛国净土
“汝若企求上胜转识往生佛净乐土者,先当善自作意,如下自念曰:
“苦哉苦哉!我自无始劫以来,至于今日,沦转生死苦海,何其可痛耶
!今时以前,我仍未能明了自心,以致尚未悟入佛菩提道,尤可悲伤!今者,彼生死敌对,犹欺诳我、恐怖我、扰乱我,我必不可不小心防避之。
我今誓当奋勇直前,投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世尊足下,仗佛威力,使我于彼,莲花化生。”
如是思惟,坚具心愿,一念专注于彼国土;或者,同样坚切发愿生彼东方上胜妙乐佛土、南方众宝庄严佛土,以及金刚手菩萨国土、“无量莲花光焰”国土,亲近“武尔坚”至尊此为莲花生大士之异称;或任何其他汝所欲乐往生之佛国世界。
惟当坚切誓愿,一心不乱,则彼土之生,应念而得。
或者,汝愿乐往生“都史”内院,亲近弥勒慈尊,汝亦可同样坚诚切愿,一心不乱,惟自念曰:“时候已至,我今当往都史内院、弥勒慈尊处”,则汝以得威神力加持故,投入莲胎,华开即见补佛也。 ”
2.转生人胎复入此世
“汝若未能如教得上胜之往生者,则或因汝乐转生于人胎;或以业缘莫已不得不复受胎生于人世间故。
但此中有其择胎之要妙,汝善谛听!以汝多少具有之有漏通力,可周察于上述各大洲中,见其何处现有佛法者,即往彼处。
若当由不净之会合物此指父精母血等而出生,汝则忽觉一阵香味,闻而触著,遂被吸入彼不净体内,而胚胎矣!
惟任何色相,现见于汝前
此指胎门情景,汝切不可作为彼物之色相会解;既不可有所贪想,亦不可有所憎恶,则汝自可投入贤善之胎中。
然其首要者,汝须先自预发善愿,如下自念言云:
“我今发愿:愿生为世王,或婆罗门,如娑罗树之伟大者之子;或为有诸悉地成就者之子,族系净无点瑕,具备圣教正信,且有广大福报,堪能利乐众生。”
然后善自作意,坚汝志愿,以入其胎。
然先时又必以善净作意,加持其胎观成上妙宫室;复以善净,敬信十方诸佛菩萨、本尊,及大悲圣者,亦皆恩惠加持;更须如是恳切祈求加被。
复次,选胎之际,根乎业力之障碍,每以善胎误认作恶胎,而以恶胎反误作善胎,此为中阴有情多数不免之大舛失。
然有要妙教法如下:汝如见某胎似为善者,切不可生喜著心;或见某胎似为恶者,亦切不可生厌恶心,如是喜著厌恶及舍此就彼等心念,须根本排除之,一心住于无分别境,是最重要者也!
除彼甚少数,确有灵识定力之把握者,可保绝对无误外;余者终不免于多少有其业惑结习难得清除。 ”
若死者不能舍离喜厌之分别心,则由是业惑之一尘邪念,亦足令其反转落入畜生道中。
故此时当郑重导示之曰:
“善信乎!汝若业感结习为障,令汝不免于仍有所贪著与妒嫉,以致不知如何决择其胎门者;则一有任何如上之胎门待入,现见汝前之时,汝当澄定心念,专诚皈命三宝,恳祷大悲圣者,而后昂首前行。
了知汝已入于中阴,所有任何鄙劣贪恋汝之子女眷属等情感,悉令遣除。
彼等于汝已完全无涉无益故,惟勇猛直前,迳自行入彼白色光之天趣径;或黄色光之人趣径中。
见彼妙宝宫殿、堂皇宅舍,乃至妙美园林,放心直入其中,无所顾虑。
若是者汝自得生于善道也。 ”
如是导示,七反已,即举诵:“请诸佛菩萨普加被偈”、“祈求护免中阴险难偈”、“六种中阴境界警策偈”、“护免中阴恐怖总愿偈”等均见
《中阴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经 下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