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十四講 遍一切心所之想、思、一境性心所▪P5

  ..續本文上一頁》來的),所以定是它的足處,也就是說定是培養觀智、培養慧的直接原因。因爲擁有定力者才能夠如實知、如實見,所以才說:“定是慧的足處(立足之處)。” 我們在經典裏面會看到,佛陀很強調定力。例如:我們講到的五根,有一個根叫什麼根?定根。五力有一種叫定力。七覺支呢?有一個叫什麼覺支?定覺支。八聖道呢?有個叫什麼?正定。其實這些都是一個東西:心,就是心一境性。但是爲什麼佛陀要重複地講,要經常地講呢?即使行菩薩道者的六度,六巴拉密(波羅密)裏面也有一個叫什麼巴拉密?禅那巴拉密。所以修定重不重要?佛陀講到的修行的叁個次第當中,或者稱爲叁學,第一是什麼學?戒學,第二定學、第叁是慧學。如果講到修行次第的七清淨當中,第一是什麼清淨?戒清淨。第二清淨呢?心清淨,第叁見清淨、度疑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那麼定重要嗎?重要!

  

但我們會看到現在,有很多人並不注重定。甚至有些人說修定是多此一舉。例如:即使在禅修風氣很發達的緬甸,也是有很多人根本就否定了禅定。甚至他禁止其他禅修者修定,他們認爲:你修定是在浪費時間。或者他們認爲:修定甚至會走火入魔。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再想一想,假如定真的是可有可無的話,佛陀用不用多此一舉呢?經常強調要修定、要修定呢?我們想一想,從定在佛陀教法當中的地位就可以看出定力是很重要的,並不是說定是可有可無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佛陀根本不用教定,直接教慧,直接教你修觀就可以了,是不是?

  

就好象持戒一樣,持戒是不是可有可無呢?如果一個人沒有戒的話,他們根本談不上解脫,他們根本談不上解脫生死,是不是?所以戒是基礎,然後定也是基礎,然後才是慧,而惟有通過慧才能夠斷煩惱。作爲佛陀的弟子,我們不應該去輕忽定。我們可以說修定的目的不是爲了修定,不是爲了享樂而修定,不是爲了投生到梵天界或者投生到天界來修定,而是爲了慧而修定。

  

就正如說一個士兵,他要上戰場去殺敵,如果一個士兵根本沒有經過訓練,沒有經過操練,他上戰場等于去怎麼樣?去送死。所以要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們說到在軍營裏面的紀律,相當于戒律。如果一個軍隊紀律渙散的話,這樣的軍隊作戰能力怎麼樣?必定不可能好到哪裏去。因爲惟有軍紀嚴明,這樣的軍隊才能夠擁有作戰能力。同時,如果軍隊訓練有素,那讓他上戰場殺敵,才能夠勝券在握,他才能夠打勝仗。我們不要忽略平時的練習、平時的操練。

  

例如:如果一個士兵經常練習射擊,練習射擊就是瞄准靶子。如果他說瞄准靶子只是在浪費時間、浪費子彈,那這樣的話,他拿著槍上戰場,他能夠很好地殺敵嗎?能夠嗎?不能夠。所以,我們現在要培育定力,大家花時間,甚至感覺很痛苦地培育定力,其實是爲了修慧。我們要知道,先要把內心的能力提起來,才能夠修慧。

  

因爲佛陀曾經說過:“即使一個人在戰場上殺死千萬個敵人,還不如一個人戰勝了自己,惟有戰勝自己者才是最上的勝利者。”我們戰勝自己是戰勝了什麼?戰勝煩惱。要用什麼來戰勝煩惱?要用智慧之劍來戰勝煩惱。如果你的智慧之劍很鈍,能夠砍東西嗎?砍得動嗎?砍不動。所以我們要培育定力,培育定力的目標是爲了培育智慧。

  

我們又可以把定力比喻成視力一樣,如果一個人擁有很良好的視力,很遠的地方他都能看得很清楚,是不是?如果視力不好,能夠看得清楚嗎?看不清楚。有些人可能會感覺有點急躁,認爲說:“我想快快修,我想趕快修觀,修觀之後我的觀智才能夠提升。”但是須知修定其實是基礎。我們也不否定,確實有些人還沒有達到禅那,就可以修觀的。這個確實如此,正如在帕奧禅林,就經常有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的禅修者在修定修得很痛苦,修得也沒有效果,連禅相久久都不出來,所以修得很痛苦。有些人剛來禅修導師就教他修觀。例如:有些禅修者剛去,他沒辦法專注,但是他對身體的覺受很強,于是禅修導師就教他先修四大,修了四大之後,一旦他專注,專注呼吸,一旦他發現到光一出現,就立刻破碎掉、散掉,這種人迫不得已,我們就叫他走純觀行者的道路。走純觀行者的道路就是當他修完了四大之後,就直接可以去觀色法,去破除色聚,然後修色業處再修名業處。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即羨慕又妒嫉:“爲什麼他來,那麼快就可以修色業處、名業處,我拚了好幾年,我到現在還是在原地踏步?”但是,往往純觀行者的定力只是建立在修四大而培育起來的近行定。在修色業處的時候,沒什麼大問題,他還是可以見到究竟色法。在修名業處的時候,他就已經只能夠觀照欲界的名法,因爲他沒有禅那的體驗,所以他自然不能夠觀照禅那名法。一旦他修到緣起的時候,他會發現到他的定力,已經很難支撐他觀過去世的因了。而且由于他的定力不強,他觀的東西有時不清楚,經常猶豫不決,他不敢肯定,他不像那些擁有定力的人,他一觀很肯定,就好象我們現在擁有很明銳的眼睛,一看東西就很肯定,這是誰來了?但是如果你是近視眼的話,可能鼻子聞過去嗅,都不一定能夠敢很肯定,是不是?所以說這就是定力的作用。那我們知道了培育定力、擁有定力就是讓我們的心變得強有力。惟有我們的心專注平靜、強有力,我們觀照才能夠很清楚。而且一旦一個人的定力培養得強有力的話,他修觀可以修得很快。爲什麼?因爲我們強調的修觀一定要如實知見,修觀來不得半點摻假,修觀不是靠想象、不是靠觀想、也不是靠推理、不是靠邏輯。修觀是靠什麼?你看到是就是,你看到不是就不是。要擁有如實知見的能力,如實知見的智慧,需要什麼?需要擁有強有力的心。強有力的心就是定力。所以佛陀說:“諸比庫,應修習定,擁有定力的禅修者才能夠如實地知見。”這就是我們要培育定力的預期。

  

今天我們講了心一境性,也就是說定力是由于心專注在一個目標上、達到一定程度就稱爲定力,而定力培養到一定的強度我們稱爲禅那。現在我們學了這一個心所,那大家明白了應當如何培育定力了嗎?我們借用佛陀講到的很多種不同的詞意來表達,其實只是表達一個意思:如果想要培育定力,我們的心就要學習單純地去專注一個目標。惟有這麼樣定力才能夠培育起來。

  

《阿毗達摩 第十四講 遍一切心所之想、思、一境性心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