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十一講 智慧之光、食生色及色法的轉起▪P4

  ..續本文上一頁始投生的時候,性別已經決定了,你是男的,你就是男的,你是女的,就是女的。對濕生的有情,在結生的時候,最多有七類的業生十法聚,即眼、耳、鼻、舌、身、性根和心所依處十法。最少的時候只有舌、身、和心所依處叁種十法聚。有一類很低等的畜生、動物,它們一出生,只有嘴巴可以吃東西,只有身體和心髒,沒有眼睛、沒有鼻子、沒有耳朵。蚯蚓有沒有眼睛?沒有眼睛,蚯蚓有沒有耳朵?也沒有。蚯蚓有沒有鼻子?沒有。它只有嘴巴可以吃東西,只有身體,你碰到它,它就會跳動、彈跳,這是一類很低等的濕生動物。但有些也是比較高等的,例如蒼蠅之類,它也有眼、也有耳、也有鼻,它的鼻也許是它的觸角,它的舌頭等等。

  

如果我們以人爲例子,在結生那一刹那,就同時擁有了叁十種業生色法: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和心所依處十法聚。在結生了之後,由于業還繼續會産生作用,使我們投生爲人的這種業,在我們這一輩子都會持續産生它的作用。雖然業在造下的時候已經滅去了,但是所産生的力量在我們的生命界還是能夠産生作用,會直到我們的生命結束爲止。在結生心滅去之後,業生色持續不斷地産生,結生心滅去接著産生的是有分心,在有分心的生時,在生起那一刹那,就開始有了心生色法。而時節生色法,是在結生心達到住的時候,就開始産生了時節生色法。對于食生色法,惟有母親吃下去的食物經過母親消化之後再傳送到胎兒,第一次傳送到胎兒那個時候開始,這個胎兒開始有了食生色法。在生命期間,業生色、時節生色、心生色、食生色,這四類色法就猶如河流一般持續不斷地生滅、生滅的流下去,一直到一個人壽命的終結。

  

一個人的業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減弱,也就是說在一個人還很小的時候,眼聰耳明,記憶力也好,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好,但是到了叁四十歲之後,記憶力可能就開始衰退了,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也慢慢地走下坡路了,身體也走下坡路了,爲什麼?因爲業的效力已經慢慢開始減弱了。

  

到一個人即將臨終的時候,在死亡心生起之前的第17個心識刹那,那個時候業生色就不會再繼續生起,爲什麼呢?因爲在死心生起之前的第17個心識刹那,業所産生的色法一直可以維持到死心(因爲色法的壽命是17個心識刹那),然後和死心同時滅去,就宣告著這個人的業已經消盡了,這個人的命根已經斷絕了、身體死亡了、生命終結了。當一個人死了之後,由于沒有心了,所以心生色法也不會再生起了,由于已經不會再消化了,也沒有食生色了。所以當一個人在死心一現起,那個時候開始,心生色法就在死心之後第17個刹那滅去。對食生色也是,在他已經死去,他的消化系統已經不會開始工作。所以當一個人死了之後,一具屍體既沒有業生色,也沒有心生色,也沒有食生色,剩下的只是一堆時節生色,乃至到腐爛。

  

這樣,我們再聯想起中國人,還有古代的埃及人,爲了保全屍體,認爲屍體還會有生命,在屍體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如果我們用阿毗達摩,用佛教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爲,是不是?保全屍體就是保全一堆時節生色而已,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把火燒了,幹脆。

  

對于死亡的定義,佛教有很清楚的判斷。佛教說的死亡就是死心一旦生起,就宣告一個人完全的死亡。但是現在醫學上對于死亡的判斷,可以說衆說紛纭。有的人說是腦死亡,有的人說是心髒停止跳動,或者說腦電波開始成一條直線,或者心電圖開始呈一條直線,到底現在醫學是以哪一種爲標准呢?我曾經跟一些醫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按照佛教來說,就很肯定。例如佛經講到的:壽、暖、識的離散。壽就是命根jīva,巴利是一樣的,我們翻譯成命也好,翻譯成壽也好。暖就是火界,屍體、死屍就不會有消化之火,不會有體溫。還有識,就是心識,已經也沒有了。

  

佛陀在《法句經》裏面講到:“一個人死了,屍體就丟棄在墳場,猶如木頭,猶如石塊一樣。”屍體只是一堆時節生色,那時你去燒它,去砍它,它也不會痛,你去拜它,去供養它,它也不會張開嘴吃。如果他真的拿手去吃,你可能會嚇到。在人的生命當中,色法就是這樣不斷地生滅、生滅。由于色法的生滅有一定的相續性,所以感覺好像一個有生命的人是可以存在的。

  

對于人類來說或者對于生命來說,業生色是最初生起的,然後第二生起的是時節生色,第叁生起的是心生色,第四個生起的才是食生色。在一個人生命快終結的時候,可以說業生色最先消盡,然後心生色和食生色也消盡,最後剩下的是一堆時節生色,一堆時節生色一直到這個人的屍體腐爛、碎爲粉末,散在空氣當中,那時就宣告著這一個人的色法已經完全的消盡了。

  

我們再看一看梵天人,梵天人(色界的梵天人)也有色法。色界的梵天人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一般普通的梵天人,還有另外一種是無想有情的梵天人。無想有情的梵天人,由于他們沒有心識,並沒有心生色法,他們也不用吃東西,沒有食生色法。雖然他們也是由業生的,但是無想有情天人,由于他們不用看、不用聽,他們也沒有眼淨色、耳淨色,他們只有命根九法聚而已。這個是屬于很特殊的梵天人。

  

一般投生到無想有情天的梵天人,多數都是一些修外道無想定的,有一類的外道,他們認爲心是痛苦之源,就在培養了定力、達到很高層次的定力之後,他們懷著對想、對心想極其厭惡,想要去掉心想的心去培育第四禅,當成功了第四禅之後,于是在第四禅當中,他們的心流完全斷了,進入的是無想定。他們以爲這個就是解脫,就是涅槃。因爲在他們入這種無想定之後,完全沒有任何的感覺,只感覺到好像心流也斷了、生命也斷了,但他們還可以出定,所以他們認爲這個就是可以證到的最高的解脫境界。由于他們這種定是由定力來壓,就是用定力來斷除心想的,但他們沒有斷煩惱。斷煩惱必須得通過很系統地修習觀智才能斷煩惱,如果只是培育定力,即使他的定力再強,他可以把心流決意爲中斷,但是煩惱還是好像大石頭壓著草一樣,一旦遇到因緣還是能夠生起,所以這一類的有情、這一類的人所修的定叫做無想定。當這種有情的業成熟了,就投生到梵天界,因爲他培養的定還是屬于色界的禅那,培養了這種定,他的果報就是投生到無想有情天,無想有情天的壽命多長呢?五百個大劫,非常漫長、非常漫長。在無想有情天裏面,他們沒有心,只是一堆命根九法聚而已,還有時節生色,他們也沒有心生色法,也沒有食生色法。這也就是佛陀所說的八難其中的一難。

  

但作爲梵天人來說,梵天人從一出生的時候開始,他就有了眼、耳、心所依處、命根九法聚。由于梵天人所投生的地方是屬于色界,所以他並沒有飲食、男女、睡眠等等的欲樂。對于天人(欲界的天人)來說,如果一個有情投生到天界,投生爲欲界的天人,他可以欣賞到很漂亮的東西,例如亭臺樓閣、一些宮殿、很寬敞的宮殿,他們經常可以聽、可以欣賞一些很美妙的天樂,他們可以聞很美妙的天香,他們可以嘗很美妙、殊勝的天食,他們還有男女的欲望,天男、天女經常遊戲、玩樂。他們可以穿很漂亮、很柔軟、很舒適的衣服,例如在天界有很多的水,可以洗澡,裏面的水也有種種的清涼、很微妙、香甜等等,那邊的空氣也是很舒適,這些都是屬于欲樂的享受。這個是欲界天人的果報所産生的。

  

但是作爲梵天人,梵天人就沒有這樣的享受了。因爲梵天人是沒有欲樂的,在整個生命期間,梵天人不會生起對欲樂的任何貪求,同時也不會生起一絲一毫的嗔恨心,乃至連恐懼都沒有。梵天人有眼睛,他還是可以看,還是可以看到很美妙的東西,但是他不會生起欲貪,不會生起欲求。他也有耳朵可以聽到聲音,但是他不會去貪著那些美妙的聲音。雖然梵天人有鼻子,不過他沒有鼻淨色,所以鼻子只是外形而已。他還有嘴巴,但嘴巴不用吃東西,嘴巴只是外形。他有身體,但是他不會觸到任何東西,梵天人的身體沒有觸覺,因爲沒有身淨色。正是因爲沒有身淨色,所以梵天人不會享受柔軟、清涼、舒服、溫暖等等的感覺,而且他也沒有任何的病痛,因爲所謂的病痛都是由于有了身淨色,就是有了身體,有感覺才會有的。頭痛、腳痛、腿痛、肚子痛、胃痛,這些都是由于擁有了身淨色才會有。但是梵天人沒有這些痛,所以他既不能享受身體的那種微妙欲樂,也不會經受任何身體的疼痛,因爲他們沒有身淨色,身體只是一個外形而已。由于成爲梵天人是由入定,禅那善業所帶來的,因此他的福報很強。梵天人有眼睛,所以當佛陀出世的時候,梵天人可以來見佛陀,例如我們在《長部》經典裏面或者在《律藏》裏面看到,當佛陀剛剛成正覺的時候,他不想說法,誰去請佛陀來說法?梵天人Sahapati來請求佛陀說法。

  

因爲當時佛陀一覺悟之後,他發現他所覺悟的法是甚深微妙的,而這個世間的人都是被無明、貪愛所蒙蔽,他所說的法是逆向世間的,因爲世間所追求的、所歌頌的、所贊歎的是貪、嗔、癡,但佛陀要教育我們放下的就是貪、嗔、癡,所以佛陀的教法是逆世間的。那個時候佛陀想到這一點,他不想說法,任何的佛陀都是這麼樣。然後梵天人來請,爲什麼梵天人知道?因爲他有眼睛。當佛陀在初轉*輪的時候,當佛陀在叁十叁天講阿毗達摩的時候,十萬個輪圍世界的天人和梵天人都會來見佛陀,聽聞佛法。所以梵天人還是可以聽聞佛法,還是可以親見佛陀的。例如佛陀在講《轉*輪經》——第一部經的時候,來自十萬個輪圍世間的天人和梵天人都來聽法。那個時候,在人間只有一個人證得了初果,他是誰?阿若憍陳如,只有他一位。但是,有許許多多的天人和梵天人在聽了佛陀說法之後,都證得了不同程度的果位。但是作爲無想有情天人和無色界天人就不能夠來了,這也就是他們的八難。這裏的難是指他們不能夠聽聞佛法。即使聽聞佛法不能夠生信,不能修行,這是難,難就是障礙的意思。對于無色界的有情,由于他們沒有任何的色法,所以我們不用去討論無色界天人的色法的轉起。

  

《阿毗達摩 第十一講 智慧之光、食生色及色法的轉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