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找到其中一種最直接的原因。就好比是一個小朋友,他只要生活在社會,生活在家庭,他都會有很多關系,跟他的爸爸、他的媽媽、兄弟姐妹,他的鄰居,在學校裏面還有老師,還有同學,有很多關系,是不是?但是,在所有這些關系當中,小孩子跟誰的關系最親密?跟他母親的關系最親密,是不是?所以,同樣的,一種究竟法它的産生或者存在,會有很多的因緣。但是,在這種種的因緣當中,有哪一種關系最直接?就是這裏講到的近因。
例如佛陀講到的慧,智慧的慧,特別是指在修觀的時候,觀智的直接的原因是什麼,近因是什麼?是定,對,爲什麼不是其它呢?難道如理作意不是嗎?難道正念不是嗎?都需要,難道慧所依賴的心也不是嗎?也是,都是。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定,因爲有了定力才能夠如實知見。
在我們討論每一個究竟法的時候,都會用這四種方法來區別。用這四種方法來區別,那麼究竟法的定義就很明確。有時候,在討論究竟法的時候,偶爾也會把近因省略掉,只用叁種來理解。不過,我們在學習“阿毗達摩”的時候,又必須得要懂得一種技巧。講到色法,有二十八種色法,每一種色法都有它的特相、作用、現起、近因,講到心所法,有五十二種,每一種又有它的特相、作用、現起、近因,這樣的話,不是很複雜,是不是?不過,我們在學習“阿毗達摩”的時候,雖然這些究竟法,它用這四種鑒別法來鑒定,但我們在真正學習的時候,你不用死記硬背,了解就可以。講到特點,當我們一講到每一樣究竟法的特點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是它的特點,這種特點是跟其它的究竟法不同的。由于有了這種特點,我們就很容易認識到它。而作用,就是每一樣究竟法的作用。可以被我們體驗爲什麼。從現在開始,每講到一樣究竟法,我們都會講到特相、作用、現起,有時也講到近因。但對于這些,大家能夠理解就可以,理解是重要的,而不是背。在作筆記的時候,甚至你把它記下來,不去背它也可以。但是你要知道,每一樣究竟法都有它的特點和它的作用,可以被我們體驗爲什麼。你只要在學習的時候,不會跟其它的究竟法混雜,就可以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掌握好學習《阿毗達摩》的方法,就不會一見到這些很複雜的東西就望洋興歎了。
我們下面就來學習地界(pa hav
這裏講到的俱生色法,也就是每一種究竟色法,它的産生跟存在都不會單獨的,一産生會成組成組的産生。比如說地,地的産生,它必定跟水火風一起産生,還有跟顔色、跟香、味等一起産生,不會說,突然一種色法産生就只是地,不可能。所以跟它同時産生跟存在的那些色法,稱爲俱生色法。
我們不能夠把地界理解成大地,任何的物質,只要我們可以感受到,可以聽到,所有這些現象都有地界。比如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空間,裏面有很多空氣,是不是?如果理解成地是大地的話,那麼只有我們現在站立或者坐著下面的那個才叫作地。然而,只要有物質的現象存在都有地,例如我們講的空氣,空氣裏面也還會有很多的地、水、火、風的存在。象河水、流水一樣都會有地的存在,乃至燒火也有地的存在。即使是聲音或呼吸的空氣都會有地的存在。爲什麼這麼樣說呢?如果透過觀智來分析就會發現到其實在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空間裏面,它還會有許許多多的小灰塵和一些許許多多的色聚。而每一粒的色聚之間,它都會有地界的存在。例如說,現在這是一個物體,外面這個是空間,其實這個物體裏面也是很多的色聚,外面這些空間其實也很多的色聚。只不過色聚跟色聚之間它的空隙不同,使我們感覺到這個是有形的物質,這個是無形的物質。但如果在觀智裏面觀照,其實地、水、火、風,或者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無不是色法,無不是色聚。
再講到水(āpodhātu),這裏的水也不是我們平時所說到的湖水、江水、河水,所喝的茶水、咖啡等等。水的特相是流動。作用是增長俱生色法。現起是把俱生色法握在一起或者黏著。近因是其余的叁界,也就是地、火、風叁界。所有的物質,我們現在看到這些,它能夠成型,能夠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每一樣的物質,必定有它的向心力,是不是?因爲有了這種向心力,所以它能夠把物質黏在一起,不會散掉,這種能夠把物質黏在一起的作用就是水界所産生的作用。如果沒有水界的凝聚力,那麼物質將不能夠成型,將會散掉。
再講到第叁種火界(tejodhātu) ,特相是表現爲冷或熱,換而言之,就是溫度,溫度就是火界。作用是使俱生色法成熟,也就是在同一粒色聚裏面,它能夠促使其它的色法成熟。表現爲不斷地提供柔軟。近因是其余的叁界。我們可以說,只要有物質現象,必定會有溫度,是不是?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溫度的?沒有,對。溫度是什麼?其實就是火界。我們說的空氣,空氣裏面其實也有溫度,是不是?空氣裏面的溫度其實就是火界。我們的體內有體溫,碰到這些地面會比較冰涼,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能夠體驗的這些溫度,其實就是色法裏面的火界。
再講風界(vāyodhātu),風界的特相是支持。作用是使其它色法移動或者活動。表現爲使色法從一個地方移到另外一個地方。近因是其余的叁界。換而言之,任何的色法能夠支撐,能夠支持,能夠維持,就是風界。同時,任何的物質的運動都是風界的作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都是物質的世界,而任何的物質都是處在運動當中,是不是?你說我靜坐,我坐在那裏不動,你坐在那裏不動,難道你體內的物質不是還在運動嗎?能夠動就是物質的作用。
地、水、火、風這四大種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四大種立足于地界,由地界支撐著它們,由水界黏在一起,由火界而維持,由風界而支持。爲什麼這麼樣說呢?我們可以說,任何的物質都可以發現地、水、火、風這四大的屬性。例如我們講到這一個麥克風、這個話筒,這個話筒它呈現出來的重量或者說它呈現出這種堅硬的東西,就是地界,而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個形狀,它是以地界爲主的。然後,爲什麼這個麥克風它能夠凝聚成型呢?而不會散掉呢?它能夠凝聚在一起,這個是水界的作用。這個麥克風有沒有溫度?有溫度,它的溫度本身就是火界。而且,火界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任何的物質都會變壞,是不是?變壞其實還是火界的作用,因爲火界能夠促使色法成熟,成熟的末端是什麼?就是毀壞。所以一切的物質,它即使剛生産出來的時候,再新也好,放久了都會怎麼?都會變舊,這也是火界的作用。而風界就例如說,之所以現在這個麥克風可以移動,移動這個是風界的作用。57:18—57:20(建議刪掉這句視頻和音頻)即使不是我們,當我們去看到這麥克風裏面的色法,去研究它,我們會發現到裏面的很多的原子、分子,它都是不斷極其快速地運動,是不是?這種運動是風界的作用。如果再繼續去分析它,再去破它一直見到色聚,我們還是會發現到,裏面的運動是屬于風界。只要是物質,它就是在不斷的運動當中,這種運動就是風界的作用。所以任何的物質現象、任何的色法,它都有這四種屬性。物質的堅硬,物質的立足的地方,就是它能夠成型,這些是屬于地界。能夠黏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形狀,或者說它不會散掉,這是水界。溫度是火界。它的運動或者它能夠支持而不會倒,這是風界。我們了解了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有這四大,到底我們應當如何在實修當中去了解四大?如何來辯識四大呢?我們在下一期的禅修營繼續再學習。
《阿毗達摩 第五講 色法、四大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