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集 第一品

  二集 第一品

   二八1 (二、一、一 )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成就二法之比丘,于現法住于苦,有患,

   23 有惱,有焦慮,身壞死後,惡趣當可期待。何之爲二?爲不護諸根門及食不知量。

   諸比丘!成就此二法之比丘,于現法住于苦,有患,有惱,有焦慮,身壞死後,惡

   趣當可期待。」世尊說此義,此處如是說:

   「眼耳鼻舌與身意 比丘不守此等門

   食不知量不製根 身之苦受心之苦

   日夜燒身又燒心 如此之人住于苦」

   我聞世尊說此義。

   二九2 (二、一、二)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成就二法之比丘!于現法住于樂,無患,

   24 無惱,無焦慮,身壞死後,善趣當可期待。何爲二?于護諸根門,食爲知量。諸比

   丘!成就此等二法之比丘,于現法住于樂,無患,無惱,無焦慮,身壞死後,善趣

   當可期待。」世尊說此義,此處如是說:

   「眼耳鼻舌與身意 比丘堅守此等門

   食之知量製諸根 身之樂受心之樂

   日夜不燒身與心 如此之人住于樂」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 3(二、一、叁)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此等焦惱有二法。何之爲二?諸比丘!此

   25 處某者不作善4,不作拂惡5,不作護畏;作惡,作頑固,作罪過。彼謂:『我已

   不作善』而煩惱,『我已作惡』而煩惱。諸比丘!此等爲焦惱之二法。」世尊說此義,

   此處如是說:

   「身爲惡行 或語惡行

   爲意惡行 言他惡者

   不爲善業 多爲不善

   愚者身壞 生于奈落」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一6 (二、一、四)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此等有不焦惱之二法。二之爲何?諸比

   丘!此處某者作善,作拂惡,作護畏;不作惡,不作頑固,不作罪過。彼謂『我已

   26 作善』而無惱,『我已不作惡』而無惱。諸比丘!此等爲不焦惱之二法。」世尊說此

   義,此處如是說:

   「身斷惡行 語斷惡行

   斷意惡行 斷言他惡

   不爲不善 多爲善業

   賢者身壞 超生天界」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二7 (二、一、五)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成就二法之人如負重擔,如此〔生〕于地

   獄。何之爲二?爲惡戒與惡見。諸比丘!成就此等二法之人如負重擔,如此〔生〕

   于地獄。」世尊說此義,此處如是說:

   「惡戒與惡見 成就二法者

   如彼之愚者 身壞生地獄」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叁8 (二、一、六)

   27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成就二法之人如舍重擔,如此〔生〕于天

   界。何之爲二?爲善戒與善見。諸比丘!成就此等二法之人如舍重擔,如此〔生〕

   于天界。」世尊說此義,此處如是說:

   「善戒與善見 成就二法者

   賢者身壞後 成就生天界」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四9(一、一、七)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無勤無愧之比丘不能〔證〕10 等覺,不能

   〔證〕涅槃,不能證無上之安穩。諸比丘!有勤有愧之比丘,得〔證〕等覺,得〔證〕

   涅槃,得證無上之安穩。」世尊說此義,此處如是說:

   「無愧懶惰缺精進 無慚不敬惛眠多

   如此比丘不努力 無上等覺不得至

   28 有念有定有深慮 努力有愧不放逸

   斷除生死之結縛 無上等覺今可至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五11(二、一、八)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非爲詭詐、矯妄、利養、恭敬、稱譽、勝

   利,非爲衆人如是知我言我,而住于梵行。反而,諸比丘!爲律儀,爲舍離,而住

   于梵行。」世尊說此義,此處如是說:

   「爲舍爲律儀 梵行不患打12

   沈行于涅槃 世尊之所說

   如此之大道 大仙步行者

   29 善守師之教 如佛之所示

   遵彼之人人 將達滅苦邊」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六13 (二、一、九)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非爲詭詐、矯妄、利養、恭敬、稱譽、勝

   利,非爲衆人如是知我言我,而住于梵行。反而,諸比丘!爲通知爲遍知,而住于

   梵行。」世尊說此義,此處如是說:

   「爲通知遍知 梵行不患打

   沈行于涅槃 世尊之所說

   此之爲大道 大仙步行者

   善守師之教 如佛之所示

   踏彼之人人 將應爲苦邊」

   我聞世尊說此義。

   叁七14 (二、一、一○)

   我聞應供已說,世尊說此:「諸比丘!成就二法之比丘,于現法住于快樂、歡喜,

   30 對有漏之滅,有如理之努力。何之爲二?15 憂可憂與對16 憂如理之努力。諸比丘!

   成就此等二法之比丘,于現法住于快樂、歡喜,對有漏之盡,如理之努力。」世尊說

   此義,此處如是說:

   「對可憂事智者憂 有勤觀慧賢比丘

   以此勤靜住無慢 苦盡相應心寂靜」

   我聞世尊說此義。

   品第一

   31 攝頌曰:

   兩種之比丘(二八、二九),焦惱不焦惱(叁○、叁一),

   善惡依他世(叁二、叁叁),有勤與無詐 (叁五、叁六),

   快樂與歡喜,此等共爲十。

   注 1 本事經六一(大正藏、一七卷六七叁頁)參照。

   2 本事經六二(同上)參照。

   3 本事經六叁(同上)參照。

   4 善(Kalyana)與拂惡(Kusala)爲同義語,前者生利事,未來之樂,幸福之義。後者

   意味拂惡事(Kucchitasalana)。

   5 護畏苦畏輪回事(注釋一叁四頁)。

   6 本事經六四(同上)參照。

   7 本事經六七(同六七四頁)參照。

   8 本事經六八(同上)參照。

   9 本事經八二(同六七九頁)參照。

   10 「等覺」聖道之義,「涅槃」煩惱之絕對休止之不死大涅槃,「無上之安穩」意味阿羅漢果(注

   釋一叁九頁)。

   11 本事經七四(同六七六頁)參照。

   12 「不患打」爲 anitiha 之譯文,讀爲 an+iti+ha(n)。在渴愛等之雜染于現世、來世無

   被患事之意(注釋一四七頁)。

   13 本事經七叁(同上)參照。

   14 無漢譯相當經。

   15 懷畏生老病死之苦及對 過去、現在、未來之根本苦(注釋一五一~二頁)。

   16 爲觀生出苦等,依精進方便,依正精勤,舍不善法而修習善法(同一五二頁)。

  

✿ 继续阅读 ▪ 二集 第二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