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發菩提心的意義與修法▪P2

  ..續本文上一頁回是真的很可笑。輪回就象是無知小孩玩的遊戲,就象我們正常人看瘋子,覺得他做事是很不正常很可笑的。真正的大成就者看著我們在輪回中做著貪嗔癡的工作,不停流轉,也是象瘋子一樣的。嘎打耶那就給弟子說,這個女人前世的仇人就是她現在的小孩,她這輩子的父母親都落入了畜生道,媽媽就是那條狗,她吃的豬肉就是爸爸的肉。這個愚癡的女人,吃她的父親,打她的母親,抱著自己的仇人。這不是很可笑嗎?

  一切衆生都是這樣的,大家都吃肉,就是吃自己的父母親,知道嗎!!我們經常傷害別人、動物和很多衆生,狗也好,蟑螂也好,隨便就打死它,那也是打你的父母親。輪回真的很可笑,但也沒有辦法的,因爲我們的癡太深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發菩提心,要幫助一切衆生,讓一切衆生離苦得樂。

  對我們來講,這輩子除了自己的根本上師外,最大的恩德就是自己的父母親。大家都要清楚,父母親的恩德是比不上根本上師的。如果你在這輩子跟根本上師學佛,真正修到大圓滿的法,消除了貪嗔癡和業障,你就從輪回中解脫了,這不是最大的恩德嗎?所以說父母親的恩德不及叁寶和上師的恩德大。從世間法來講,除了叁寶和上師,沒有一個人比得上自己的父母親。你從出生一直到長大,都是父母親養育的,這個恩德非常非常大,是難以表達的。所以,一定要報答父母親的恩德。

  我去過很多地方,對這些事比較了解。以前我們中國人都是非常講孝順,非常恭敬父母親的。現在情況就不同,很少有人崇尚孝道。你們看,你從小上學交的學費,你吃飯穿衣,都是父母親供養的。如果你有小孩,你就思考一下,只要小孩快樂,我再苦再累都無所謂。你小時候你的父母也對你這麼好的。畢業了,父母就幫你找工作,找到工作,就有工資了,你開始自己生活。這全都是父母親的恩德,你知道嗎?你們完全都不知道,認爲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你們離開家自立了,就把父母親丟在以前住的地方,幾個月甚至一年都不去看他們,有錢了就認爲這是我自己賺到的,應該是我自己享有。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國外很多人就是這樣,只管自己生活,不管父母親死活。可是,碰到比較困難的事呢,又想到父母親,又去找父母親幫忙。你快樂的時候就不用父母親,困難的時候就需要父母親。父母親真的很慈悲,你去找他們,他們一次又一次無條件的幫助你,沒有什麼舍不得的,很多錢財和好東西都慈悲地給我們,要自己用就很舍不得,這都是爲了自己的小孩好。

  要這樣思維:一切衆生和現在的父母親一樣,他們也曾對我百般關心,萬般呵護,有好吃的先給我,有好衣先給我穿,極其慈愛地將我養育成人,他們對我的大恩大德比山更高,比海更深。然而,這一切恩重如山的父母,卻無一不是深陷輪回泥沼之中難以擺脫,深受種種痛苦,但他們卻因往昔的惡業,沒有智慧,分辨不出什麼是正法,什麼是邪法,沒有人去幫助他們,救護他們,他們自己也希望能尋找到一點快樂,每個人都不想受痛苦,但心裏想的和現實往往是相反的。這都是因果報應。就象無依無靠的盲人漂泊在荒郊野嶺。這些父母衆生,都還在輪回之中受種種大苦,我怎能忍心棄之不管?!卻想自己先解脫成佛,這豈不是太自私,太無情了!因此,我要向過去的大菩薩們學習,學習他們爲幫助一切父母衆生離苦得樂的而行種種菩薩行,只有修行佛法,才可以報答一切衆生的恩德和幫助一切衆生。我們都是凡夫,完全都沒有辦法真正幫助到衆生。比方說,一個母親和一個小孩同時都掉到河裏,兩人都不會遊泳,兩人相互都很慈悲對方。母親想:“啊,我的小孩一定要得救。”她連自己都不顧。小孩想:“啊,我媽媽一定要得救。”也很慈悲他的媽媽。但兩人都不會遊泳,都在水裏,兩個都互相幫不了的,所以沒有辦法得到解脫。我們都是在輪回裏的凡夫,想幫助衆生,想幫助一切父母親,卻沒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是幫不了的。因此我們一定要發菩提心:我一定要報答父母衆生的恩德,一切衆生我都要幫助,一切衆生都要得到快樂,一切衆生都要得到成就。我做功課、修心、打好大圓滿的基礎,就是爲了一切衆生而修行。要牢牢記住只有一個真切的願望:爲了輪回中的所有衆生都能全部獲得解脫而精進修法,同時念誦儀軌中的發心四句頌:

  夥!(希有難得啊,無比殊勝啊,贊歎之意)

  種種顯現水月幻化相輪回相續飄泊衆有情

  自心光明法界中休息發四無量大乘菩提心

  盡力多誦(五加行中要求至少應念十萬遍),同時應了解句義:在六道中一切顯現出來的境象,都如同水中月、鏡中花一樣虛幻無實的,衆生卻因愚癡執幻象爲實有,造下種種惡業而在輪回裏不斷地生生死死,枉受輪回之苦不能出離。爲了他們都能在自心本覺的法身光明中休息,永得妙樂,我從此生起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並使之擴大,升華至菩提心,發誓一定要將衆生一個不留地度脫輪回苦海,直至他們都成佛。

  同時對皈依境中的上師叁寶聖衆應生起虔誠的信心與無比的恭敬,每次結束修法時,觀想一切聖衆都化爲虹光,融入中間的上師心中,上師又化成一道虹光融入自己的身上。以這個殊勝的因緣,上師叁寶一切聖衆心中的勝義菩提心傳遞到了自己的心中,我的心中也生起了與他們無二無別的勝義菩提心!

  于是發願:“如果珍貴的至寶菩提心,在我的心中尚未生起,願急速生起;若已生起,願它能不斷擴大增長,並且永不退失。”最後以回向功德結束。

  如果一定要找出八萬四千個修行方法之中有什麼可以固定套用的模式的話,那麼這個模式就是前行的發菩提心,正行的無執著地住于空性和結行的功德回向。這是至關重要的叁個神聖的原則,適用于任何修法。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最初我們強調修法動機,是爲了要去幫助一切的衆生,這是我們真真切切的出發點。在正行的修法是,應了知“一切有爲法,皆夢幻泡影”而修,如看電視,盡管電視機裏的一切人、事都是這麼活靈活現的,與我們如此接近,卻全都是了無自性的幻像而已。每次修行結束,哪怕僅僅念一句六字大明咒,也應把由此産生的善緣、利益、安樂等等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

  修發心儀軌時,很重要的是要有實際效果。古德說:“發菩提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生起菩提心。”所以念誦四句頌時,自己心裏一定要生起對衆生真實的慈悲心,幫助、救護他們的真實心態,不然就是自欺欺人了。嘴巴上是念誦了十萬發心頌,心裏卻沒有菩提心,如此只是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沒有一點點的實際意義。

  況且,你反反複複不斷地在上師叁寶前信誓旦旦去幫助衆生,去慈悲衆生,但卻從沒在行動上有任何表示,這難道不是在十萬次地欺騙佛菩薩嗎?還有什麼比這種行爲更罪業深重的呢?所以應當斷除這種欺騙上師叁寶,欺騙衆生,欺騙自己的行爲,時刻精進地修發心,努力讓菩提心在心裏真實地生起。

  就這樣修,菩提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發菩提心是佛陀所說八萬四千法門一切精髓的總彙心要。有菩提心的人就好象擁有如意摩尼寶珠一樣,一切自當滿足,沒有菩提心的人一切修法都缺失了,也不可能開悟成佛。一切生圓次第的法門如:忏罪、集資、持咒、修本尊、上師相應法等等的目的也是在于能通過修法令你生起菩提心。

  因此要明白,爲你講授菩提心竅訣的上師比起爲你講授其他法要的上師恩德更大。有一次,阿底峽尊者在提到他的各位上師時皆合掌當胸,但說到他的根本上師金洲大師時,雙手合什于頭頂上並流下眼淚,呼喚上師的尊名。他的弟子不解地問:“尊者,爲何偏偏在說金洲大師時合掌于頭頂,難道其它諸上師都比不上金洲大師的功德大嗎?”阿底峽尊者答道:“我的所有上師都與佛無別,功德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對我的恩德不一樣。我現在心中有的這一點點菩提心,全都有賴于金洲大師的恩德而得到的,因此,他對我的恩德最大。”現在的衆生大多喜歡去追求名氣很大的上師,很大的法,對于修行來說,這完全是錯誤的。薩迦班智達曾說:“愚蠢的人追求名氣,以名氣恒量人;有智慧的人不輕信名氣,他會先作深入細致的了解再作決定是否可行。”

  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上師呢?不管他的名氣是大是小,只要通過他的教導,我們能在身心中生起對慈悲、菩提心的了解與真實的體悟,這就是得到了最大的加持,這個上師就是對你恩德最大,也是你真正需要的上師。

  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名氣大小只是他們的願力,與衆生的因緣不一樣。有很多的上師生前都默默無聞,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有的甚至不名一文,被世俗人視爲異類,可死的時候示現了虹光化身,這時所有人都去朝拜。那還有什麼用呢?他生前你不去請問法益,等他去世了你才有信心,爲時晚矣。而現在的末法時代,許多名師並不是明師,這是要千萬小心的啊!所有好的上師傳的法皆爲你能産生菩提心,對菩提心避而不談的所謂大法,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發菩提心的意義與修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