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共前行與皈依▪P2

  ..續本文上一頁且要直到我們臻達圓覺;不僅爲了我們自己,而且是爲安立一切有情衆生于圓覺中而皈依。

  實際上持誦的句子是:

  “禮敬!

  直到我與一切衆生成佛,

  我皈依叁根本。”

  在修法中,如同在根本儀軌的教授中所诠釋般,我們在此持誦之四句文中,亦已包括兩行是菩提心。在大禮拜時,必須同時持誦此皈依祈禱文,二者各十萬遍爲圓滿。

  在每一座修法最後,我們觀想智慧光從整個皈依處放出,觸及我們自身與一切有情衆生,淨化我們所有的痛苦與障礙,並且在我們的心中引生智慧。然後我們自己和一切衆生,就像一塊投向鳥群中的石頭般地飛向皈依處,而使我們全部融入蓮花生大士之中。接著,上師、本尊、空行與護法們化光融入蓮師,蓮師即爲一切諸佛之合集變得更加光輝燦爛,耀眼地安坐在空中。最後,如同彩虹在空中消失般,蓮花生大士他自己融入空性、光明的空中。在此境界上安住一段時間。

  此廣大的空性、光明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自心本性。安住在那徹底的純一中,將使行者了悟心的本然空即法身;而其展現――光明或智慧,即是報身;其化現――遍布之大悲,那是化身。如此,行者將了悟到皈依的對象――叁寶,即是行者自己,此外無他,那不過是行者心中的自然呈現罷了。這就是究竟的皈依。

   有叁種殊勝的方法必須被應用在皈依以及行者其他的修法和行動上:首先,行者必須有爲一切有情衆生而修的准備;第二,行者必須完全專注于修法上;最後,行者必須爲一切衆生回向。

  此處之前行准備,是爲利益一切有情衆生而皈依。主要的部分是要具足對佛、法、僧、上師、本尊和空行的完全信心,而專一的皈依。所謂信心意指,即使行者遭受冷、熱之苦,即使行者爲疾病痛苦或不悅所纏,也要一直依止叁寶和叁根本。就算在生命的危險時刻,也不可能舍離他們。如此行者的皈依才是衷心無僞的。

  已皈依完全圓覺的佛後,行者不得再向天界的衆生、財神或大力之神、自然的力量、精靈、星宿、山神等皈依,因爲他們全都未超越脫離輪回。由于佛像和畫像是佛陀形象的再現,故行者必須敬重這些佛像――哪怕只是佛像的一個碎片,並且要把他們放在一處明顯、幹淨的地方。

  已皈依佛法後,由于佛法的根本是想要去利益衆生,因此行者要放棄任何對其他有情之暴力。經典承繼了佛法並能引導行者成佛,故不論世出世間之書均不得跨越,行者甚至要避免踏上任何文字――即使僅僅是一個字母,因爲它可能成爲佛陀名號的一部分。行者不可隨便對待書寫工具或把它放在肮髒處,而要把它放在高處;或在必須丟棄時,將它焚于淨處。

  皈依僧後,行者應避免和那些見地與生活方式完全違背佛法的人合作。行者應對小乘的男女出家僧尼,于大乘的菩薩僧具足信心和敬意。

  簡而言之,皈依的精要所在是對皈依處有完全的信心,無論自己生命中所遭受的環境是好是壞均能無悔。如果行者遇到善樂或適宜的環境,應認爲它完全源于叁寶的慈悲和加持。行者應心存感激並將此善樂回向一切有情衆生,願他們悉能同享此樂。如果行者遭遇困境、生病、窮困、被批評、嘲弄,行者要想想自己在過去無量生中所犯之錯誤行爲,足令自己投生下叁道!但籍著上師、叁寶的慈悲與行者對他們的強烈信心,因此,今天籍由疾病與困境的體驗,便清淨了這足以投生下叁道之業力。行者應同時祈請“籍我此痛苦,願我代一切此刻正忍受著同樣困境的衆生受苦。願此困境助我於成佛道上進步。”

   行者必須維持自己的一切日常活動,均依止於皈依處。例如,在晚上,觀想一切皈依對象正排列在你的頭上,光耀且透明,在你的心中充滿著信心而入睡。當你走路時,想著皈依處在你的右肩上,而你正誠敬的右繞著它。進食時,想著你正供養食物中的第一口的部分給叁寶,然後吃下剩下的部分,當作它已被加持過。當你穿新衣服時,第一念便供養給叁寶。

  若你具有全然的信心,便不難得到叁寶的加持。若你不具信心,你便將自己隔絕於加持之外。太陽光普照著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然而只有籍著放大鏡將它們聚集,你才能令幹草生火。同理,若你已有信心的放大鏡,那麼上師的加持力將在你心中燃起。

  信心有不同的層次。首先,當你一聽到叁寶的特質和佛陀、大成就者的生平時,行者的心中便充滿的清楚的喜樂,並且改變行者的認知,這是所謂的“明顯的信心”(clrar faith)。當想到他們時,便使行者充滿了要去知道更多關于他們的特質和自己去獲得這些特質的強烈渴望時,這就稱爲“渴望的信心”(longing faith)。當籍由修行,行者獲得了對教法真理和佛陀圓覺的全然信心時,這是所謂的“信賴的信心”(confident faith)。最後,當信心已成爲自己極大的一部分,即使在生命危險時也不可能放棄它時,它便已轉化成“堅定不移的信心”(irreversible faith)

  信心是佛法修持中超越一切的基礎。任何修法――即使是大手印、大圓滿皆需要皈依中的信心去支持它。皈依是開始的基礎,但如果你了解其深層意義的話,它就是去了解佛陀的究竟目標。因此,從今直到成佛爲止,皈依應成爲行者修行不可或缺的部分。

  

《共前行與皈依》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四力忏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