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文就香港大學方面提出的五個問題作了簡單的回答,姑且融彙了經論、傳承上師的竅訣與本人的體證,聊表淺見。
回向文
唉瑪!
任運大樂頂輪中,四灌怙主恒安住,
上師慈父佛部主,文殊金剛總持尊,
叁門成熟得解脫,真實成就作供養,
二障消于本體中,一切遍空諸衆生,
脫離叁界火宅苦,叁身事業願達成。
以上回向偈寫于雲南。
後記
四季如春之雲南,氣候宜人寒暑均,
朝拜觀光諸遊人,來自藏漢海內外。
今生來世神往處,香格裏拉雞足山,
猶如天上之日月。所彙一切諸萬象,
自身叁座佛壇城,無二一體了悟士,
秋英益西多傑者,執持金剛之比丘,
任運密修瑜伽士。西南聖地雞足山,
過去佛陀金剛持,無二眷屬金剛手,
開演文殊大幻網,傳授密宗金剛乘,
于此印度無著師,目睹世尊之補處,
怙主彌勒菩薩尊。佛陀心印之法子,
上座大迦葉尊者。肉身不滅入定處,
以及法基金剛洞,秋英多傑于此修。
藉此殊勝之緣起,文殊幻化時輪法,
惟願如火燃十方,惟願如火燃十方!
達多堪布 譯漢
秋英多傑仁波切在中國藏語高級佛學院就藏傳密宗與該院院長教授作的經驗交流紀要
2000年5月2日,秋英多傑仁波切受中國藏語高級佛學院的邀請,來到北京與該院諸位院長教授等人,進行了有關藏傳密宗方面的經驗交流和探討。
當日,仁波切莅臨中國藏語高級佛學院,受到了該院副院長曹先生、副院長那倉仁波切、該院教授索加堪布與薩迦寺寺管會主任兼西藏自治區佛教協會副會長巴德東永等人的熱烈歡迎。賓主互表敬意,歡聚一堂。
經驗交流座談會上,秋英多傑仁波切首先發言。
仁波切自我介紹道:“本人在少年時期,由于時代的變故,並未具備廣泛聞思佛學理論的順緣。但我七歲時,卻能在大成就者那隆桑傑松保上師座前,獲得了傳承加持的表示灌頂:十七歲那年,又在昂文欽然羅旦上師處,獲得嘎當派修心七要的傳承講解與文殊幻網灌頂。”
仁波切又說:“本人起初修的是對全知佛陀及佛法的敬信,虔誠地作皈依並祈請,以祈願世尊釋迦牟尼佛的密意,與自心融爲一體。這樣皈依並祈請,堅持不斷地足足修了十五年之久。”
“全憑衆生怙主佛陀的威德加持,如今,本人方有了點滴的證量體驗。一般而言,修行者自身若要生起佛法的功德,生起慈悲心、叁摩地以及清淨的戒體,唯有依靠上師叁寶的威德加持。若僅靠自力,以希求獲得佛法之功德,這無論是怎樣勉強精勤執持觀修,都是很難獲得的。”
談到這裏,在座的院長、上師與堪布教授們,異口同聲地欣然贊許道:“仁波切所說的,確實是非常殊勝。佛法的功德和叁摩地確應依靠上師佛陀的加持而産生。”
仁波切又接著說:“總之,不管修持顯密哪一種法門,當修證的道驗和叁摩地初顯時,都不能被我慢貪執所束縛。明了此事十分重要。吉祥薩迦派的大金剛持薩欽貢噶甯波祖師所著金剛句義疏《父子道果》中,有密宗四種耳傳教授。
“其分別是:
1.灌頂法脈未間斷;
2.加持傳承從未衰;
3.教授真實而無違;
4.敬信之心令充滿。
第一種教授有叁層含意:
首先,基位時的“灌頂法脈未間斷”。
如同往昔智慧空行無我母爲自在瑜伽師波瓦巴大師所進行的灌頂,依此灌頂傳承,祖祖相傳,傳至自己的至尊上師,其傳承從未間斷,極爲清淨。初修時,行者自己從至尊上師處領受廣中略叁種灌頂,以使自己的身口意叁門與所知障等四種垢障得以清淨,此即基位時的“灌頂法脈未間斷”。
其次,是道位時的“灌頂法脈未間斷”。
先從至尊上師處受持修行教法。出世間道以下的修行者,通過每日四座瑜伽的虔修,可獲得上中下叁品的無有間斷之叁摩地。
而出世間道的修行者(此行者是指初地至十叁地的修行者),初地至六地的行者,是從化身佛處獲寶瓶灌頂,令粗濁的脈轉化爲細淨的脈,從而證得化身的果位;七至十地的行者,是從報身佛處,獲秘密灌頂,令粗濁的種字轉化爲細淨的種字,從而獲證報身的果位;十一至十二地的行者,是從法身佛處,獲智慧灌頂,令粗濁的明點轉化爲細淨的明點,從而獲證法身的果位。如此,從化、報、法叁身佛等處領受灌頂,其領受灌頂的次數,並無數量的限定。
最後,是果位時的“灌頂法脈未間斷”。究竟的十二地半(即十叁地),是以十二地爲緣起,從叁身無別的法性身佛處,獲得名詞灌頂, 令粗濁的氣轉化爲細淨的智慧氣,從而獲證法性身之果位。
波瓦巴大師法系殊勝之處,是在于基道果的一切法,皆含攝于灌頂法門之中。
基位因續,其因灌(或基灌)灌義,是指衆生原本具有的俱生的本體如來藏,獲得覺醒與證悟。
或有衆生因上師的直指,而明了心性;或有衆生,因其善根的成熟,則無須上師直指,也會自然覺醒。
道位方便續,其殊勝之處,在于耳傳要義的教授、金剛身甚深竅訣與其講解。修行者依此奉行,從而證得因續最勝如來藏之心性體相,即實證基果無二的果續大手印。
如此輪涅的因續如來藏,對一般的衆生,顯不淨相;對道上的瑜伽士,顯覺受相;對登地以上的佛菩薩,顯清淨相。
因而,在修行的過程中,有初界聚的覺受、中界聚的覺受以及後界聚成熟解脫叁摩地與神通體驗。故而,有不穩定、較穩定與極穩定等次第,修行人應于此獲得定解。
修行初生道驗時,不可斷其爲真實。
《父子道果》中言,有現分的神通叁摩地、佛與淨土顯相等覺受,或有空分的神通叁摩地成就者了。”切不可被貢高我慢所轉。
正如金剛句義疏《父子道果》所言,現分叁摩地不穩定時,無論顯現何種神通叁摩地等覺受,雖算是善好的觀修成果,也具備了成熟解脫的道驗原理,但這只是一般的神通叁摩地等覺受。此類神通體驗,未能穩定與真實,即是不穩定的有漏叁摩地神通等覺受。不可稱之爲無漏穩定的道地功德。此種叁摩地等覺受,大多只是往昔種種修行習性種子之顯現。這一原理是符合道果法的。”
仁波切又說:“正如上述不穩定的現分叁摩地神通等覺受,空分的叁摩地神通等覺受也一樣。”
“在頑空和無實有之空等覺受部分顯現時,修行者若想“真稀奇呀!佛說的一切法之自性爲空性,原來就是這個。現在我已證悟了般若波羅密多佛母的精髓和世尊的意趣了。”于是心中生起我慢,言行亦複如此。這也是不對的。
此時,這種叁摩地神通等覺受是不穩定的,也是有漏有諸多變動的,並非是不動及穩定的道地功德與成就。道果中有如是言。”
仁波切又接著說:“所謂的修行成熟解脫道驗與現空和合的叁摩地體驗,是指一切神通顯現和道驗無有間斷與變動,無論産生現分還是空分覺受,其貪執、慢心、悲喜、希求與疑惑的波動都極小。
心風與粗風(業風)即是上行與下行之氣,並依與運氣(命氣)結合之緣起,從而使神通等體驗逐步得以清淨。生起自然明體智慧氣的認識和體驗,這就是大手印、大圓滿及經續的密義,也是甚深叁摩地證悟的密義。
明了這一密義,就能明了諸多的教授,懂得將過失轉爲功德,將障礙轉爲成就,以消除禅定中的障礙。
上述一切要義,我們若能受持並生起體驗的話,那就是《父子道果》中所說的第叁種耳傳教授——“教授真實而無違”。
而叁摩地逐步獲得增長時,敬信之心與勝解之心也得以增長,這亦是第四種耳傳教授——“敬信之心令充滿”。”
仁波切講完之後,格魯派那倉仁波切非常高興地回應:“仁波切講的確實很對,這不像有些人那樣誇誇其談。仁波切所述的體會直接而如實,並無虛誇,是正確的。對于這些結合實修而得出的經驗結論,是不得不承認的。”
那倉仁波切又說:“現請年輕聰慧的西藏薩迦寺寺管會主任、西藏自治區佛協副會長巴德東永,對于仁波切的講話發表一下見解。”
接著,巴德東永副會長說道:“我沒想到,在此能見到仁波切。今天得以相見,我感到非常高興。這也是前世的因緣吧。
仁波切講的一切,不單是聞思之表述,更是實際之體驗。
就象仁波切所講的,以吉祥薩迦派的特點來講,有“四種真實”。首先是真實的體驗;依真實的體驗而了知真實的上師;因真實的上師,而對上師的密續要義教授,生起真實的信解;因真實的教授,確認上師們持有的佛陀心印、表示與口耳叁種殊勝的相續傳承,爲真實的傳承。
對于仁波切修行體驗方面的開示,我表示由衷的謝意。最後,祝願仁波切爲了佛法與衆生,長久住世,貴體安康!”
接著,秋英多傑仁波切講述了自己當初,首先修敬信和悲心,並依此而開始修法的簡曆。
之後,回顧1998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宗教學會藏學研討會,回顧了當時與宗教管理部門、宗教學會、社科院的專家、學者、研究員以及海外學者一起座談的情形,並重複了當時的開示:
“世尊佛陀,依衆生各自不同的根基,將佛法分爲兩個方面,一是善巧方便的不了義,二是如實真谛的了義。
所謂的不了義,並非是一切佛法如實的真谛。對于一切以心之善惡習氣爲本義的唯心學說而言,究竟了義谛與最終的證果,可在自心勝義法性本體中真實地證得。這是與現代科學研究探索的實證精神相吻合的。此了義谛的道果光明大圓滿密要,正如心與明體之區分,它是超越有神論等各種唯心宗教的。
對于自身蘊界的氣、脈、明點、種字和智慧氣,其淨與染,清與淨,粗與細的區分,本人當時是用比喻和實義相結合的方式來講述的。
在那次中國宗教學會藏學研討會上,以佛教研究所所長吳立民先生爲主的專家學者一致表示“我們雖然在理論上對佛教有一定的理解,但實踐上缺乏實際的體驗。所以,這次秋英多傑仁波切所談及的自己近30年的真實體驗,我們必須要認可。”同時,他們勉勵本人堅持修行,多做利國利民的善事。”
接著,秋英多傑仁波切講述了自己當初,首先修敬信和悲心,並依此而開始修法的簡曆。
之後,回顧1998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宗教學會藏學研討會,回顧了當時與宗教管理部門、宗教學會、社科院的專家、學者、研究員以及海外學者一起座談的情形,並重複了當時的開示:
“世尊佛陀,依衆生各自不同的根基,將佛法分爲兩個方面,一是善巧方便的不了義,二是如實真谛的了義。
所謂的不了義,並非是一切佛法如實的真谛。對于一切以心之善惡習氣爲本義的唯心學說而言,究竟了義谛與最終的證果,可在自心勝義法性本體中真實地證得。這是與現代科學研究探索的實證精神相吻合的。此了義谛的道果光明大圓滿密要,正如心與明體之區分,它是超越有神論等各種唯心宗教的。
對于自身蘊界的氣、脈、明點、種字和智慧氣,其淨與染,清與淨,粗與細的區分,本人當時是用比喻和實義相結合的方式來講述的。
在那次中國宗教學會藏學研討會上,以佛教研究所所長吳立民先生爲主的專家學者一致表示“我們雖然在理論上對佛教有一定的理解,但實踐上缺乏實際的體驗。所以,這次秋英多傑仁波切所談及的自己近30年的真實體驗,我們必須要認可。”同時,他們勉勵本人堅持修行,多做利國利民的善事。”
仁波切講完之後,副院長那倉仁波切又回應說“仁波切上面所講的道理,全面而真實。我們的佛教和密宗都是具有真實性的。
以近代科學家愛因斯坦爲主的一些科學家認爲,當今科學界無法解釋的許多神秘現象,佛學中卻早有闡明。諸如此類的見解還有很多。”
接著,那倉仁波切介紹了中國藏語高級佛學院。中國藏語高級佛學院創辦于1987年9月1日,由十世班禅大師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自倡導與規劃,由黨中央和國務院批准設立。該佛學院是全國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這裏雲集了藏傳各大教派的轉世活佛與格西。十世班禅大師生前曾親任該院院長。學院讓學生對藏傳佛教進行普遍的聞思,並按甯瑪、薩迦、噶舉與格魯諸法系分別進行授課到目前爲止,雖未有苯教法系的授課,但也歡迎苯教法系的人員參加。該學院彙集了四大教派的活佛,是培養愛國愛教骨幹堪布與活佛之中心。這裏所需的經費開支均由國家支付。學院嚴格預防和製止各教派間發生的相互爭執誹謗等現象。
那倉仁波切又說:“現在有一些人,他們並不知自己法系的特點,卻對別的法系進行種種非議。”對此,他強調說:“我對他們講,你們很多人就連自己法系的要義殊勝之處,也未必能全面地講述出來,卻對別的教派評頭論足,爲此,應當放棄對別的法系的種種指責。你們應該深思。”
聽到這裏時,秋英多傑仁波切非常高興,並合掌而言:“這說得真對!我們佛教不是沒有真理,上師叁寶也並非不真實。我們顯密二宗和教派間的門戶之見,相互偏執誹謗等現象,才是造成顯密正法加持力和威德力削弱的根本原因。”
“這種現象,使得佛教的寺院、活佛、密修者、出家人以及一切僧俗,在其修證的道路上生起了惡緣。使得上師與僧衆間逐漸産生不和與分歧,也使得信衆之間的仇視和矛盾加大,更會造成寺院間的隔閡,造成村落間發生沖突的危險。這也是不符合國家法律與政策的。
《世出世間真谛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