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 世記經▪P18

  ..續本文上一頁:「由此之故,應當知道!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的,凡是諸有爲法,都是非常的可厭患,應當求出世間解脫之道。其後海水乃如春雨之後,也如牛迹中之水那樣,遂至于涸盡,連人的腳指也不能漬的了。」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因此之故,應當要知道!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的,凡是諸有爲之法,都是非常的可厭患,應當求度出世間解脫之道。其後經過久久之時,有大黑風的暴起,而吹海底之沙,深度爲八萬四千由旬,使其著于兩岸而飄,而取日的宮殿,置于須彌山的半腰,安日于道中,由于此因緣,在世間裏,有六個太陽的出現。六日出現後,那些四天下,以及八萬天下的諸山、大山、須彌山王,都起煙而燃燒,有如陶家的初燃陶之時那樣,六日的出現時,也是如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因此,當知!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的,凡是諸有爲之法,都是非常的可厭患,應當要求度出世間解脫之道。其後來,經過久久之時,會有大黑風的暴起,會吹海底之沙,至于八萬四千由旬,使其著于兩岸而飄,而取日的宮殿,置于須彌山的半腹,安日于道中,緣于此,而在世

  間裏,則有七個太陽的出現。七日出現後,此四天下,以及八萬天下的諸山、大山、須彌山王,都會洞燃,有如陶家的燃竃,而使火焰之生起那樣,七日的出現之時,也是如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因此,當知!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的,凡是諸有爲之法,均爲是可厭患的,應當要求度出世間解脫之道。此四天下,以及八萬天下的諸山、須彌山,都會洞燃。當于那一個時候,四天王宮、忉利天宮、焰摩天宮、兜率天、化自天在、他化自在天、梵天宮,都同樣的均會洞燃!」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因此之故,應當要知道!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的,凡是諸有爲之法,均爲是非常的可厭患的,應當要求度出世間解脫之道。此四天下,乃至梵天,著火而洞燃之後,會有風吹火焰而至于光音天(極光天,第二禅天的第叁天)。那些初

  生的天子們看見這些火焰後,都生起怖畏而說:『咄!(唉啊!)這是甚麼東西呢?』那些從前就生在這裏的諸天們,會告訴後生的諸天們說:『不可以起怖畏!那些火焰曾來過,而齊于此而已。由于念前的火光之故,就名叫光念天(宋元明叁本均作光音天)。』此四天下,乃至梵天被火洞然之後,須彌山王就漸漸的頹落百由旬、二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

  佛陀告訴比丘說:「由此,而當知!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的,凡是諸有爲之法,均爲是非常的可厭患,當應求度出世解脫之道。此四天下,乃至梵天,被火洞燃之後,其後的大地,以及須彌山,都盡爲沒有而無灰燼。因此之故,當知!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凡是諸有爲法,均爲是非常的,可以厭患的,應當求度出世解脫之道。那些大地被火燒盡後,地下之水也盡,水下之風也告盡。因此之故,應當要知道!一切行都是無常的,都

  會變易朽壞,不可以恃怙的,凡是諸有爲法,都非常的可厭患的,應當要求度出世間解脫之道。」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火災起時,天空不再下雨,百谷草木都自然的會枯死,這,到底誰會相信呢?唯獨有看見的人,自當會了知而已!像如是的,乃至地下的水也盡,水下的風也盡,誰當會相信呢?唯獨有看見的人,自當會了知而已!這就是所謂火災。甚麼爲之火劫的還複呢?

  此後,經過很久的期間,會有大黑雲在于虛空中,而至于光音天,會周遍降雨,其滴下的水,乃如車輪那樣。像如是的經過無數百千的年歲而下雨,其水乃漸長,其高度爲無數的百千由旬,乃至于光音天。這時,會有四大風的生起,而執持此水而住。那四大風呢?第一就是名叫住風,第二名叫持風,第叁名叫不動、第四名叫堅固。其後,此水乃稍減百千由旬,無數的百千萬由旬。其水的四面有大風的生起,名叫僧伽,吹水使其動搖,鼓蕩濤

  波,起沫而爲積聚。這時積聚被風吹,而離開水面,而在于空中,自然的堅固,而變成爲天宮。天宮乃以七寶校飾,由于此因緣,而有了梵迦夷天宮(梵天宮)。其水漸減,而至于無數的百千萬由旬,那時,其水的四面有大風的吹起,名叫僧伽風,會來吹水,使其搖動,鼓蕩濤波,而起沫,而積聚。遇風吹而離開水面,在于虛空中,而自然的堅固,而變成天宮。天宮爲七寶校飾,由于此因緣,而有了他化自在天宮。

  其水漸減至于無數的千萬由旬,其水的四面有大風之吹起,名叫僧伽風,吹水而使水搖動,鼓蕩濤波,而起沫積聚。遇風吹而離開水面,在虛空中自然的堅固,而變成天宮,七寶校飾,由于此因緣,而有了化自在天宮。其水漸減,而至于無數的百千由旬,那時,有僧伽風來吹水,使其搖動,鼓蕩濤波,而起沫,而積聚。遇風吹而離開水面,在于虛空中,而自然的堅固,而變成天宮,天宮爲七寶校飾,由于

  此因緣,而有了兜率天宮。其水轉減至于無數的百千由旬,那時,有僧伽風,吹水而使水搖動,鼓蕩濤波,而起沫積聚。風吹而離開水面,在虛空中自然的堅固,而變成天宮,由于此因緣,而有了焰摩天宮。其水轉減至于無數的百千由旬,水上有沫,深度爲六十萬八千由旬,其邊爲沒有際限,譬如此間的穴泉流水那樣,其水上乃有沫,它也是如是。

  由于甚麼因緣,而有了須彌山呢?因爲有了亂風的吹起,而吹此水沫,致造須彌山,高度爲六十萬八千由旬,縱廣爲八萬四千由旬,爲四寶所成的,所謂金、銀、水精、琉璃是。由于甚麼因緣,而有了四阿須倫宮殿呢?因爲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于須彌山的四面起大宮殿,縱廣爲各八萬由旬,自然的變成七寶的宮殿。又由于甚麼因緣而有四天王宮殿呢?因爲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于須彌山的半腹,四萬二千由旬,自然的變成七寶宮殿,因此之故,名叫四天王宮殿。爲甚麼因緣而有忉

  利天宮呢?因爲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于須彌山上,自然的變成七寶宮殿。又由于甚麼因緣,而有了伽陀羅山呢?因爲其後亂風吹大水沫,離開須彌山不遠之處,自然的化成寶山,下根入于地內四萬二千由旬,縱廣爲四萬二千由旬,其邊爲無際,雜色間廁,而爲七寶所成的,由于此緣故,而有了伽陀羅山。

  又由于甚麼緣故而有了伊沙山呢?由于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離開伽陀羅山不遠之處,自然的變成伊沙山,高度爲二萬一千由旬,縱廣爲二萬一千由旬,其邊爲無際,雜色參夾在其間,爲七寶所成的,由于此緣故,而有了伊沙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離開伊沙山不遠之處,自然的變成樹辰陀羅山,高度爲一萬二千由旬,縱廣爲一萬二千由旬,其邊爲無際,雜色參雜在其間,爲七寶所成的,由于此因緣,而有了樹辰陀羅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離開樹辰陀羅山不遠之處,自然的變成阿般尼樓山,高度爲六千由旬,縱廣也爲六

  千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雜在其中間,爲七寶所成的,由于此因緣之故,有了阿般尼樓山。

  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離開阿般尼樓山不遠之處,自然的變成尼鄰陀羅山,高度爲叁千由旬,縱廣也爲叁千由旬,其邊無際,雜色參雜在其間,爲七寶所成的,由于此因緣,而有了尼鄰陀羅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離開尼鄰陀羅山不遠之處,自然的變成比尼陀山,高度爲一千二百由旬,縱廣也爲一千二百由旬,其邊爲無際,雜色參雜在其中間,爲七寶所成的,由于此緣故,而有了比尼陀山。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離開比尼陀山不遠之處,自然的變成金剛輪山,高度爲叁百由旬,縱廣爲叁百由旬,其邊爲無際,雜色參雜在其中間,爲七寶所成的,由于此因緣之故,而有了金剛輪山。爲甚麼緣故而有了一個月亮的宮殿?有了七個日的宮殿呢?因爲其後亂風吹大水沫,自然的變成一個月亮的宮殿,七日的宮殿,而雜色參雜在

  其中間,爲七寶所成,爲黑風所吹而還到于本處,由于此因緣,而有了日與月的宮殿。

  其後亂風吹大水沫,自然的變成四天下,以及八萬天下,由于此因緣,而有了四天下,以及八萬天下。其後亂風吹大水沫,在四天下,以及八萬天下,自然的變成大金剛輪山,高度爲十六萬八千由旬,縱廣也爲十六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際,爲金剛堅固,不可以毀壞,由于此因緣,而有大金剛輪山。

  其後經過很久的期間,有自然的雲遍滿在于空中,周遍的降下大雨,其雨滴都如車輪,其水乃彌漫,而沒吞四天下,以及須彌山等處。其後亂風吹地,而爲大坑,澗水則盡入于其中,因此而爲海,由于此因緣,而有四大海水。海水鹹苦,實有叁種因的,那叁種呢?第一就是有自然雲遍滿于虛空,至于光音天,周遍的降雨下來洗濯天宮,滌蕩天下,從梵迦夷天宮(梵天,初禅天)、他化自在天宮(第六層

  天),下至.于焰摩天宮(時分天,第叁層天)、四天下(第一層天)、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等,均被洗濯而滌蕩,其中的諸處,有穢惡鹹苦的諸不淨之汁,下流而入于海,而合爲一味,因此之故,海水爲鹹的。第二就是往昔之時,有大仙人,將海水念禁咒,長使海水爲鹹苦的,使人不得以飲此水,因此之故,海水爲鹹苦。第叁就是那些大海水裏,有雜類的衆生居在裏面,其身有的很長大,或者爲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乃至有七百由旬;牠們的呼哈吐納,大小便都在裏面,因此之故,海水爲鹹的,這就是所謂火災。」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甚麼叫做水災呢?水災的生起時,此世間的人,均爲奉持正法,爲正見,而不邪見,而修習十善業。修習十善行後,那個時候,會有人得無喜之第叁禅的人(離喜妙樂地),他們會踴身而上升于虛、空中,而住于聖人道、天道、梵道,會高聲而唱言:『諸位

  賢者!應當知道!無喜第叁禅樂!無喜第叁禅樂!』(唯有意識,意識怡悅,至爲極妙,故立…

《叁○ 世記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