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般若攝頌▪P6

  ..續本文上一頁苦想修菩提,

  

修行正法成長苦,失精進度懶惰者。

  

初發殊勝菩提心,至獲無上菩提間,

  

作意僅一晝夜時,當知明智行精進。

  

若有說毀須彌山,隨繼將得大菩提,

  

生厭倦心思其量,爾時菩薩成懈怠。

  

僅此限度有何難?發刹那粉山王心,

  

智者菩薩行精進,不久獲佛勝菩提。

  

成熟衆生行利益,若身語意精勤行,

  

存有我想成懈怠,遠一切智如天地。

  

時無身心衆生想,滅想行持不二法,

  

佛說是求寂不失,大菩提者精進度。

  

若聞他說粗惡語,我樂善巧菩薩喜,

  

孰說孰聞以何說,具勝忍度是智者。

  

菩薩若具忍善法,叁千世界滿寶供,

  

羅漢緣覺世間解,施蘊不及彼福德。

  

住安忍者身潔淨,叁十二相力無窮,

  

于諸有情宣空法,衆喜具忍成智者。

  

有衆生取檀香包,恭敬塗敷菩薩身,

  

或有火燼撒其頭,于二者起平等心。

  

智者菩薩安忍已,發心回向大菩提,

  

勇士爲世安忍勝,羅漢獨覺衆有情。

  

能忍者當生此心:獄畜閻羅界多苦,

  

欲因受害不自主,我爲菩提何不忍?

  

鞭棍兵刃打殺縛,砍頭斷耳鼻手足,

  

世間諸苦我能忍,菩薩安住忍辱度。

  

戒令求寂者超勝,十力行境戒無失,

  

戒行隨行于一切,回向菩提爲利生。

  

欲得獨覺羅漢果,破戒無知失行爲,

  

回向寂滅勝菩提,勤欲妙亦住戒度。

  

法解菩提功德生,具功德法戒律義,

  

法失利者之菩提,此謂破戒導師語。

  

菩薩縱享五欲妙,然皈依佛法聖僧,

  

思維成佛念遍知,當知智者住戒度。

  

俱胝劫行十善業,然求獨覺羅漢果,

  

時戒有過是失戒,彼發心罪重他勝。

  

守戒回向大菩提,無驕慢心不贊自,

  

盡除我想衆生想,菩薩住戒波羅蜜。

  

若行佛道菩薩思,此等具戒此破戒,

  

起種種想是破戒,失戒不具清淨戒。

  

誰無我想衆生想,離想貪豈有惡戒?

  

誰無執戒非戒心,導師說此是戒律。

  

清淨有情具戒律,不見可愛不可愛,

  

施頭手足無怯心,布施所有恒無執。

  

知法無性我不實,縱舍自體無怯心,

  

爾時況施身外物?無有悭吝之是處。

  

我想執物爲我所,貪愚焉有施舍心?

  

吝啬轉生餓鬼處,投生爲人亦貧窮。

  

菩薩知衆貧乏已,渴求舍施恒博施,

  

四洲莊嚴如唾沫,施喜得洲非如是。

  

明智菩薩如此思,但願依此而布施,

  

叁有衆生發放施。利生回向大菩提。

  

施已于事無能住,彼永不求異熟果。

  

如是知舍施一切,施少成多無有量。

  

叁有無余諸衆生,假設彼等無量劫,

  

供世間解佛羅漢,獨覺而求聲聞果。

  

善巧方便智菩薩,隨喜彼等做福事,

  

利生回向大菩提,回向勝過諸群生。

  

如碔砆寶縱成堆,一琉璃寶能勝彼,

  

衆生廣大諸布施,隨喜菩薩勝過彼。

  

若菩薩于衆生施,不執我所不惜事,

  

彼生善根增大力,猶如無雲上弦月。

  

第六品

  

菩薩布施離餓鬼,中止貧窮諸煩惱,

  

行時廣得無量財,布施成熟苦有情。

  

依戒能斷旁生體,離八無暇恒得閑,

  

忍得廣大微妙相,宛如金色衆樂見。

  

精進白法不減失,得無邊智佛寶庫,

  

禅定舍棄呵欲妙,成就明通及等持。

  

依慧遍知法自性,真超無余諸叁界,

  

人中之尊轉寶輪,爲盡苦于衆說法。

  

第七品

  

此法圓滿彼菩薩。

  

第八品

  

受持淨土攝淨情,受持佛種及法種,

  

聖僧之種一切法。療衆生疾大明醫,

  

示慧說此菩提道,攝功德寶菩提道,

  

爲衆生得說此道。

  

聖般若攝頌圓滿!

  

印度堪布布雅嘎熱桑哈與主校譯師萬德拜則由梵譯藏並校勘抉擇。

  

1 法本已作改正,原版本爲“帕巴西

  

繞戒啪如辛德巴都巴策色嘉巴”。

  

2 法本已作改正,原版本爲“世說盡

  

其有法名”。

  

注:《般若攝頌》頌詞從左至右。

  

《聖般若攝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