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苦想修菩提,
修行正法成长苦,失精进度懒惰者。
初发殊胜菩提心,至获无上菩提间,
作意仅一昼夜时,当知明智行精进。
若有说毁须弥山,随继将得大菩提,
生厌倦心思其量,尔时菩萨成懈怠。
仅此限度有何难?发刹那粉山王心,
智者菩萨行精进,不久获佛胜菩提。
成熟众生行利益,若身语意精勤行,
存有我想成懈怠,远一切智如天地。
时无身心众生想,灭想行持不二法,
佛说是求寂不失,大菩提者精进度。
若闻他说粗恶语,我乐善巧菩萨喜,
孰说孰闻以何说,具胜忍度是智者。
菩萨若具忍善法,三千世界满宝供,
罗汉缘觉世间解,施蕴不及彼福德。
住安忍者身洁净,三十二相力无穷,
于诸有情宣空法,众喜具忍成智者。
有众生取檀香包,恭敬涂敷菩萨身,
或有火烬撒其头,于二者起平等心。
智者菩萨安忍已,发心回向大菩提,
勇士为世安忍胜,罗汉独觉众有情。
能忍者当生此心:狱畜阎罗界多苦,
欲因受害不自主,我为菩提何不忍?
鞭棍兵刃打杀缚,砍头断耳鼻手足,
世间诸苦我能忍,菩萨安住忍辱度。
戒令求寂者超胜,十力行境戒无失,
戒行随行于一切,回向菩提为利生。
欲得独觉罗汉果,破戒无知失行为,
回向寂灭胜菩提,勤欲妙亦住戒度。
法解菩提功德生,具功德法戒律义,
法失利者之菩提,此谓破戒导师语。
菩萨纵享五欲妙,然皈依佛法圣僧,
思维成佛念遍知,当知智者住戒度。
俱胝劫行十善业,然求独觉罗汉果,
时戒有过是失戒,彼发心罪重他胜。
守戒回向大菩提,无骄慢心不赞自,
尽除我想众生想,菩萨住戒波罗蜜。
若行佛道菩萨思,此等具戒此破戒,
起种种想是破戒,失戒不具清净戒。
谁无我想众生想,离想贪岂有恶戒?
谁无执戒非戒心,导师说此是戒律。
清净有情具戒律,不见可爱不可爱,
施头手足无怯心,布施所有恒无执。
知法无性我不实,纵舍自体无怯心,
尔时况施身外物?无有悭吝之是处。
我想执物为我所,贪愚焉有施舍心?
吝啬转生饿鬼处,投生为人亦贫穷。
菩萨知众贫乏已,渴求舍施恒博施,
四洲庄严如唾沫,施喜得洲非如是。
明智菩萨如此思,但愿依此而布施,
三有众生发放施。利生回向大菩提。
施已于事无能住,彼永不求异熟果。
如是知舍施一切,施少成多无有量。
三有无余诸众生,假设彼等无量劫,
供世间解佛罗汉,独觉而求声闻果。
善巧方便智菩萨,随喜彼等做福事,
利生回向大菩提,回向胜过诸群生。
如碔砆宝纵成堆,一琉璃宝能胜彼,
众生广大诸布施,随喜菩萨胜过彼。
若菩萨于众生施,不执我所不惜事,
彼生善根增大力,犹如无云上弦月。
第六品
菩萨布施离饿鬼,中止贫穷诸烦恼,
行时广得无量财,布施成熟苦有情。
依戒能断旁生体,离八无暇恒得闲,
忍得广大微妙相,宛如金色众乐见。
精进白法不减失,得无边智佛宝库,
禅定舍弃呵欲妙,成就明通及等持。
依慧遍知法自性,真超无余诸三界,
人中之尊转宝轮,为尽苦于众说法。
第七品
此法圆满彼菩萨。
第八品
受持净土摄净情,受持佛种及法种,
圣僧之种一切法。疗众生疾大明医,
示慧说此菩提道,摄功德宝菩提道,
为众生得说此道。
圣般若摄颂圆满!
印度堪布布雅嘎热桑哈与主校译师万德拜则由梵译藏并校勘抉择。
1 法本已作改正,原版本为“帕巴西
绕戒啪如辛德巴都巴策色嘉巴”。
2 法本已作改正,原版本为“世说尽
其有法名”。
注:《般若摄颂》颂词从左至右。
《圣般若摄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