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二祖善導大師

  淨宗二祖善導大師

     公元1980年5月,中日兩國佛教徒雲集陝西省長安縣香積寺舉行盛大法會,紀念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圓寂一千叁百周年。在善導塔前的誦經儀式上,日本稻田長老發表了一篇注滿感情的講話說:“日本淨土宗的門徒,把香積寺善導大師靈塔看作是他們靈魂的故鄉;日本佛教徒把中國看作是父母之邦。我今天在大師靈塔前宣誓:日本淨土宗的信徒,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維護日中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

  原來早在八世紀時,名爲淨土宗二祖、實則爲淨土宗鼻相善導所創的這一法門,開始傳到日本,此後並創立了流傳廣泛的日本淨土宗。由于當年善導入寂,善導的衣缽弟子懷恽,爲供奉和安葬老師,就興建了這座香積寺和靈塔。爲此之故,後來日本淨土宗,就視善導埋骨所在的香積寺爲其祖庭了。

  善導(613~681年)俗姓朱,臨淄(今山東省臨淄縣)人,有的書裏也寫成爲泗州(今安徽省)人。從小開始,善導就在密州(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拜明勝爲師,出家爲僧。平時,他最愛的佛教經書,就是《法華經》、《維摩潔經》和《觀無量壽經》,尤其是《觀無量壽經》,是他受戒後經常研讀並且最爲崇拜的佛經。

  後來,善導因爲欽慕東晉慧遠結社念佛的風範,便仆仆風塵,來到廬山參拜。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年),善導因聽說有個名叫道綽的高僧在西河弘傳淨業,便又不辭千裏,來到並州(今山西省太原市)石壁山玄中寺叩訪。道綽憫他隆冬遠道而來,就在以後的幾年裏把《觀無量壽經》的要妙,傾囊而出地傳給了他。

  貞觀十九年(645年),道綽入寂,善導離開玄中寺,來到京城長安,在實際等寺大收門徒,弘傳念佛法門,普度芸芸衆生。在長安期間,他廣行教化,把所得布施淨財,書寫了幾萬卷《阿彌陀經》,並畫《淨土變相》圖叁百壁。近代新疆吐峪溝高昌故址出土的文物裏,就曾發現當年善導所寫《阿彌陀經》殘片,經末題爲:“願生比丘善導願寫。”

  由于善導佛之外,還在藝術上有著相當的造詣,所以唐高宗在洛陽龍門建造奉先寺時,特地敕他督造從北魏以來所鑿最爲巨大的盧舍那佛石像。

  平時,善導生活節儉,戒律精嚴,澡浴之外,不脫叁衣。在念佛上,他經常合掌胡跪,一心專注,心不旁馳,眼睛不看女人。有時一念就是幾個小時,非精疲力竭,不肯罷休。據說當時人們看到他念佛,每念一聲,總有光明從嘴巴裏閃將出來,百聲千聲,也都這樣。爲此之故,信徒們都稱他爲“光明和尚”。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年已六十九歲的善導,在朦胧恍惚中不知怎的,攀上了寺中柳樹,結果一個失手,摔跌而逝。

  善導的著作,現存五部九卷:《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淨土法事贊》二卷,《觀念法門》十一卷,《般舟贊》一卷,《往生禮贊偈》一卷。其中《觀無量壽佛經疏》又叫《觀經四帖疏》,此書在八世紀時傳進日本,後來彼邦高僧法然(源空)按照經義,創日本淨土宗。由此,善導成了日本淨土宗的高祖。

  《觀無量壽佛經疏》闡述淨土教相教義,認爲彌陀就是報身。彌陀淨土就是報土,世間凡夫俗子,只要一心念佛,具備了往生的正因,也就是“安心”、“起行”和“作業”,便能夠乘著彌陀的本願之力,往生極樂淨土。

  何謂“安心”、“起行”和“作業”?“安心”就是具足至誠、深心、四向發願心。“起行”就是身、口、意叁業之行:身爲是一心禮拜阿彌陀佛;口業是贊歎彌陀和一切衆佛身相光明,淨土莊嚴;意業是意念彌陀和一切衆佛身相光明,淨土莊嚴。“作業”是按恭敬修、無余修、無間修、長時修“四修法”進行修持。

  善導一生,弟子簋多,主要有懷感、懷恽、淨業、貞固等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