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叁祖承遠大師

  淨宗叁祖承遠大師

  大師法名承遠,其父母籍貫都不清楚。大師初始學道于成都唐公,後來又在資川诜公座下參學,最後,大師遊學至荊州,拜玉泉真公爲師。真公讓大師居住于南嶽衡山,廣設教化。追隨大師學佛的僧俗男女善信達萬人以上。

  大師剛到衡山時,住在西南岩石下面,有人布施飲食就食,無人布施時,就吃泥土、草木,穿衣也是這樣。南至海邊,北到幽都,來向大師求學佛道的,有的與大師相遇于懸崖邊、山谷中,見大師體形瘦弱,蓬頭垢面,身背柴薪,都以爲是富貴人家的仆人,或是大師手下的差人,而生輕慢之心,最後才知道這就是大師。大師教化衆生,全都是持名念佛法門。書寫于大街小巷,刻字于山谷岩石,以大願力,勸誘、扶助衆生,迅速脫離苦海。

  後來大衆都背負布帛,砍伐林木,開鑿石料,爲大師建造寺院。大師既不拒絕也不當作一回事,聽憑衆人所爲。寺院建成後,被唐德宗皇帝知道了,特地下诏褒獎,並賜名“彌陀寺”。從生布施凡有盈余,大師即轉施于饑餓病殘之人,但從不歸功于自己。大師在衡山,常行般舟叁昧,即在90天之內,不坐、不臥、不雜用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唐朝貞元18年7月19日,大師囑咐弟子,申明教戒,打掃幹淨房間,結跏趺坐,在恬靜之中安然化去,世壽91歲,僧臘65年,葬于寺南之山岡,大文人柳宗元爲大師作文立碑。

  大師在世時,淨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師,住在廬山,在定中神遊安樂世界,看見一人身穿破舊衣服,侍立在阿彌陀佛旁邊。佛告訴他:“這是南嶽衡山的承遠。”出定之後,法照大師就到南嶽尋找大師。見面之後,真的與定中所見一模一樣,于是就拜大師爲師,並將大師的念佛法門廣傳天下。法照大師後來被唐代宗拜爲國師。他曾對代宗皇帝說,他的師父有至高至大的道德。皇帝知道這樣的高僧大德不是诏書所能召請到的,特地南向禮拜,並親書匾額“般舟道場。”大師修行的法門,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太詳細。就大師傳記所記載,知道大師是以專持名號爲正行,以布施持戒爲助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