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之道講義》科判索引▪P13

  ..續本文上一頁242)

  

不忍聖教衰,不忍衆生苦,緣起大悲心,趣入于大乘。

  

丁二、性習異(頁243)

  

或以信願入,或智或悲入。

  

丁叁、依法異(頁245)

  

或依聲聞入,或天或人入。

  

丙二、教法有異(頁248)

  

趣入大乘者,直入或回入,相應諸教法,實說方便說。

  

丙叁、成佛種性(頁249)

  

丁一、二種佛性

  

衆生有佛性,理性亦行性。

  

丁二、別敘行性

  

初以習成性,次依性成習;以是待修習,一切佛皆成。

  

丙四、菩薩殊勝(頁254)

  

發心名菩薩,衆生之上首。世出世功德,悉由菩薩有。

  

丙五、菩薩要行(頁257)

  

菩薩之所乘,菩提心相應,慈悲爲上首,空慧是方便。

  

依此叁要門,善修一切行;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

  

丙六、菩薩學處(頁259)

  

丁一、十善爲本

  

菩薩之學處,十善行爲本,

  

丁二、叁聚淨戒(頁260)

  

攝爲叁聚戒,

  

丁叁、七衆通行

  

七衆所通行。

  

丁四、總別重禁(頁261)

  

戊一、總相戒

  

退失菩提心,

  

戊二、四重禁(頁262)

  

嫉悭與瞋慢,障于利他行,違失大乘戒。

  

  

乙二、大乘行位(頁263)

  

丙一、總說

  

總攝菩提道,六度與四攝;漸入于諸地,圓滿佛功德。

  

《《成佛之道講義》科判索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