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P14

  ..續本文上一頁裏的鬼。有一位比丘看見墳場裏的這具屍體,就拿走屍體身上的布,來當作糞掃衣。由于這個鬼的執著,她使自己的屍體站起來,跟著比丘走到寺院。比丘回到寺院,進入自己的房間,並且將門關上。由于無法再跟進去,那屍體就倒在門口。這種投生爲住在前世的所有物的鬼,實在是非常罕見的例子。

  問4-4:有一位老比丘尼自稱是禅修者,常對信徒說她在禅修中常看到鬼來找她。請問禅師,禅修者要修到什麼境界,才會常看到鬼來找他(或她)超度?禅修者是否要得到天眼通才會看到鬼道衆生?

  答4-4:鬼道是很低下的一類衆生,我們很難幫助他們。正如在前面某一次問答中所提到的,只有某一種鬼能夠分享到以前的親人回向給他們的功德。除了這種鬼之外,其余的我們一點也幫不上忙,即使佛陀也幫不了他們。

  當禅修者修行慈心觀或悲、喜、舍心觀時,他能夠大略地看見鬼道衆生。他必須看到鬼道衆生,否則怎麼能對他們散播慈愛、悲憫、隨喜或舍心呢?至于具備天眼通的人,他能夠詳盡地看到鬼道衆生。

  問4-5:如果臨死時,心正好落在「有分心」,並未生起任何善惡念,此時,是否可能因爲有分心而投生于那一道?又,可能影響投生該道的其他因素有那些?

  答4-5:每個衆生每一生當中最後的一個心是死亡心,死亡心就是一種有分心。而造成下一世投生的業是臨死速行心的業,臨死速行心發生在一生當中最後一個心路過程裏。

  除了佛陀、辟支佛及阿羅漢之外,對于其他人而言,在臨死的那一刻不可能沒有任何善業或惡業成熟。

  問4-6:夢屬于那一種心識?爲什麼會在正要躺下,將睡未睡的短暫時間出現似夢的景像?在夢境一結束卻立即清醒?是否因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夢境?或可能是過去世的事實?或是未來將成爲事實的事

  情?爲什麼呢?有可能在夢中修行止禅、觀禅或入定嗎?

  答4-6:夢是由許多意門心路過程所構成的。我們無法在夢中修行止禅、觀禅或入定,因爲夢是由微弱的意門心路過程所構成的。夢境一結束立即清醒是因爲他又回複了正念。

  夢有四種原因:第一種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第二種是:身體的四大不平衡所造成。第叁種是:天神托夢。第四種是:未來的預兆。前兩種夢是虛假的;第叁種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第四種夢是真實的。

  問4-7:夜半醒來,卻以爲是白天,因爲看到的是明亮如白天的景象,爲什麼會如此?

  答4-7:如果禅修者在睡覺之前修禅,並且有光明出現,在他醒來時就可能還有光明存在。但是,如果你所說的那個人不是禅修者,那麼就很難解釋爲什麼他會見到光明。

  問4-8:南傳比丘如何培育還需要在輪回中生死流轉的福報?中國有一句話說:「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否有出家人會因爲福報用盡或不足,而來生淪爲乞丐?又凡夫比丘如何肯定自己來生仍然能在人間,而且出家修行呢?

  答4-8:根據佛陀的教導,比丘有兩項責任:

  研究經典;

  修行止觀,直到證悟阿羅漢果。

  無論比丘選擇履行其中的那一項責任,持戒清淨都是絕對必要的。他必須遵守別解脫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淨戒和資具依止戒。這意味著他必須有德行。當他從施主那裏接受供養之後,他可以將所得來的物品供養給同參比丘、僧團或佛陀。如此,以他這樣一位有德行的比丘,將如法得來的物品,布施給有德行的接受者,他的布施是崇高而且能産生大果報的,就像因陀卡布施給阿那律阿羅漢的那一湯匙飯一樣。

  他也能以所接受到的花來供養佛陀。當他在奉行寺院裏的義務,如:掃地、清潔僧團的建築物等的時候,他正是在積聚上等的福報。當他禮敬上座比丘時,也是在積聚福報。如此,南傳比丘經常有機會積聚上等的福報,以作爲他在生死輪回中的資糧。事實上,他比任何在家人具有更殊勝的機會積聚福報。

  如果他選擇履行第二項責任,則他必須專注于修行止禅與觀禅。如果他能夠徹底地修行緣起法(十二因緣),更好的是如果他能夠修行達到行舍智,那麼,下一世他將不會投生于惡道。這表示來生他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成爲比丘。

  如果他修行止禅達到禅那,而且能夠將禅那維持到臨死的那一刻,他將投生于梵天界。如此,即使他沒有證得任何道果,仍然能依靠他的布施、持戒、禅那、觀智等善業,而在未來世投生于人界、天界或梵天界。這是依照業果法則而發生的現象。然而,如果他尚未修行緣起法,臨死的時刻萬一有惡業成熟的話,他就仍然會投生于惡道。

  問4-9:一個未經過老師指導的修行者能否自己依據經典修行,或不依經典而獨自修行證到行舍智?修行者如何知道自己已證得行舍智?

  答4-9:如果這個修行者是菩薩或辟支菩薩,那麼他可以無師自通,尤其是在他即將證悟正等正覺或辟支菩提的最後那一生。至于其他的人,如果他們精通佛陀的教法,他們也能依據經典的指導,而修行達到行舍智。精通巴利聖典的人,當他們有系統地修行提升上去時,就能知道自己達到行舍智。

  問4-10:已證得阿羅漢果的聖者是否有能力知道別人也是已證得阿羅漢果的人?

  答4-10:如果他具有他心通,也就是能夠知道別人心念的神通,那麼他可以知道別人是不是阿羅漢。如果他不具有他心通,則無法知道。

  問4-11:在某次靜坐的經驗中,可察覺內心的念頭極迅速地生滅流轉,但是無法看清楚念頭的內容與善惡,這是屬于什麼心法?

  答4-11:既然連你自己都無法知道它們是善或惡,我又怎麼能知道呢?

  這樣的智慧還是很膚淺的。至少你必須修行到名業處,能夠分辨究竟的名法,那時你才能詳細地了解心與心所。

  問4-12:在南傳經論中是否有記載菩薩道有難行道與易行道的分別?若有,其分別何在?

  答4-12:南傳經論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然而,南傳經論中講到有叁種菩薩:慧者菩薩、信者菩薩與精進者菩薩。慧者菩薩以四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信者菩薩以八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精進者菩薩以十六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波羅蜜。

  問4-13:在南傳經論中是否有記載如何發願修行才能生到兜率天,于彌勒菩薩處聞法修行?而在龍華叁會時于彌勒佛前得到授記?

  答4-13:南傳經論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如果你想從未來的彌勒佛那裏得到授記,你必須在遇到他的時候,具備出生爲人、生爲男人等符合授記資格的八項條件。

  問4-14:有人說:「人死亡的時候有如生龜脫殼。」那麼死後在有限的時間內作器官捐贈是否也是菩薩道的行爲?如果舍心不夠,如此做是否會影響往生善趣?生前應該如何作心理建設呢?

  答4-14:死亡之後捐贈器官就像將吃剩的食物布施給人一般,這不是上等的布施,只是一種微弱的善業。

  菩薩通常是在活著的時候將器官布施給他人。

  根據佛陀的教法,死亡之後立刻就投生,在今生的最後一個心(死亡心)與來生的第一個心(結生心)之間沒有其他心識存在。今生的死亡心滅去之後,來生的結生心立刻生起。在這裏,我想建議你透過修行緣起法來親身體驗。在這期禅修當中,就有一些禅修者修行到緣起法。如果你付出足夠的精進,終有一天你也能親身見到生死之間的真實情況。

  問4-15:在禅修者臨命終時,如果沒有意外,旁人應該如何協助他,以便保持正念?

  答4-15:旁人可以爲他誦經,或爲他說法。如果臨終的人能夠聽見並且了解所誦的經或所說的法,那將對他有說明。然而,如果他昏迷不醒,或無法聽見,那麼也就對他沒有幫助。

  事實上,依靠自己是比較好的辦法。如果他能修行觀禅直到證悟道果,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能夠在臨終時修行觀禅是次好的。如果不能,能夠達到禅那並且維持到死亡時刻也是好的。至于其他種善業則是很不保險的:盡管布施、持戒等善業能導致投生于善道,然而,由于臨死時的不如理作意,惡業也可能會超越善業,而造成投生于惡道。

  問4-16:如果想從四大分別觀改修安般念觀呼吸會有困難嗎?

  答4-16:有些禅修者會遇到困難:在鼻子和臉部的四大特相變得非常明顯,使得他們無法專注于呼吸。但是有些禅修者沒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能夠一心專注于呼吸。

  至于已經修成四大分別觀,並且修行了色業處的人,要修安般念是很容易的。修行了觀禅的人也是如此。

  問4-17:在回答問題裏,講周利盤陀伽的故事中提到:「心本來是清淨的,但是由于和貪、瞋、癡接觸的緣故,心變得肮髒了。」如果說有一個「本來的心」存在,是否會落入常見?或是我誤解了禅師的意思?

  請禅師加以解釋,心爲何是本來清淨的?

  答4-17:「心本來是清淨的」這句話中的「心」特別是指有分心而言。正如批注《法聚論》的《殊勝義注 》一書中所解釋的,有分心是清淨的,它是一種果報心,不與貪、瞋、癡等不善心所相應。一切的果報心、善心及唯作心也都是清淨的,因爲它們也是不與貪、瞋、癡等不善心所相應。

  根據《阿毗達摩》的再注疏《根本複注》,所有的心都是清淨的,只有心所才有清淨與不清淨的分別。不善心所是不清淨的,其余的心所都是清淨的。

  然而,在南傳教法裏並沒有所謂的「本來的心」。南傳經典裏只提到:有分心稱爲主人,六門心路過程稱爲客人。

  問4-18:如果已經修行安般念證得第四禅,可否不修慈心觀,而直接修悲心觀證得初禅?同理,可否不修慈心觀、悲心觀,而直接修喜心觀,或不修慈、悲、喜心觀,而直接修舍心觀證得初禅?如果不可以,原因何在?

  答4-18:禅修者可以直接修行慈心觀、悲心觀或喜心觀而證得初禅。然而,修行舍心觀只能産生第四禅;

  若禅修者要達到舍心觀第四禅,他必須先修慈…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