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開示
放諸四海皆准之善與惡的定義~八正道:戒與定
第二天已過去了。雖然比第一天稍微好些,但許多困難還是存在。心是如此不安、焦躁、狂野,宛如一只野牛或野象沖進了人住的地方,造成很大的破壞。如果有智慧的人馴服了這頭野獸,就能將所有傷害人類的力量轉變成服務社會及利益人類。同樣的,人心比起野象來,還要更有力,更可怕得多,必須經訓練馴服後才能充分發揮,爲你所用。你必須很有耐心,堅毅、持續不斷地用功練習。持續不斷的練習是成功的秘訣。
修行,必須靠自己用功,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去完成。已開悟的人,以最大的愛心與慈悲心,解釋了這條修行之道,但他不能背著任何人走到終點目的地。因爲在修行道上,每一步都必須靠自己走,自我奮鬥,以求解脫。一旦你開始修行,所有護持正法的力量,都會開始幫助你,不過每一個人仍要靠自己走完修行道上的每一步。
要明白你已經踏上的修行之道是什麼,佛陀用很簡單的話來解釋:
諸惡莫作(不做任何罪惡、不道德的行爲),
衆善奉行(只做虔誠正當的行爲),
自淨其意(淨化心),
是諸佛教(這是覺悟者共同的教導)。
這是不分種族、文化背景、國家,人人都能接受的普遍正道。當失去了法的真谛,人們對善惡之定義産生了歧見,它變成門戶之見的教派,每個宗派有自己對善惡的議論成見,以某種外在表現或執行某種儀式,或遵守某些信條來表示虔誠,這都是分宗分派的定義,只能讓部份人士接受,並非所有的人皆能信受。但是正法有著放諸四海皆准的善惡定義。任何行爲,凡是傷害他人、幹擾他人的平安和諧,就是罪惡不道德的行爲;而任何幫助別人,給予別人安詳和諧的行爲,都是虔敬正當的善行。這是沒有任何偏狹的派別之分,合乎自然法則的定義。依照自然的法則,一個人會去傷害他人,必定是先在自己內心産生了負面情緒─生氣、害怕、怨恨....等等,然後才在行爲語言上做出有害他人的行動;而當一個人有不淨心念時,他自己也置身在苦惱不安的情況下。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必定是先在心中生起了愛、慈悲、善意,才有助人的行爲;而一旦心中生起這些純淨特質,當下就會感到內在的祥和平靜。你幫助他人,同時也幫助自己;你傷害他人,也同時傷害自己。這就是法(Dhamma)、真理、定律,亦即普遍性的自然的法則。
法的修行之道,稱爲八正道(聖道),聖道意指任何人走上這條道路一定會成爲一個高尚賢聖的人。八正道分爲叁部份:戒、定、慧。戒(sila)是道德規範-戒除不正當的舉止言語。定(samadhi)-發展主宰自己心念的正當行爲。修行戒和定是有益的,但持戒與修定無法完全根除內心累積的不淨雜染。因此,必須修行法的第叁部份:慧(pabba)-培養智慧、洞察力,完全地淨化內心。
八正道中戒的部份有叁項:
(1) 正語(samma-vaca)-正當的語言,清淨的口語行爲。爲了要了解什麼是正當的語言,必需先明白什麼是不正當的語言。說謊來欺瞞別人,背後誹謗他人、造謠中傷、刺耳的話,傷害別人,惡毒誹謗,唠唠叨叨說廢話,全是不清淨的語言。戒除以上的不正當語言,剩下的就是正當的語言。
(2) 正業(samma-kammanta)-正當的行爲,純淨的身體行爲。這條修行的道路只有一種尺度來衡量行爲的清淨與否,無論是身體、語言、或心理的行爲,也就是它究竟有益他人或傷害他人。因此殺人、偷竊、強暴他人、不正當的淫欲、飲酒過量、酒後亂性等等的行爲既傷人亦害己。戒除上面各種不正當的行爲,剩下來就是正當行爲。
(3) 正命(samma-ajiva)-正當的謀生之道。每個人都需要有辦法謀生,並維持家計。但若謀生方法會傷害他人,就不是正當的謀生之道。或許不是親自去做,而是鼓勵他人去做敗壞道德、墮落的行爲,如販賣烈酒、經營賭場、販賣武器、買賣活生生的動物、或販賣肉類,以上皆是不正當的謀生方法。而即使你位高權重,但賺錢的動機不良,只是利用剝削他人,也是不正當的謀生之道。假如動機是服務人群,憑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服務社會,換取維持自己及家人生活的合法報酬,這就是正當的謀生之道。
一般在家修行人,必須自給自足賺錢養家,但可能的危險是因賺錢而自我膨脹、自傲:爲己盡量積聚財富,又輕視其它比較不會賺錢的人,這樣的態度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因爲自我愈膨脹,就愈與解脫背道而馳。因此正命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捐獻布施,以部份所得與他人分享。那麼,人賺錢不但是利益自己,也是利益他人。
如果正法僅止于勸誡避免去傷害他人,那起不了作用。在理智上不難了解做壞事的壞處與做好事的益處,或者因敬重宣導戒律的人而肯定其重要性。然而人們還是重複犯錯,因爲無法主宰自己的心。因此法的第二部份是定-增長主宰自心的能力。
八正道中定的部份有叁項:
(4) 正精進(samma-vayama)-正當的努力,正當的修練。當你練習時,已發現心是如此軟弱不定,反複無常,這樣的心需經由修練使它堅強起來。正精進有四個要領:
已生惡令斷滅(去除心中已有的種種不善)
未生惡令不生(閉絕任何不善的生起進入)
已生善令增長(任何心中已有的美德,保持並增長它)
未生善令生起(尚未有的某些美德,開發並培養它)
在練習觀呼吸(Anapana)時,你已開始實行以上的四個要領。
(5) 正念(samma-sati)-正確的覺知,覺知當下此刻的實相。關于過去只是記憶,關于將來只是期待、恐懼或想象。你透過持續對鼻孔附近,當下所顯現的實相保持覺知來練習正念。你必須培養覺知整體實相的能力,從最粗顯的層面到最微細的層面。開始時,你注意的是有意識的、刻意的呼吸,然後是自然輕柔的呼吸,再然後是呼吸的碰觸。接著你專注在更微細的層面,去觀察這限定的小範圍內的自然的、身體的感覺。你可能會體驗到呼吸的溫度,發現呼出的氣會比吸進的氣暖一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與呼吸無關的各種感受,如熱、冷、癢、脈動、振動、壓力、緊張、痛等等。你無法自己選擇感受,因爲你不能創造感受。只要觀察,保持覺知;是什麼感受、如何命名形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覺知感受的真相,而不作任何習性反應。
你也察覺到心的舊習性,是一直在回憶過去與期盼未來中流轉,製造貪愛和瞋恨。藉修行正念,你開始戒除這舊習性。並不是上完課你就會忘記過去的一切,也不去計劃未來。事實上你習于浪費太多精力在無謂的思考過去與未來,結果當你真正需要記憶或計劃事情時,反而無能爲力。經由培養正念,你會發現當你真的想要記起某件事,或對未來做最好的計劃時,變得十分容易。你將能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
(6) 正定(samma-samadhi)-專注並非這修行方法之目的;你所培養的專注必須基于心念純淨。心中有貪瞋癡時,雖可專注,但不是正定。必須覺知自身當下的實相,不起貪愛或瞋恨;持續不斷地時時刻刻保持這覺知,才是正定。
你謹慎遵守五戒,就是開始修戒。持續練習用心專注在這限定範圍內當下所呈現的實相,沒有貪愛或瞋恨,就是修定。現在繼續努力用功練習,讓你的心更敏銳,這樣當你開始修慧時,你就能貫穿深入到潛意識,根除過去深藏在那裏的不淨,而享受真正的快樂,解脫的快樂。
祝大家享有真正的快樂。
願一切衆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