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內觀入門(葛蘭姆·甘比)

  內觀入門

  

  葛蘭姆·甘比(Graham Gambie)

  

  

  以下介紹性文章寫于1981年。

  

  內觀禅修是個人心靈的淨化。它是覺知的最高形式;對當下現象的本來面目完整的認知。它是對事物原貌真實、無撿擇觀察的皈依。

  

  內觀是佛陀在嘗試過所有其他形式的身體淨化和心靈控製,並發現它們無法將他從看來無止境的生死、苦難輪回中解脫出來後,所發展出來的禅修方法。

  

  這個方法非常珍貴。在緬甸,它以最純淨的形式被保存了2200余年。

  

  內觀與培養超自然、神秘或特別的能力無關,即使它們有可能被喚醒。淨化過程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它只是單純去除負面性、情結、心結和習慣的能量;一直以來,這些能量遮蔽了純粹意識,並障礙了人類的最高特質;純粹的愛(metta,慈)、慈悲(karuna,悲)、同情之喜悅(mudita,喜)及平等心(upekkha,舍)。內觀沒有神秘。它是超越心理學的心靈科學,而且不只是了解、更是淨化心靈的過程。

  

  這個法門是一種生活藝術,其深遠的實用價值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出來,它減輕而後去除腐化,從家庭層次到國際政治各種人際關系的貪、嗔和癡。內觀終止了白日夢、妄覺和幻想,表面實相的海市蜃樓。

  

  就像冷水潑到燒紅的熱爐上會發出滋滋的爆裂聲,將心靈從貪樂的傾向中帶回此刻當下也會産生劇烈而痛苦的反應。不過,同時也有一種從長久以來在潛意識深處支配我們的緊張和情結中釋放出來的舒暢感。

  

  透過內觀,任何人,不論種族、社會階層或信仰,都可以完全消除那些將如此多憤怒、熱情和恐懼編織進他們生活中的習性。在訓練過程中,學員只專注在一件工作上,就是與自己的無明戰鬥。沒有上師崇拜或學員間的競爭。老師只不過是祝福者,向我們指出他自己多年實際經驗所測製出的道路。

  

  隨著練習的持續,禅修會讓心靈安靜下來、增長專注力、激起敏銳的覺知並向心靈開啓超越世俗的意識,「內在涅槃(從所有痛苦中解脫)的祥和」。

  

  和佛陀的開悟一樣,學員只是單純深入自己內心,從表面實相不斷解體,直到連次原子粒子的旋轉都能穿透而進入絕對實相。

  

  在內觀,不依賴書本、理論和智力遊戲。無常、苦和無我的真理是由心靈的巨大能量所直接領悟,而不是藉由理智的支撐。將心理和生理功能結合在一起的「自我」幻象被打破。不再有貪和嗔的癫狂,不再對造成這麼多苦難和失望的「我、我的」永無止境的執取。

  

  製約化思考的碎語和盲目沖動的行爲停止了它們劇烈的掙紮。藉由自己的努力,學員得到了自己的真理。

  

  內觀的基礎是戒,道德的行爲。這項練習可透過定,心靈的專注得到加強;而心靈過程的淨化則是藉由慧,洞察的智慧達成。我們學會如何用完美的平等心觀察四種物質元素在我們體內的相互作用,並領悟到這種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多麼珍貴。

  

  我們在好日子中歡笑,而困難發生時,我們同樣不爲所擾,因爲我們確知自身,就如同麻煩一樣,只不過是潮水,是不斷地「成爲」但永遠沒有終點的波浪。身和心的運動以極快的速度升起,但也同樣快速地逝去。

  

  雖然內觀爲佛陀所發明,但它的練習並不限于佛教徒。這裏絕對沒有改換信仰的問題,這個技巧之所以有效,是基于人類都有同樣的問題,因此一個能根除這些問題的方法必定對所有人都適用。

  

  印度教徒、耆那教徒、錫克教徒、猶太教徒、羅馬天主教徒和其他基督教派都有人學習內觀,並有報告顯示那些影響所有人類的緊張和情結顯著減少。

  

  羅馬天主教的高階神父和修女曾經參加過課程,並發現這和他們的信仰沒有沖突。

  

  對于喬達摩,指出痛苦止息之道的曆史上的佛陀,我們有感激之情,但絕沒有盲目崇拜。

  

  佛陀曾多次勸阻對他個人的過度尊崇。他說:「觀看這個不潔的身體對你們有什麼好處?看到教導、法的人,才真的看到我。」

  

  

  

  十日課程

  

  想學習內觀的學員會參加最少十日的課程,在這當中他們持守不殺、不偷、不從事不當性行爲、不妄語以及不飲酒或迷幻藥的戒律。學員十天全程都住在課程場地內,除了睡、吃、洗滌和打坐外不做什麼別的。前叁天藉由觀察呼吸出入(觀息法)和因呼吸所生起的感受使心專注。之後,學員被帶領著了解如何用純粹、完全澄澈的洞察力來穿透整個生理和心理組成。每天的進度會在前一晚的一小時開示中說明。

  

  課程在最後一天的慈悲觀(metta-bhavana與一切衆生分享課程中發展出的清淨)後結束。

  

  在課程中,控製和淨化心靈是最優先的工作。結果會自然呈現。我們不鼓勵哲學性和純理論性的對話。

  

  每天從早上四點半開始,一直到晚上九點,學員至少禅修十個小時(中間有休息)。

  

  課程不收取任何費用。至于老師的食宿、機票以及其他較小的支出,都由參加過課程並經驗到內觀益處,覺得感激、並希望他人也有機會能來參加課程的學員捐款來支付。而當一個人完成了課程,如果他覺得自己因此得益,也希望他人能夠藉由修習內觀而獲益,他可以捐款來支持未來的課程。

  

  學員的進步速度取決于他自己的波羅密(過去累積的功德),以及努力的五種要素,即信心、健康、笃實、精進及智慧。

  

  超過兩萬名來自八十個國家的學員已經在印度和其他地方參加過內觀課程,並發現遵守課程規定並不困難。素食餐點的設計是爲了幫助禅修並適合大衆口味。

  

  

  

  老師

  

  葛印卡老師由緬甸已故的烏巴慶老師授權教授內觀禅修。從1969年起,他在世界各地帶領內觀課程。他同時也是印度依嘎普裏(Igatpuri)內觀國際學院(the Vipassana International Academy)的精神導師。

  

  葛印卡老師在烏巴慶老師的指導下,在仰光的國際禅修中心(the 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學習內觀十四年。他已經爲世界各地的人們舉辦了超過兩百場十日課程,並受到羅馬天主教神學院以及大學院校、耆那教僧侶和達賴喇嘛等團體的邀請,在印度各地指導禅修課程。他也受邀到知名的那爛陀佛教大學(Nalanda Buddhist University)以及孟買的印度科技學院(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爲教員和學生舉行課程。葛印卡老師同時也是拉賈斯坦邦政府創新計畫的核心人物,這個計畫爲監獄裏一百二十名殺人犯舉辦禅修課程。在這個課程戲劇性的成功後,政府又爲資深警官安排了第二次課程。這兩個課程都經過大學心理學家、社工和警察官方的科學評估。

  

  葛印卡老師是個有龐大家族的已婚居士。他強調禅修不是要鼓勵人們從社會中抽離,而是以平靜和諧的態度面對生命中的起伏。

  

  葛蘭姆‧甘比(Graham Gambie)是葛印卡老師的資深助理老師。他于1986年六月去世。

  

  

  

  Jo upaje so bhanga ho,

  Vipaœyana se dekha.

  Kaisa mangala suddhi patha,

  rahe na dukkha ki rekha.

  

  凡生起者必將滅去;

  透過內觀觀察。

  多麼純淨的快樂之道!

  沒有一絲苦難存留。

  

  ─葛印卡老師法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