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佛陀的適當禮敬

  對佛陀的適當禮敬

  葛印卡老師(S.N. Goenka)

  以印度文發行的內觀通訊(Patrika)在過去的17年多以來,每月都會寄發數千名印度人。每期通訊中都有一篇或長或短,由葛印卡老師所撰述的文章。下文即摘自不同期的內觀通訊並略經修飾而成。

  佛陀的生活小故事

  當佛陀80歲,即將于衛塞(Vesakha)注滿月的夜晚圓寂的消息通告出來時,衆多的追隨者手捧鮮花,聚集到娑羅雙樹(twin sila)下,佛陀的跟前來表達他們的敬意。甚至諸神也自天上獻灑鮮花和檀香粉,並演奏梵樂與歌曲來表達祂們的崇敬。佛陀對服侍他的阿難說道:

  「阿難﹗佛陀並非透過如此的花雨傾灑、樂器演奏或來自天界的歌唱所禮敬﹗而是當比丘、比丘尼或在家禅修者將自己確立在寬宏的正法之道上,並且開始過真實和純潔的生活時,佛陀才被禮敬。阿難,讓人們謹記在心﹗」

  在另一個場合,佛陀被問及可否于他在世時建佛塔(stupa)來作爲紀念。佛陀回答可以,然而種植一棵菩提樹才是對他更合適的紀念,因爲來到此樹蔭下的尋道者,將受到啓發而禅修,爲達到涅槃(nibbana 解脫痛苦)而努力。

  阿難曾經問佛陀:「您的遺體將如何處置?」佛陀解釋道︰「佛陀的許多追隨者將會興建佛塔(stupa)安置火化後的遺體。他們會用鮮花,熏香,花環等等來禮敬。借著這些行爲,他們將淨化自己的心至某種程度,也因此將享有長久的喜樂。他們會在快樂的世界裏重生。」

  雖然如此,佛陀的教導並非僅只在于提供他的追隨者一個快樂的來生,他的教導在于帶領他們超越生生世世、超越痛苦和再生的輪回。因此,他曾告訴那些用功的修行者,不要世俗地禮敬他的身體,而應該以致力于體證終究實相來取代。

  另一個故事說明了對佛陀的適當崇敬方式,與他的母親大愛道(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彌 Mahapajapati Gotami)有關。悉達多‧喬達摩(Siddhattha Gotama)的親生母親摩耶夫人(Mahamaya)在生下他後的第7天即過世。悉達多是由摩耶夫人的妹妹大愛道撫養長大。大愛道在她姐姐過世後,將她自己的兒子托付給奶媽,並親自哺育悉達多。

  在她的老年,母親瞿昙彌(Mother Gotami)蒙佛陀應許出家並加入比丘尼僧團。透過勤奮地修習內觀,她成爲一位阿羅漢(arahan 完全覺悟的人)。

  所有跟隨佛陀學習正法的人,被稱爲佛陀的「兒子」與「女兒」,這與他們的年齡和世俗關系完全不相關。這是爲什麼母親瞿昙彌在非常老時宣稱︰「喔!如來(Sugata)﹗我是你的母親。而英勇的您,是我的父親﹗」

  在母親瞿昙彌過世前不久,她非常喜悅,因爲知道這將是她最後的死亡。充滿著感激,她憶起佛陀︰「喔!父親﹗您讓我在真實的法裏誕生。喔!兒子﹗我曾哺乳你而暫解你的饑渴。但是,父親﹗您讓我品嘗到法的甘露,解除了我生生世世的饑渴。兒子﹗我哺乳養育你的肉身成長。喔!父親﹗您給予法的甘露養育我法身的成長作爲報答。一位婦女被稱爲王後或者母後可能是容易的,然而被稱爲佛陀的母親則是一件稀有的事。」

  如此,母親瞿昙彌滿懷感激,適當地禮敬了佛陀。她也教導其他人如何表達適當的尊敬。當知道母親瞿昙彌死亡臨近時,一些尚未體驗解脫的比丘與比丘尼們,都非常心緒不甯並開始哭泣。作爲一位法的修習者,母親瞿昙彌對他們解釋:「這是個吉祥的時刻,一個喜悅的時刻﹗一個自生死輪回裏解脫出來的機會是吉祥的、不能是流淚的時刻。」然後母親瞿昙彌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對她有真正的尊敬,那麼唯一的表達方式將是努力把自己確立在神聖的法裏。

  保存適當禮敬的傳統

  以適當方式禮敬佛陀的傳統,在緬甸被少數人保存了下來。烏巴慶老師的學生過去曾遵循當地傳統,在他面前行叁鞠躬禮來表達對法的敬意。但是烏巴慶老師教導用功的修行者如何正確地禮敬教師。他教他們在第一次鞠躬時觀察頭頂上無常(anicca-生起和滅去)的感受,在第二次鞠躬時體會苦(dukkha-痛苦的真相),及至第叁次則體會無我(anatta-沒有自我的真相)。以如此方式表達才是適當的尊敬,否則就只是一種空泛的儀式。

  對任何修行者,唯有當他或她按照適當方式來禮敬佛陀時,真正的利益方得以增長。

  見賢思齊

  如果一個人希望禮敬自己喜愛的聖者或神,就應該憶念他或她的良好特質,並且從中得到啓發,在自己的有生之涯見賢思齊。僅只如此做就是真正的禮敬了。

  同樣地,任何想禮敬佛陀的人都應該憶念他的特質,受這些特質的啓發,努力成就這些特質。如此,得以避免陷入宗派的糾葛中。

  禮敬佛陀,應如此表達:「向世尊(bhagava-崇高的人)、阿羅漢(arahant-解脫的人)、正等正覺者(samma sambuddha-卓越非凡自我證悟的人)致敬!」這認知表示此人禮敬證悟者所具有的特質,不論這些特質是爲釋迦牟尼佛(Gotama Buddha)、迦葉佛(Kassapa Buddha)或其它任何人所擁有。並非在禮敬任何特定的人,而是所有達到證悟的人。

  這就是爲什麼在真正的法中,適當的禮敬是以感激來表達。「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諸佛 -- 我始終禮敬。」。

  一位完全開悟的人會散發出對所有苦難衆生的無限慈悲。他了解許多人深爲宗派、慣例、儀式和哲學推論所纏,而無法理解真正的法(自然法則)。但是至少有一些較不熱衷于上述者,則有受益于法的可能。因此開悟的人將會慷慨地將法散播出去,不因任何種姓或宗派而有所區別。這是他被稱爲教師(sattha)的原因。他是富人和窮人、博學和文盲、男人和女人、統治者和受治者、神和人的教師﹗

  無論何時當一個人想要禮敬佛陀,他應該理解真實的禮敬是去憶念開悟者的特質,並努力在自身發展這些特質。

  注:五月的滿月之日,佛陀誕生、開悟並般涅槃(parinibbana--完全開悟者的圓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