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的技能 呼吸禅定基礎

  呼吸禅定基礎

   色身寂止時,你從色身裏獲得知識。心寂止時,你從心裏獲得知識。呼吸寂止時,你從呼吸裏獲得知識。

  *

   日常呼吸,除了維持你不死之外,沒什麼特別之處。你的覺知所專注的呼吸,則會升起各種好處。

  *

   普通的呼吸,是苦與緊張的呼吸。換句話說,它吸入時,會達到一種不適感,必須呼出去。呼出後,又遇到不適,于是再吸入。這樣的呼吸,不叫禅定。禅定意味著把你的一切覺知收斂入心。

  *

   色身的當下是呼吸。心的當下是念住與警覺。因此要把心的當下與色身的當下結合起來。

  *

   呼吸好比水。念住好比肥皂。心好比衣服。如果不經常洗滌心,它會肮髒。衣服不白不淨,穿起來不會舒服。

  *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強迫它、或屏住呼吸。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把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把它扔下、壓下,不會給壓扁、裂開。這樣你的禅定進步順利。

  *

   如果心尚未寂止,那麼只觀察出入呼吸,先不去關注心是否舒適。否則心會開始偏離。好比一位果農開墾果園 : 如果他一下除草面積過大,不能及時把樹種上,草會重新長起來。他必須只割一天能種植的土地。那樣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

   無論呼吸是否均勻,你必須保持念住均勻。

  *

   呼吸好比波浪。念住好比船。心好比坐在船裏的人。如果呼吸的波浪不靜下來,船會傾斜、翻轉,船裏的人不溺死、也會陷入困境。你必須使心靜得好似在風平浪靜的海裏抛下鐵錨。船不會傾斜,船裏的人靜止、安甯。這個時候心便走上聖道: 這是擁有全副力量的自由之心,脫離了五蓋的控製。

  *

   色身呼吸並不局限于出入的鼻息。色身呼吸傳遍每個毛孔,好比冰塊上蒸發的水汽。它比外在空氣要精細得多。當內在呼吸從毛孔呼出時,它會重新折回身體。這類呼吸稱爲輔助呼吸。它有助于使身與心保持清涼、寂止。因此,你吸氣時,要讓呼吸充滿全身,呼氣時,讓它傳遍各個方向。

  *

   你吸氣時,必須在體內叁個部分感受內在呼吸的效果: (1)心肺。(2)肝、胃、腸。(3)胸廓與脊柱。如果呼吸不能在全身各處起作用,你不會得到定力的全副結果。

  *

   熱呼吸有破壞性。它升起痛感,使色身衰老。涼呼吸有促進性。暖呼吸好比醫藥。

  *

   平常的呼吸好比催吐劑。精細呼吸好比治病的藥物。中等呼吸好比補品。

  *

   普通呼吸長而慢。精致呼吸短而輕。它會穿透每根血管。這種呼吸質量高。

  *

   如果呼吸沈重,你可以把它的幅度調低。它輕松時,你必須使它寬廣。如果它輕到極其精細,就不需要從鼻呼吸了。你可以對呼吸從全身各個毛孔出入保持覺知。

  *

   無論色身哪裏有痛,如果你想要結果,便集中注意力使呼吸經過該處。假定你的膝痛,必須專心使呼吸一直傳到腳趾。如果你肩膀痛,要專注心使呼吸經過手臂。

  *

   呼吸克服痛感。念住克服五蓋。

  *

   我們禅定時,好比在磨谷,准備米粒。心好比稻谷,五蓋好比谷殼。我們必須把谷殼碾開、再把下面的紅皮磨去,那時才得到好白米。磨谷的辦法是尋想與評估。尋想是我們使心專注在對出入呼吸的覺知上,好比拿幾把稻谷放進磨齒裏。我們必須確定磨齒完好。如果只知道入息、出息時卻走神,就好比磨齒斷了。這時候,我們得立即修補。換句話說,重新確立念住呼吸,把雜念推開。

   評估是有觀察力,隨著入息,仔細注意呼吸,看它情形怎樣,是否舒適、自在、流暢。接下來,使好的呼吸感傳遍全身,趕走不良的呼吸感。色身各元素會純淨起來、心會明亮起來。呼吸有清涼自在感。我們照料呼吸,得像把小雞捉進雞籠。如果抓得太緊,它們就死了。如果太松,又跑了。我們得用雙手力度適當地捧起來。那樣才能把它們安置于雞籠。

   我們用尋想與評估時,好比在磨去紅谷皮,結果就有了上好的白米(喜、樂、置心一處)。把米拿到市場,能賣好價錢; 煮的飯味道好,滋養身體。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都應該專心打磨自家稻谷,得到一等大米。

  *

   禅支——尋想、評估、喜與樂,都得彙集在呼吸上,才能達到置心一處。尋想好比擁有一塊地。評估好比在上面播種。等到種子結出果來,那便是喜與樂。

  *

   對呼吸保持覺知是尋想。了解呼吸的特點是評估。傳播呼吸,讓它彌漫、充滿全身是喜。身與心的甯靜與安適感是樂。心離五蓋,與呼吸合一,那是置心一處。這五禅支共同把念住轉成念覺支。

  *

   傳播呼吸,讓整個呼吸感傳遍色身各元素、各部分: 血管、肌踺等等,好比在荒野裏造起相互連接的通道。一個國家有良好的公路系統,必然發達起來,因爲交通便利。

  *

   我們不停地在色身各處調整、改進呼吸,好比在剪去一株植物的壞死部分,讓它開始重新生長。

  *

   尋想,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好比你把食物送進口中。評估,也就是調整、傳播、改進呼吸,好比你在咀嚼食物。如果你細嚼慢咽,食物容易消化,給身體帶來充足滋養。消化是色身的功能,但是如果你想有好結果,必須助以咀嚼。你使呼吸越精細,結果越好。

  *

   我們作呼吸禅定時,有兩類評估。第一類是評估出入呼吸。第二類是評估色身內在的呼吸感,直到你能把它傳遍身體各元素,達到忘記一切雜念的地步。身與心同時滿足了,從我們的尋想與評估中會升起喜感與樂感。這是心的正業。

  *

   調理出入息的益處之一是,色身各元素之間友好、和諧起來。我們把呼吸傳遍身體,等它寂止下來時,會給你身遠離感。這是色身的一個益處。心的益處在于,念住會擴大起來。念住擴大時,覺知也擴大了。心成熟起來,不像普通的心那樣容易溜出去。你要它想,它就想。要它停,它就停。要它走,它就走。心訓練有素時,好比受過教育的成年人,會有知識。你與它交談時,能相互理解。一個人的心未受訓練時,好比孩童。這樣的心不理解你在說什麼,喜歡溜出去到處漫遊,也不告辭。你一點不知它走時帶走什麼,回來時又帶回什麼。

  *

   當呼吸、念住、與覺知叁者擴大起來時,它們都是成年人了。相互之間不會打鬧,色身不與心爭吵、念住不與心爭吵。那時我們就有自在。

  *

   你一邊傳播呼吸,一邊作評估,念住在全身流動,好像電路一般。你要使自己有念住,好比讓電沿著線路流動。警覺是催醒身體的能量。身體醒著時,痛感不能壓倒它。換句話說,四元素[四界] 平衡、充足時,色身有自在。色身受呼吸與念住這般滋養時,便會長大成年。四元素有安甯,都成年: 成了大念處[mahasatipatthana]。這稱爲近行定或評估。

  *

   心分散開來,去追逐外在念頭時,會失卻對付本身事件的力量。想做什麼,難以成功。好比槍管口徑太大,你把小子彈放進去,它們在裏頭響動,出來不會有多少沖力。槍管口徑越小,發射時子彈越有力。呼吸也同樣: 你的注意力越精細,呼吸會越精細,直到最後,甚至可以從毛孔呼吸。這個階段的心,力量比原子彈還大。

  *

   要使心與念住、呼吸舒適地相處在一起,就好比織布。如果織得精細,不透水,那塊布就值錢。你用它篩面粉,會得到精粉。如果織得粗糙,那塊布值不了多少。用它篩面粉,出來的淨是疙瘩。同樣地,使自己的覺知越精細,得到的果報越精細、越有價值。

  *

   呼吸充滿色身時,覺知會精細起來。原先呼吸快的,會慢下來。原先呼吸用力的,會柔和起來。原先呼吸沈重的,會輕松起來,直到你不需要呼吸的地步,因爲色身充滿呼吸,不存在空隙。好比加水入罐,直到罐滿: 那就是充足點,你不必再加了,從這個充足感升起了清涼與明晰。

  *

   呼吸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最明顯的: 我們的出入呼吸。第二個層次的呼吸穿過肺部,連通色身各元素,産生舒適與不舒適感。第叁個層次是停留在全身各處的呼吸,它不會到處流動。過去在體內上下流動的呼吸感會停止流動。過去在體內前後流動的呼吸會停止流動。一切停下、寂止。第四個層次的呼吸升起清涼與明亮感。第五個層次是真正精細的呼吸,細微程度好比原子。它可以貫穿整個世界。它的力量快速、強大。

  *

   最精細的覺知層次,好比原子那麼細微,它的力量類似于原子彈,埋在地下也可以把人與動物炸爲齑粉。精細的心埋在這樣的呼吸裏時,也可以把人與動物炸爲齑粉。這個意思是,當心達到這樣的精細層次,它的“我”感與“他”感消失得無影無蹤。它放開對色身與自我的執取,放開對“人們”與“衆生”的執取。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說它像原子彈,可以把人與東西炸爲齑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