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住呼吸與禅定開示 就在你的鼻端

  就在你的鼻端

  1957年8月26日

   坐禅時出現疼痛或不適感,要加以審視,看它們從哪裏來。不要讓自己因此痛苦、煩惱。假若身體某些部位不能夠服從你的願望,不要爲之焦躁。隨它們去——因爲你的身體,如同世上的每一具人畜之身: 都是無常、苦、不可強迫的。因此,哪個身體部位服從你的願望,你就呆在那裏,使那裏保持舒適。這叫做擇法[dhamma-vicaya]: 擇其善者。

  * * *

   身體好比樹: 沒有哪一株完美無缺。隨時都有新葉舊葉、綠葉黃葉、鮮葉枯葉。先是枯葉脫落,鮮葉會慢慢地枯幹,遲些落去。枝幹有的修長、有的濃密、有的疏短。果子的分布也不均勻。人身實際上也差不多。樂與痛,分布並不均勻。痛的部位與舒適的部位隨機混雜,你不能確定它一直會那樣。因此,盡量讓舒適的部位保持舒適。不能保持舒適的部位,你不要煩惱。

   這就好比走進一所房子,裏面的地板已經開始朽爛: 如果你想坐下,不要選朽木,要選一處地板依舊結實的地方。換句話說,心不需要去管那些控製不了的事。

   或者,可以把身體比作一枚芒果: 有腐爛、蟲蛀的地方,就拿刀把它切掉,只吃剩下的好的那部分。你要是太笨,去吃長蟲的地方,就麻煩了。身體也一樣,不僅是身——心也一樣,不總是如你所願。心情有時好、有時壞。你的『尋想』與『評估』應當盡量用在這裏。

   『尋想』與『評估』好比做工。這裏的工作,是指入定: 讓心在寂止中凝聚起來。使心專注單一對象,然後用你的念注與警覺對它作審查與觀想。你用少許的尋想與評估,你的定將給出少許的果報。做工粗糙,有粗糙的果報。做工精致,有精致的果報。粗糙的果報不值多少。精致的産品質地好,用處多——就像原子輻射,程度之精細甚至可以穿透大山。粗糙的東西質量低,不好用。有時你把它們放在水裏泡一整天,還是軟化不了。但是精細的東西,只要有一點潮氣,就化開了。

   定的品質,也一樣。你的『尋想』與『評估』做得細致、徹底、慎密,你的『入定工作』就會使心越來越寂止。你的『尋想』與『評估』做得馬馬虎虎,就不會得到多少寂止。身體會發痛,你會感覺煩躁易怒。不過,一旦心能夠達到相當的寂止,身就會有舒適自在。你的心會有開放清明之感。痛將會消失。身體各元素會感覺『正常』: 暖性恰到好處,既不太熱又不太冷。你的工作一旦完成,得到的果報將是至高的喜悅自在——涅槃。不過,只要工作還沒有完成,你的心不會有徹底甯靜。不管去哪裏,總有什麼在心背後嘀咕。不過,工作一旦完成了,去哪裏都可以無憂無慮。

   如果你的工作還沒有完成,這是因爲(1) 你還沒有下決心; (2) 你還沒有切實去做。你回避職責、偷懶逃學。不過,你要是真正用心去做,毫無疑問定能完成。

   你一旦意識到身的無常、苦、不可強迫,就應當使心對它保持平和的態度。『無常』的意思是它在變化。『苦』不完全是指疼與痛,也指樂: 因爲樂也同樣無常、不可靠。一點小樂可以轉成大樂,也可以轉成痛。痛也可以回轉爲樂,等等。(如果除了痛之外沒有其它覺受,我們會死去。) 因此,我們不應當太關注苦與樂。把身體設想成兩部分,好比那枚芒果。把注意力聚焦在舒適的部位,你的心可以得到甯靜。把痛感留在另一個部位。一旦你有了一個禅定對象,就有了一處讓心安住的舒適所在。你不需要住于痛受。有一棟舒適的房子可住,爲什麼去睡在泥地裏

   我們大家一心只要善德,然而如果你不能夠區分善德與雜染,盡可以坐禅到死,也永遠找不著涅槃。不過,你要是有悟性,用心于你正在做的事,它就不那麼難了。涅槃實際上是件簡單的事,因爲它一直就在那裏。它從來不變。世上的事才難,因爲它們一直變化不定。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你一旦做了什麼事,就得一直照看它。但是你根本不需要照看涅槃。一旦證得,就可以把它放開。繼續證,繼續放開——好比某人吃飯,把飯放進嘴裏嚼過後,不停地吐出,不讓它變成腸中糞物。

   這個意思是,你繼續做善事,但不把它歸于你自己。做善事,接著吐出去。這就是離欲法[virāga-dhamma] 。世上多數人,一旦做了什麼事,就攀附上去,把它當成自己的——于是得不停地照看它。若不小心,不是被偷,就是損耗。他們是自找失望。好比吞下米飯的人: 吃了就得排泄。排泄後又會肚饑,因此他得再吃再排,永無厭足之日。不過,證得涅槃,就不需要吞咽了。你可以吃米飯,接著把它吐出。你可以做善事,接著把它放開。這就好比耕地: 泥土自然地從犁頭落下。你不需要把它掘起來,放進綁在牛腿上的口袋裏。誰要是笨到把犁開的土掘起來裝袋,他再也走不遠。不是牛給累垮,就是自己給絆得趴倒在地。那塊地永遠犁不完,稻種永遠撒不上,莊稼永遠收不成。他就得挨餓。

   我們的禅定用詞『佛陀』,是世尊覺醒後的名號,意思是一位成就者、一位覺醒者、一個豁然明白過來的人。世尊覺悟前,四處行腳長達六年,拜諸師求索真理,都不成功。他因此自己出走,在五月的滿月夜裏,獨坐菩提樹下,發下誓願: 不證得真谛決不起身。終于在黎明將近時分,他隨著呼吸禅定,證得覺醒。他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就在鼻端。

   涅槃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唇邊,就在我們的鼻端。我們卻到處摸索,總也找不著。你要是真正誠心想找到清淨,就要下決心禅修,不求其它。不管來什麼,你可以說: 『不要,謝了。』樂

   『不要,謝了。』痛

   『不要,謝了。』善

   『不要,謝了。』惡

   『不要,謝了。』道果

   『不要,謝了。』涅槃

   『不要,謝了。』如果對一切都說『不要,謝了,』還剩什麼

   你什麼也不需要剩下。那就是涅槃。好比一個人沒錢,強盜怎麼搶

   你要是有錢,又緊抓著不放,難免有殺身之禍。這個你想拿著,那個你想拿著,到處背著『你的東西』,直到給壓垮。你永遠不能脫離。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與善惡共存。修成離欲法的人,既自身盡善,又洞悉邪惡,然而對兩者都不抓緊,哪個也不據爲己有。他們把兩者置于一邊、放開,因此行路時輕松自在。涅槃不是一件那麼難的事。在佛陀時代,有人在托缽的路上,有人在排尿時、有人在看農夫耕地時,成就了阿羅漢。上善至德,難在起始、難在築基——也就是連續保持念住、警覺,連續審視、評估你的呼吸。不過,只要你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成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