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照料與滋養
1959年5月7日
呼吸是心的一面鏡子。鏡子不正常,鏡像便不正常。比方說,看一面凸鏡,你的鏡像會高過你。看一面凹鏡,你的鏡像又矮得出奇。但是看一面光滑的平鏡,它將會照出你的真實面貌。你若把鏡子擦得清潔明亮——換句話說,你用『評估』調整、擴展呼吸,使它舒順——你的鏡像看上去就會輪廓分明。
* * *
懂得如何把呼吸調理得井井有條,就等于把心也調理得井井有條,這樣做可以帶來多種善益——譬如一個好廚工,懂得燒菜時調出花樣,有時換菜色、有時換口味、有時換外觀,使雇主對她的廚藝久不生厭。她要是整年一成不變: 今天煮粥、明天煮粥、後天還是粥,雇主必然得換廚工。不過,她要是懂得調換菜色,讓雇主一直滿意,定能加薪,或者得點花紅。
觀呼吸也一樣。如果你懂得調整、變化呼吸——如果你連續地尋想、評估呼吸——那麼你對與呼吸及身體其它元素有關的一切,將會培養起全副的念住與專精。你將隨時敏知身體的狀態。喜、樂、一所緣性,自然會來。身清新,心滿足。身與心都將安息。四元素都將安息: 無躁動、紛擾。
這就好比會看孩子。孩子哭鬧時,你知道什麼時候該給他喂奶、吃糖,什麼時候洗澡,什麼時候帶他出門透氣,什麼時候放進遊戲園裏,給個玩偶讓他玩。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停止哭鬧,讓你有空完成自己必須做的工作。心就好比一個天真的幼兒,照看有方時,它會聽話、喜樂、滿足,一天天長大。
* * *
身與心充實、滿足時,不會有饑餓感。它們不會到竈臺前揭鍋開罐,也不會東遊四逛、以便朝門窗外張望。它們可以安眠無擾。妖魔鬼怪——也就是五蘊之苦——不來附身。這樣我們才有自在,因爲我們坐著,與人同坐; 臥著,與人同臥;吃飯,與人同吃。人與人同住時,相安無事; 與鬼怪同住,必然爭鬧不休。如果不會評估、調整呼吸,我們的禅修不可能有結果。哪怕坐到死,也不會有什麼知見與證悟。
有位老比丘,七十歲了,出家叁十年,聽人稱贊我的禅定教法,就來跟我學。他的頭一句問話是: 『你教什麼法門
』
我告訴他: 『呼吸禅定,就是——「佛陀、佛陀」。』
他一聽就說: 『早在阿姜曼時代我就在修那個法門了—— 年輕時就在念「佛陀、佛陀」,從未見到什麼好結果。就只有「佛陀、佛陀」,什麼進步也沒有。你還要教我再念佛陀。有什麼用
你要我一直「佛陀」到死嗎
』
這就是當人們不懂得調整、評估呼吸時發生的情形: 他們永遠找不到想要的。這就是爲什麼調整與傳播呼吸[氣] ,是做呼吸禅定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 * *
要對你自己——你的身、心、諸元素( 地、水、火、風、空間、意識) ——熟悉起來,了解它們來自什麼、怎樣生滅,怎樣是無常、苦、非我: 這一切你必須親自探索才能夠了解。假如你的知見只來自書本、人言,那還是來自標籖與概念的知見,不是你自己的明辨。它並不真正是知見。你要是只知道別人告訴你什麼就跟著走,有什麼好處
他們可能把你領上歧路。如果是條土路,他們也許會濺起些泥塵蒙蔽你的耳目。因此探索真相時不要只信人言。不要相信標籖。要修定,直到你親自證得知見。只有那時它才是洞見。只有那時它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