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住呼吸與禅定開示 禅定開示

  禅定開示[19]

  呼吸禅定入門

  1957年9月27日

   禅修包括叁個重要的部分: 尋想、覺知、呼吸。這叁個部分,都必須隨時緊密結合。不要讓任何一個脫離其余。『尋想』的意思是,隨著呼吸,默想『佛陀』。『覺知』的意思是,對出息入息有覺知。只有當尋想與覺知時時刻刻與呼吸牢系在一起時,你才能說,自己是在禅修。

   出入息是身體最重要的部分。換句話說,(1) 它好比大地,支撐世上的一切。(2) 它好比梁桁,使樓層牢固不散。(3) 它好比木板、紙張: 我們入息時默想『佛』,就好比用手在木板上擦一遍; 出息時默想『陀』,好比再擦一遍。每擦一遍,必然有塵粒沾在手上,因此,如果我們來來回回不停地擦,那塊板就會變得光亮起來。等到它光滑明亮時,我們會在上面看見自己的映像。這正是我們尋想的果報。不過,我們若是擦起來漫不經心,不要說木板,連鏡子這樣擦也看不清。

   換個說法,呼吸又好比一張紙。我們入息時默想『佛』,就好比拿起一支鉛筆在紙上寫一個字。連續寫下去,以後就可以讀一讀寫成的字句。可是如果我們的心,不能夠一直跟著呼吸,那就好比一時寫對、一時寫錯,雜亂無章。那張紙不管有多大,整張紙還是一片雜亂。寫了些什麼,說的是什麼,我們不可能讀懂。

   不過,如果我們用心,把呼吸[氣]當成一張紙,就可以在上面書寫凡是自己想寫的訊息,同時也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比方說,尋想『佛』[的動作] ,就像是把一支筆拿到紙上。它會給我們帶來知識。即便停止書寫後,我們仍然得益。不過,要是寫字時不真正用心,就會字不像字。如果我們這樣畫人,也不像個人;畫動物,也不像動物。

  * * *

   開始學寫字時,我們得用粉筆,因爲粉筆粗大,易寫易擦。這就好比尋想『佛陀』。一旦學習有了進步,我們就可以用鉛筆了,因爲鉛筆的筆迹清晰持久。比方說,『父親在哪裏

  』是一句知識。如果我們只能讀出個別字,好比『父』或者『哪』,就不能真正算是知識。因此我們把粉筆扔開,換句話說,不必重複『佛陀』了。我們隨著呼吸,用自己評估[vicāra] 的力量去看: 入息是否良好

  出息是否良好

   什麼樣的呼吸比較舒適

   什麼樣的呼吸不舒適

   接下來我們對呼吸[氣] 作糾正、調整。選擇看上去良好的呼吸方式,接下來觀察它是否給身體帶來安適感。如果是,要使那股安適感保持穩定,對它加以利用。當它真正良好時,利益將會升起,完善我們的知見。一旦獲得了知見,就可以擦去筆記本上的鉛筆印了,因爲我們已經看見了自己的業報。回家時,可以把我們的知見帶回去,作爲家庭功課。在家裏時,可以自己修,在寺院時,可以連續修。

   因此,呼吸[氣]好比一張紙,心好比一個人,知識好比一紙筆記: 哪怕就這麼多,也可以作爲標准了。如果我們只用心于這叁件事——尋想、覺知、呼吸——我們就會在內心升起知見,這種知見無邊無界,是無可言傳的。

  --------------------------------------------------------------------------------

  [19] 本書到此爲止的前半部分爲阿姜李的文稿。據坦尼沙羅長老,後半部分是阿姜李對正在坐禅的修行者的開示記錄,有時尊者是針對其中的個別人反複比喻輔導,有時又轉換開示對象。讀者應了解,這部分內容有其專指聽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