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少做起 佛像

  佛像

  An Image of the Buddha

  1958年8月31日

  我們的功德: 怎樣做才真正有功德

   今天做功德,我要每個人下決心,在心裏造一尊佛保護自己,因爲佛陀們比世界上任何其它事物更神聖、更超凡。他們會保護我們、幫助我們超越各種危險與苦。巴利經誦中告訴我們:“Sabba-dukkha sabba-bhaya sabba-roga vinassantu”,意思是,一切苦、一切危險、一切病,藉佛、法、僧之力得以摧毀。

  凡是有了內在之佛的人,便得到護佑,免受這叁大畏懼。(1)畏懼苦,即懼怕生老病死。佛陀對那些東西毫不懼怕,因爲他已經把它們趕走了。(2)畏懼各種危險,比如罪犯 :誰想盜竊貴重珍品,佛陀一點不怕。因爲他的貴重珍品,沒有人能偷走。至于火災之危,別說房子著火、核彈轟炸,就算大劫來臨,全世界燒起來,他也不驚不懼。水災之危: 即使大水淹了地球,水勢高升,他也不會發愁。饑荒、幹旱、蟲害之危: 也不會讓他吃苦、受苦。(3)各種色身疾病也不會使他懼怕。看著你面前的佛像: 他怕什麼危險

   危險從哪裏來

   無論誰對他做什麼,他只是一動不動坐在那裏,什麼也不怕。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應該在內心造一座佛,挂在脖子上,隨處保護我們無畏無懼。

  那麼,人們造佛像時該怎麼做

   首先要造一個佛像外模,美觀、勻稱。接著加熱,直到高溫燒透。之後人們把熔化的金屬注入外模,冷卻。等到徹底冷卻後把外模卸下,只留佛像。不過那時的形象依然粗糙、不美觀。必須打磨,直到反光清晰,或者人們塗上油彩、敷上金葉。只有那時,佛像才算如願完成。

  因此,我們既染要在內心造一尊佛像,首先要加熱外模,之後澆入金屬。在這裏,色身是你的鑄模; 你的心是高明的工匠。我要大家把心意放在造一座內在佛像上。誰有最美觀的佛像,取決于每個工匠的鍛鑄技藝與才能。

  怎樣加熱鑄模呢

   要藉著坐禅: 右腿放在左腿上,掌心朝上放在腿上,右手放在左手上。身體坐直,不要前倚後仰,或者朝邊上傾斜。如果外模重心不穩,你的佛像也會重心不穩。下一步是,把你的念住固定在呼吸上,隨著入息想著“哺”。隨著出息,想著“哆”。只專注于呼吸。不要想其它,好比你把空氣推進風爐加熱模子。如果你的念住不能守著呼吸──忘記了、走神了、去想其它事,就好比你的氣泵壞了。火不旺,外模燒不透。如果它沒有燒透,你把熔化的金屬澆進去,模子開裂,金屬漏得到處都是。因此,你要小心不讓鑄模裂開,也要確保氣泵不損壞。換句話說,不停地看守念住,不讓它走神、忘失。

  現在,我們談談怎樣融化你的金屬──銅、金、銀、凡是你打算用的佛像材料。人們造佛像時,必須燒熔金屬材料,除去斑點、雜質,留下提純了的金屬。只有那時才用來鑄像。同樣,我們必須從內心斬斷一切作爲障礙的觀念與偏見。五蓋好比混在金子裏的雜質。如果不化開來,從心裏除去,佛像不會如我們所期望那樣完美、有力量。它會有斑點,到處是洞。放在供壇上,不會激勵人心。你想送人,也沒人要。因此,你的高明工匠必須──這很關鍵──極其細心、慎密,不要粗心大意; 要協調努力,提純那塊金屬。換句話說,你要把過去、未來的觀念統統刷到一邊,只留著當下: 也就是呼吸。只對呼吸有覺知。當你的外模燒透(指的是: 你對全身有警覺),你的氣泵功能正常(指念住穩定強大),你的金屬純淨無雜質(指心不存五蓋),那樣你造的佛像才會美觀、滿意。

  在內心造佛像,意味著坐下來禅定,在內心升起甯靜、寂止。心甯靜時,色身也甯靜。喜感,即身心的充足感,會在內心升起(念住充滿色身,知覺也充滿色身)。喜感充足時,會讓位給樂感。樂感多時,心變得清晰、明亮。心的明亮感乃是解脫的智識。你會看見色身的真相,它只是四元素──地、水、火、風,不是你的、不是任何人的。它是無常、苦。這會使你升起一種厭離與不熱衷感,于是便放下了心理、色身的造作過程,你知道那裏沒有什麼實質。你可以把身與心分離開來。

  那時,心便從拖著色身走動的重負中解脫出來。成了自由、輕松、自在的心。你無論朝哪邊看,都開放著──好比你把家裏的地板、牆壁、屋頂都搬開。你朝下看,看見了大地。朝上看,看見了星空。朝四周看,沒有什麼阻擋你的視線。你看任何事一清二楚。朝西看,看見苦聖谛。朝南看,看見苦因。朝東看,看見苦的止息。朝北看,看見了聖道。如果能這樣看,你就值一整塊錢了,也就是說值齊了整四個二十五分幣。如果你能夠多次得著這些二十五分幣,你就成了富人──有著尊貴的寶藏。你就從貧窮中解脫了。

  凡有尊貴寶藏的人,稱爲聖者。聖者是那些看見了四聖谛的人。凡是看見四聖谛的人,就可以說在內心看見了佛陀,我們便有了護佑,不再落入困境。我們只會繼續朝越來越高處走。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大家一有機會,都應該藉修習禅定,在內心造佛像。

  另一種在內心造佛像的方式是連續作不淨觀,如經誦所說: Ayam kho me kayo:我的這個色身。Uddham padatala:從腳趾到頭頂,象什麼

   Addho kesamatthaka:從頭頂到腳趾,象什麼

   Tacapariyanto:在這個麻袋裏,有什麼貴重品

  覆蓋色身的皮膚,好比裝滿各種雜物的麻袋。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個袋子裏有什麼了不得的貴重品。從肋骨開始,心、肝、肺、腸、胃裏的食物,接著,腸、血、膽汁、淋巴、尿液。這是些什麼可愛的珍品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的身體,會看見這裏除了四種惡趣,什麼好東西也沒有。

  第一個惡趣是動物界: 也就是生活在我們腸胃、血液、毛孔裏的一切蠕蟲與細菌。只要那裏有食物,它們總會跟我們住在一起,拼命繁殖,讓我們生病。在體外,有跳蚤與虱子。它們喜歡跟那些不會保持清潔的人一起住,使他們皮膚紅腫、酸痛。那些生活在血管、毛孔裏的生靈,則會使我們生皮炎、感染症。

  第二個惡趣是餓鬼界,也就是體內的地、水、火、風。它們先是太冷、然後太熱、接著病了、再想吃這吃那。我們必須不停地爲它們服務,到處找東西給它們吃,從來沒功夫停下來歇一歇。它們從來沒有夠的時候──就象餓鬼,死後挨餓,沒人給他們東西吃。這些元素不停地糾纏你,無論怎麼做,永遠不能讓它們高興。先是食物太燙,于是你加冰。接著太涼,于是你放回竈上。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四元素不平衡,時好時壞,永遠達不到正常狀態,使我們以各種形式受苦。

  第叁個惡趣是怒魔界[修羅界]。有時我們生病或者失去理智,不著一物,光著身體到處跑,好象給怒魔附體一樣。有的人經曆手術,拿掉這個、切掉那個、吸走這個,于是揮著手,淒慘地呻吟。有的人太窮了,沒東西吃,瘦得只剩肋骨、眼球,象怒魔一樣苦,他們看不見世界的光明。

  第四個惡趣是地獄。地獄是那些惡業深重的生靈之家,它們給火烤、給紅熱的鐵釘戳、給荊棘紮。我們吃肉時,動物給殺死、煮熟了,到我們的胃裏集合,之後在體內消化,數目有多少。如果你去數一數,會有整整一個雞圈的雞、成群的牛、半個海裏的魚。我們的胃不大,可無論你吃多少,永不滿足。你還得給它吃熱的,好似地獄的居民,必須得生活在火焰裏。沒有火,不能活。因此就有一個大銅炒鍋給他們用。我們吃掉的所有生靈,都在我們的胃這個大銅炒鍋裏聚集起來,給消化之火吞沒,然後對我們作祟: 它們的力量貫穿我們的血液,升起貪、嗔、癡,使我們扭來扭去,也象在地獄之火裏燒烤一般。

  因此,看一看這個身體。它真是你的嗎

   它從哪裏來

   它是誰的

   無論你怎樣照顧它,它不會長久跟著你。它必須回歸來處:地、水、火、風。它跟你呆一陣,完全是因爲有呼吸。呼吸不存在時,它開始腐爛,那時沒人會要它。你走時不能帶它走,沒有人帶著他的胳膊、腿、手腳一起走。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說,色身非我。它屬于世間。而心,它是行善行惡者,隨著業力輪回。心是不死的。是它在經曆著一切喜與痛。

  因此,你意識到這一點時,便要盡量爲自己的緣故多做好事。佛陀同情我們,這般教導我們,可是我們對自己卻沒多少同情心。甯可讓自己滿心是苦。其他人教我們,是不能跟自己教自己相比的,因爲別人只能偶爾教一下。成爲動物、人、天神、或者涅槃的可能性,都在我們自身,因此我們必須選擇要成爲什麼。

  你作的功德,將來走時,會跟著你。這就是爲什麼佛陀教導我們禅定,觀想色身,升起離欲。它是無常、苦、非我。你借用它一陣,然後得還回去。色身不屬于心,心也不屬于色身。它們是相互依賴的不同事物。你能夠看見這點時,便不再有擔憂與粘著。你可以放下色身。這叁大堆鏽物──自我觀念、對戒律與修持的執取、對聖道的疑惑[我見、戒禁取見、疑見],會從你內心脫落。你看見一切善惡來自于心。心地清淨,是世上最高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