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東道主
Playing Host
1956年9月27日
你坐下來禅定時,要告訴自己,色身好比你的家。你隨著呼吸重複“哺哆”這個詞時,好比延請一位比丘來家裏。人們把比丘請來家時,怎樣的行爲才算有禮呢
(1)必須准備地方請他坐下。(2)爲他提供好飯菜、好茶水。(3)與他交談。
我們禅定時,“准備地方坐下”的意思是,隨著入息、想著“哺”,隨著出息、想著“哆”。如果我們這般有念住,“哺哆”會一直舒適地與呼吸守在一起。我們的念頭每一次從呼吸上溜開,就好比在客座上撕一道口子。准備座位前,你不要忘記先把地方掃幹淨。換句話說,你開始時,作深長吸氣,之後全部呼出,這樣做兩叁次。之後逐漸讓呼吸一點一點輕松起來,直到有恰好舒適之感。然後開始把“哺哆”與呼吸結合起來。這樣做時,訪客比丘就會來到你家裏。現在,你要確保與他守在一起。不要跑到別處去。如果你的心出去跟外界過去、未來的觀念混在一起,就好比你把那位比丘請到家裏,自己卻跑了,這樣實在很無禮。
那位比丘在你准備好的客座上坐下後,你必須供給他好飯好菜與茶水,找些好話題交談。這裏的好飯菜,是指動機、感官接觸、與覺知[或譯思食、觸食、識食]。動機這個食物,是指你調整呼吸的方式,要讓身與心同時舒適。比方說,你有觀察力,看見哪種呼吸有益于身體、哪種不利。什麼樣的入息、出息有輕松感
快入息、快出息感覺好嗎
慢入息、慢出息感覺怎樣
你必須試驗,然後嘗一嘗做好的食物。這是一種心的食物。這就是爲什麼與呼吸在一起的意念稱爲動機食物。當你調整呼吸,到了感覺舒適、有序的地步,就會升起一種滿足、自在感。那時候才可以說,你爲訪客比丘提供了食物、並且是營養食物。等他吃完後,會誦經祝你安甯、幸福、免遭苦痛。如常言說,佛力祛苦。換句話說,你適度調整呼吸時,色身之痛會消失。即使有些也許不消失,它們不會影響心。不過內心的苦痛,都會消失。等心清涼下來,會有自在感──安靜、綻放、明亮。
常言說,法力祛危。進入色身的各種形式的魔羅,比如五蘊之痛,都會消失。心免受危險與敵意。
常言又說,僧力祛病: 各種形式的心病──憂、愁、悲、戚、慘,都會消失。你這樣請了這位比丘來家裏,提供飯菜,他會給你叁種護持: 避開苦痛、避開危險、避開疾病。這就是訪客比丘給你的福佑。但是如果你請了比丘來家裏,自己卻跑出去了──換句話說,如果你忘記呼吸,周旋于外在念頭之間,那是極其無禮的,那位比丘也會處于困境,好比你請他來家,卻忘了給他做飯。因此,如果你不關心呼吸,不真心歡迎比丘來家裏,就不會得到這樣的護佑。
邀一位比丘來家的最後一部分,是同他交談。等他吃完了,你與他談話。這就代表尋想、評估、喜、樂、一心這些因素。你把體內所有六種呼吸能量連接起來,讓它們相互流動,就好比架起了電話線。如果線路通暢,你可以聽見世界各處人們在講什麼。線路斷了,連不遠的曼谷,人們在說什麼你也不知道。因此,當你保持線路狀態良好時,可以聽見任何地方所說的任何事。心這般安住于第一禅那時,就好比訪客比丘在同你談,你在同他談。你們談的都是法。這樣你會有好心情。時間長了,你感覺好到甚至不想吃東西。這就是喜: 色身有滿足感。同時,心免受幹擾,有樂感。哪裏有樂感,你便關注那一點: 這是一心。
你這樣歡迎訪問比丘時,他會不斷地來看你。無論你去哪裏,他會找到你。即使你留在深山野林裏,需要什麼,他也會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