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股繩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1959年8月19日
如果你從來不曾作過禅定,那麼只需了解這兩個簡易原則。(1)想著佛陀的品質。(2)把它們帶入你的內心。這個意思是,要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不要忘記它,不要讓自己受幹擾。
不忘記呼吸的意思是,始終對出入呼吸有念住。不受幹擾的意思是,不要抓住任何其它事去想。如果心念集中,但你在想其它事,那不叫正定。你的念住必須保持在工作範圍裏,換句話說,要意守呼吸。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使它緊繃、或者屏住呼吸。要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是扔下或者按下,它不會壓扁開裂。這樣你的禅定進展就順利。
呼吸是一件事,念住是另一回事,你的覺知又是一回事。你必須把這叁件事擰在一起,不讓它們相互分開。換句話說,你的覺知必須隨著念住,想著呼吸。你的覺知與念住,同時又必須守著呼吸。只有那時你才可以說,這些是禅定的因素。
當你把這叁件事擰成一股繩時,要把覺知集中在觀察出入呼吸上,看它是不是舒適,是闊展還是有限製、是寬還是窄。哪種方式感覺舒適,就繼續那樣呼吸。如果不舒服,要不停地改變,直到舒適爲止。
如果你過于強迫心智,它必然會彈開。如果你過于放松,它會迷失。因此試著以適當的方式照料它。重要一點在于,你的念住與警覺必須慎密,在整個呼吸過程中進行調整。不要讓心流出去追逐其它念頭。
念住好比一個清醒著的活人。如果心失了念住,好比我們在墳地跟屍體睡在一起。除了臭味與恐懼,什麼也沒有。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要學習隨時對自己在當下有念住。切斷一切關于過去、未來的念頭,不去抓緊、思考,因爲這些事好比妖魔鬼怪,有欺騙性與迷惑性。它們浪費時間,把你往下拉扯。因此只關注呼吸,因爲呼吸給我們生命,把我們引向更高的快樂。
念住好比一塊魔皂,在擦著呼吸。警覺則是另一塊魔皂,在擦著心。如果你不停地隨著呼吸,有念住、有警覺,你的身與心會有價值、純淨起來,只要你活在世上,會有自在;你死時,不會經受困難。
如果心念集中,但是忘記呼吸,去想其它事,那叫妄定。如果心因爲睡著而放下一部分五蓋,比方感官之欲,那是妄解脫。只有心堅定地集中于念住與呼吸,才是處于正定。只有心聰明地看穿五蓋的把戲,放下它們,才稱爲正解脫。
如果念住與警覺在心中持久地確立起來,我們的見就會正直、我們的定才是正定,好比兩道光柱相遇: 升起明辨之光。有時候,明辨在心裏只升起一小會,卻可以滅除巨大的雜染。譬如,它可以放下一切執取之蘊。它可以藉放下色身,舍棄自我觀念; 藉放下感受,舍棄對修持與戒律教條的執取;藉放下辨識、心理造作與意識[想,行,識],舍棄疑惑。
經裏教導我們,要藉著修持正定,培養這樣的明辨。即使它只升起一眨眼的工夫,也可以爲我們帶來許多、許多的善益。好比原子彈,體積雖小,卻可以給世界造成驚人的破壞。
從內心升起的明辨是難以描述的。它是丁點小的東西,不象在學校裏學了記住的知識。那就是爲什麼我們不能談論它。佛陀甚至爲比丘們製定了戒規,禁止他們談論自己的修行成就。因此我們無從了解他人是不是聖弟子。這件事由每一個聖弟子獨自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