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5· 佛陀對五蓋的比喻

  佛陀對五蓋的比喻

   “想象一缽水,其中摻著紫膠、雌黃、靛青、赭紅等染料,以至于一個視力好的人對著它觀察倒影,不能夠如實知見自己的面貌,同樣地,當一個人,住于爲感官欲望;所支配、爲感官欲望所製服的覺知時,感官欲望一旦升起, 他不知不見如實存在的逃脫,那麼他對于何者利己、利人、或者兩利,也不知不見。

   “想象一缽水在火中煮熱、沸騰、泛泡,以至于一個視力好的人對著它觀察倒影,不能夠如實知見自己的面貌,同樣地,當一個人,住于爲惡意所支配、爲惡意所製服的覺知時,惡意一旦升起,他不知不見如實存在的逃脫,那麼他對于何者利己、利人、或者兩利,也不知不見。

   “想象一缽水爲水藻與粘液所覆蓋,以至于一個視力好的人對著它觀察倒影,不能夠如實知見自己的面貌,同樣地,當一個人,住于爲昏睡所支配、爲昏睡所製服的覺知時,昏睡一旦升起,他不知不見如實存在的逃脫,那麼他對于何者利己、利人或者兩利,也不知不見。

   “想象一缽水爲風吹皺,爲漣漪擾動、覆蓋,以至于一個視力好的人對著它觀察倒影,不能夠如實知見自己的面貌,同樣地,當一個人,住于爲掉舉[焦躁不安]所支配、爲掉舉所製服的覺知時,掉舉一旦升起,他不知不見如實存在的逃脫,那麼他對于何者利己、利人、或者兩利,也不知不見。

   “想象一缽水被攪動,渾濁、泛泥、置于暗處,以至于一個視力好的人對著它觀察倒影,不能夠如實知見自己的面貌,同樣地,當一個人,住于爲疑所支配、爲疑所製服的覺知時,疑一旦升起,他不知不見如實存在的逃脫,那麼他對于何者利己、利人、或者兩利,也不知不見。”

  ——SN46.55(相應部,坦尼沙羅尊者英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