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盎古利馬喇的偈
除了在下述《長老偈》中他自己的說法外,關於盎古利馬喇的晚年並無其他記載。①這些偈(gatha)告訴我們,他獨自住在諸如森林、洞穴與山上等偏僻處,他終於在生命中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喜悅地度過他的日子。
有人曾放逸,改過勤修行;
好似出雲月,世界放光明。(Thag.871)
有人曾作惡,從善欲挽回;
好似出雲月,世界放光明。(Thag.872)
比庫尚年輕,修習佛教法;
好似出雲月,世界放光明。(Thag.873)
願敵谛聽法,願彼信佛法;
願敵近善友,親近說法人。②(Thag.874)
願敵常谛聽,彼宣忍辱法;
樂聞慈和音,奉行慈和法。(Thag.875)
我敵不害我,也不害他人;
護強弱衆生,令彼達安穩。(Thag.876)
水工引水流,箭工造箭直;
木工彎木材,智者調其心。(Thag.877)
調伏以鈎鞭,或以棍與杖;
然調伏我者,手中無鞭棍。(Thag.878)
我雖名「無害」,住昔甚危險;
今名實相符:不害諸衆生。(Thag.879)
昔日爲盜匪,人皆稱「指鬘」;
得度越瀑流,我才皈依佛。(Thag.880)
昔日手染血,人皆稱「指鬘」;
我見皈依處,心斷除結使。(Thag.881)
品劣行諸惡,將墮入惡趣;
而今無欠債,平靜用飯食。(Thag.882)
無智癡愚輩,沈迷於放逸;
智者重精進,護德如財寶。(Thag.883)
切莫行放逸,亦莫嗜欲樂;
精進禅修者,得無上之樂。(Thag.884)
抉擇願樂住,彼並非惡作;
於所知諸法,吾已達最勝。(Thag.885)
抉擇願樂住,彼並非惡作;
吾已達叁明,完成佛所教。(Thag.886)
昔住樹林下,或住山洞中,
無論往何處,吾心總不安。(Thag.887)
今安樂作息,歡喜度此生。
解脫魔陷井,得吾師恩賜。(Thag.888)
昔吾梵志種,高淨雙親生;
今吾世尊子,法王爲吾師。(Thag.889)
持戒護根門,斷貪離系縛;
苦根已吐出,達到諸漏盡。(Thag.890)
善服侍大師,佛囑皆完成;
重擔已放下,不複受後有。(Thag.891)
原注
①871-872偈相當於《法句經》172-173頌;873偈相當於《法句經》382頌;877偈相當於《法句經》80頌;883-884偈相當於《法句經》26-27頌(有些微差異)。
②注釋書說,盎古利馬喇是在托缽受傷之後,說874-876偈。
編注:
漢譯:中部 86.鴦掘摩經(元亨寺漢譯版)
英譯:Angulimala Sutta: About Angulimala (MN 86 PTS: M ii 97 translated from the Pali by Thanissaro Bhikkhu)
巴利語原版:86 Angulimala suttam(Suttantapitake Majjhimanikayo Majjhimapannasako 4. Rajavaggo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