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七部 從殺人魔到聖者之路 盎古利馬喇 第叁章 「生在聖者家族」

  第叁章 「生在聖者家族」

  實語誓言助女人順産

  有一次,盎古利馬喇在托缽時,看見一個女人難産。他的悲心油然而生,心想:「衆生真苦!他們真苦!」他回到寺院向世尊報告此事,世尊對他說:「盎古利馬喇!你進沙瓦提城(Savatthi)去對那個女人說:『姐妹!從我出生,回想起來,我從不曾蓄意殺生。藉由這個事實,願你順利,並願你的嬰兒平安!』」

  但盎古利馬喇質疑:「世尊!我如果那麼說,豈不是妄語嗎?因爲我以前曾蓄意殺生。」

  「那麼盎古利馬喇,對那個女人說:『姐妹!從我出生在聖者家族,回想起來,我從不曾蓄意殺生。藉由這個事實,願你順利,並且願你的嬰兒平安!』」

  盎古利馬喇之前對那個女人說過會再回來,因此人們在女人房間裝上簾子,在簾子的另一邊擺了張椅子要給比庫坐。當盎古利馬喇抵達那個女人家時,他作了佛陀所教的「實語誓言」。他的話確實是真的,因爲當佛陀爲他剃度時,成爲比庫的他就已在聖者家族出生,那是精神上的重生。這個心靈的轉化使他有力量助人與治療,這力量比他從前傷害與破壞的力量更強大。就這樣,透過他誓言的力量,母子都很平安。

  佛陀爲何指導盎古利馬喇使用實語力量?

  通常,佛陀不會從事「起死回生」或「心靈治療」,他知道那些重新活過來的人有一天還是會死。當他教導衆生無死實相與獲得它的方法時,他顯示了更大的慈悲。但爲何佛陀在盎古利馬喇的例子中要破例,指導他爲了治療的目的而使用實語的力量呢?以下是古代老師們的反省,記載在《盎古利馬喇經》的注釋書中:

  有些人可能會問:「世尊爲何要讓一個比庫去做醫生的工作呢?」對此我們回答:佛陀不是做那種事,如實行並非醫療行爲,那是在反省過自己的德行後所作的。世尊知道盎古利馬喇一直都無法乞得食物,因爲人們害怕他,看見他就趕快跑開。

  在那種情況下,爲了幫助他,他讓盎古利馬喇展現如實行。如此一來人們會想:「生起慈心之後,如今長老盎古利馬喇藉由如實行,可以爲人們帶來平安。」他們不會再怕他。這樣盎古利馬喇才能乞得食物,才有能力去做比庫的分內之事。

  在此之前,盎古利馬喇一直都無法將心專注在他基本的禅修主題上。雖然他日夜修行,但眼前總會出現過去在叢林中殺人的畫面。他聽到他們的哀號:「讓我活下去,我的主人!我是個窮人,有許多小孩要撫養!」他看見他們因爲害怕而手腳慌亂。當他面對這些記憶時,深切的自責緊緊抓住他,令他坐立難安。因此,世尊讓他對自己的心靈重生展現這項如實行。他想要讓盎古利馬喇知道他「生」爲比庫後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以便激勵他,增強他的智見而達到阿拉漢果(arahant)。

  事後證明此事對盎古利馬喇幫助很大,而他也不負佛陀所托完成使命,以這個最佳方式表達對佛陀的感激:

  不久以後,獨居、退隱、精進與堅定,盎古利馬喇尊者以觀智親自證悟,當下進入與安住於最高聖果上,由此完成聖弟子出家的目的。他自知:「此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後有。」盎古利馬喇成爲一位阿拉漢(arahant)。

  承受因果業報

  最後,他完全契合最早的名字阿辛薩迦——無害者。由於上次難産女人的事,多數人對他的內在轉化已有信心,因此當他在沙瓦提城(Savatthi)托缽乞食時,已不乏支持者。然而,少數心懷怨恨者,仍無法忘記盎古利馬喇大盜應爲他們的親人之死負責。由於無法透過法律來報複,他們遂私下在盎古利馬喇行腳托缽時,以棍棒與石塊攻擊他。他們的襲擊一定很粗暴,因爲當他回到佛陀身邊之時已遍體鱗傷,頭上鮮血直流,缽被擊碎,外衣也被撕破了。「忍耐,梵志①!忍耐,梵志!你如今所受的報應,原來可能得在地獄中被折磨數年、數百年或數千年。」

  身爲阿拉漢(arahant),盎古利馬喇的心意堅定不動;但他的身體——往昔的業果與象征,仍受到先前惡行的影響。即使佛陀本人,由於前世的業報,手(譯按:或是腳)也被邪惡的堂弟疊瓦達答(Devadatta)弄成輕傷。②兩位大弟子的身體也被施暴:沙利子(Sariputta)的頭被亞卡(yakkha)擊打,而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則遭殘忍謀殺。③如果連這叁位大人物都無法免除身體的傷害,此世造了那麼多惡業的盎古利馬喇,又如何能逃脫這種命運呢?

  然而,受打擊的只是他的身體而非心,身爲阿拉漢(arahant)的他,心依然安穩,無須他人的安慰或鼓勵。因此,佛陀的話應理解爲一種提醒,提醒他仍必須承受相續的因果業報,但他內心的轉化將能大幅改善它。

  譯注:

  ①梵志:是指志求生於梵天者、在家的婆羅門或一切外道出家人。有時佛陀借用也指阿拉漢(arahant),《增支部》中說:「無欲無恚者,去愚無有癡,漏盡阿拉漢,是謂名梵志。」

  ②疊瓦達答(Devadatta,古譯:提婆達多)因爲想作「新佛」、立「新教」,曾推石下山要壓死佛陀,卻被佛陀閃身躲過,只傷了腳。後來又在路上埋伏二頭瘋象殺害佛陀,但佛陀製伏了它們。經律上一致記載,疊瓦達答(Devadatta)造成憎團的分裂,命終墮入大地獄中。

  沙利子(Sariputta,古譯:舍利弗)有次坐在曠野中禅修,一個亞卡(yakkha,古譯:夜叉)惡意地在他頭上狠狠地打了一下,但由於他正進入深定中,所以並未感到痛苦。

  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古譯:大目健連)因度化很多信徒,而遭外道憎恨,唆使匪徒謀殺,這是源於他過去世曾殺害父母所造的可怕惡業。

  詳見巴利佛典[佛陀的聖弟子傳](1)《佛法大將沙利子.神通大師馬哈摩嘎喇那》,頁115-117與頁230-23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