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的叁種調控之行禅

  心的叁種調控之行禅

   行禅

  你可否想象牽涉到行走的活動範疇嗎?你走去上班,作行走運動、觀光、走去用晚餐、走去方便,以及許多有趣及不適當提及的東西。

  但當你在晨光裏在偏僻的海灘上散步的感受與思緒,可就與你走向牙醫的椅子上時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全部在心境裏。請注意,這心境能斷定你將有什麼作爲及生活的際遇。你若很不留心的行走,你最終可能走入醫院或墳墓。當然,在這時代許多人都減少了行走,他們以車代步。乘著這新科技所賜予的速度,你也許須付出更多的正念來確保安全。讓我給你一些關于行禅的修習指示:

  ·要學習以正念去行禅,你需要找一個甯靜的地方。長度大約需叁十尺。它最好是清潔,平直的地方,同時周圍沒有人在注視著你的活動。要不然,能有十步的距離也行了。

  ·首先,你必須在心中生起對自己站勢的覺醒。這不是想象,而是感覺身體的真實情況(如實地感覺身體)那張力。紮實感,也許有些擺動。輕松地保傳挺直的姿態。雙手相握以保持平靜。你可閉上眼睛,及讓心自在、平靜、輕松及快樂。學習放開你所有的問題與思維。它們不值得你老是攀緣住。讓心歇一歇。就只活在當下及保持覺醒。

  ·接著,在攝心靜氣之後,開始行走。注意走著的足步下端,小腿之下。眼睛開著,自在地以你感到最舒適最輕松的速度行走。爲了幫助把心專注在足部、你可在心裏默念“右,左”或“走”、“走”或你所喜愛的任何字眼。記得,不要想,只把心專注在當下。

  ·到了轉身的時候,注意轉身的動作。

  ·每當注意力溜去思維時,你便必須喚回你的醒覺,正念地觀“想”,然後回去觀照腳步。如果緊張感或苦悶冒出來,你便必須停下腳步,以同樣的方式喚回醒覺。站著有正念地觀“緊張感”或苦悶,才繼續行禅。

  ·我規勸修行者以心能跟得上的節奏行走。心一旦跟上了,行禅便如行雲流水般順暢。這時便保持這節奏。

  ·當你覺得較平靜或有些疲倦時,放慢你的步伐,同時身心皆更輕松地行走。那些能如此得定的人能行禅一小時,卻仿佛只度過一分鍾時光一樣。他們感覺上似乎輕飄飄地在雲上行走一樣。你可因此覺得非常喜悅。

  ·可是,有一點要補充的是,當你感到真正輕松自在時,讓心保持熱切覺醒地觀注步伐。嘗試去感覺那種種流水般延綿的感覺——緊,推與拉的力量,輕或重,及腳底觸地時的接觸。

  ·爲了讓初學者在這方面都有更敏銳的知覺,導師們發明一套把每個步伐分成二到六個階段來觀察的方法。雖然對多數人來說,叁個階段也足夠,它卻能在修習者具足有關條件時逐步增加。

  ·在精修或正式的禅修期間,標准的做法是做一小時行禅,其中再分作叁個階段——首二十分鍾是一步禅,次二十分鍾是二步禅,剩余的二十分鍾是叁步禅(加起來共一小時)。

  ·這麼做的用意是要讓心達致更專注的醒覺,這能通過放緩步伐及作更透徹的觀照來達致。能引發最多正念的行禅方式便是最恰當的行禅法。

  ·從一個到六個部分的行禅法如下:

  右 - 左

  提起,踏下

  提起,推前,踏下

  (腳跟)上升,提起,推前,踏下。

  上升,提起,推前,降低,踏下。

  上升,提起,推前,降低,踏步,下壓。

  (請參考A圖的各種行禅步驟)

  ·禅者在仔細觀察一個步伐裏的每個部分,將能發覺到其中的感覺或力量。他能實實在在地體驗它那生滅流逝的緊迫力、推前的力量或踏下時硬感的散播。

  ·整體而言,每一段行禅前生起的動機,以及停、轉之動機,亦須以正念去觀照。

  ·你若能這麼做,你可能達致一個完全忘我的狀態,所剩余的也只是醒覺與其目標的過程而已。這時你已開始了內修的曆程,走向認識我們真正是誰,是什麼本性的道路。那時一切因無明而起的與實相的矛盾——那一切苦痛之根將告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