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第一個煩惱:疑結
疑(vicikiccha)是指對叁寶的疑惑,即不信佛陀、法、僧叁寶,不受叁學,不信過去與未來世,不信因果業報的道理,對緣起法有疑心。它的特相是懷疑,作用是起動搖。現起是猶豫不決及有多種立場,近因是不如理作意。
要對治疑惑的叁步驟是:一,是要知心生疑惑;二,是以法治疑惑;叁,是要確實知道疑惑解除後于將來不再生起。
1. 知疑 修學的人應思惟所遇到的善知識,行爲端正嗎?戒定慧學如何?言行一致嗎?等方面,然後聽他講的道理,再比較觀察,對善知識的疑是有必要的,這對接下來的修行關系重大。
對佛陀法的疑惑主要是懷疑叁寶、過未現叁世、業報、能否證果等。在[雜阿含715經]中世尊說:é何等爲疑蓋食(原因)?有叁世,何等爲叁?謂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于過去世猶豫,未來世猶豫,現在世猶豫,于彼起不正思惟,未起疑蓋令起,已起疑蓋能令增廣,是名疑蓋食。
這是針對叁世的疑惑。它是很嚴重的,因爲它是邪見的關系。可惜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卻對指正他的人起排斥的念頭,浪費口舌于無利益的辯論。
在往後的修行路上,心中所生的疑惑會是很多的,有時能夠問人或自己解除,有些就連善知識都解決不了,要自己慢慢修,過一段日子,慢慢解開疑結。我們要知道,證阿羅漢果的人是很少的,若他/她是僧尼,因爲出家戒的關系,是不會對人宣布的。若他/她是在家衆,他/她看到出家衆都默而不宣,他/她會向人宣布嗎?宣布了又有誰會相信呢? 2. 破疑 依[相應部.覺支相應]所舉的有四種破疑法:即是疑時思惟對證(1) 依善不善法,(2) 呵責無呵責法,(3) 劣勝法,(4) 黑白法等;來如理思惟佛陀法,以防止新的疑惑生起,並滅除現有的疑惑。 此外,用以下六種方法也能消除疑惑:(1) 精通佛陀法;(2) 向有修學者詢問有關佛陀、法、僧的問題;(3) 透澈了解戒律;(4) 對佛陀、法、僧的真實性建立信心;(5) 結交善知識;(6) 討論有助于滅除疑惑的適當言論。
根據[雜阿含715經]裏佛陀說:é何等爲疑蓋不食 (不生起)?彼緣起法思惟,未生疑蓋不起,已生疑蓋令滅,是名疑蓋不食。
初修行者若不能修定也無妨,雖然禅定時純淨的心對觀禅有幫助。觀照因果的法則是要明白造業與果報的關系,這樣能對緣起法有些認識,當一個人對緣起法了解後,就能對叁寶,緣起法與生死輪回的疑惑消除掉。這是須陀洹道要斷的叁結之一。當一個人澈底斷除了疑惑,他會知道涅槃是有的,佛陀是證悟的聖者,也知道佛陀所宣示的法是真實的,戒的確有必要也必須持守,八聖道是去向涅槃之道,也相信世上有修行人,以及有證悟的賢聖僧。
3. 無疑 依上述的十種方法消除了疑惑,一個行者心裏不生疑惑,並于未來永不生起。就算會生起,行者也能依正確的方法消除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