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修慈
法增比丘
我們應常思惟,既使我們無錢去做布施,我們也能做不必花錢的愛心布施,如何做呢?那即是親身做:
1.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布施。
2.好言施:向人說好話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3.善心施:爲人設想的心,體貼衆生的心的布施。
4.慈眼施:如觀音菩薩慈眼視衆生一般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5.身行施:樹立榜樣,親身做到,身體力行的去幫助他人。
6.讓座施:讓座位給需要的人的布施。
7.覺察施:不用問對方,以心覺察他人的心,並給予相當的方便的布施。
佛言:「勝者招怨恨,敗者生苦惱,寂者舍勝負,安住寂靜樂。熱無過貪欲,惡無過瞋恚,苦無過五蘊,樂無過寂滅(涅槃)。」([南傳法句經201,202偈])
佛言:「以慈製忿怒,以仁製粗暴,以施製悭吝,以實製虛假。」([南傳法句經223偈])
佛言:「無火熱如貪,無執緊如瞋,無網密如癡,無流急如愛。」([南傳法句經251偈])
佛言:「雜草毀田地,瞋恚毀世人,供養無瞋者,能得大果報。」([南傳法句經357偈])
佛言:「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北傳法句經405偈])
與人相處就如面對一面鏡子,你若對他苦著臉,他也會對你苦著臉;你若對他微笑,他也會對你微笑。因此佛說:「不應以怨報怨,應以慈回報怨,此乃萬古之常理。」佛又說:「以怨報怨,怨恨不能息;唯以慈回報怨,怨恨乃得息。」([南傳法句經5偈])對人變臉不能改變他人,只有使情況更糟,但是改變自己卻能改變一切,而且會越來越平順。
法增比丘,澳洲佛寶寺,11/6/2010
願衆生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