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的持守
許多的在家人,因爲害怕犯戒,不敢皈依持戒。若是不小心犯到,比如誤殺了螞蟻,若沒動念殺它,惡業並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嚴重。但是我們須對戒有了解。明白造惡業的情況或條件,我們才知犯戒或不犯戒。若你不能明暸殺生是壞事,是造惡業,那你只要想一想,若是你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會恐懼而想要逃命,既然你本身這樣愛惜自身,那又怎麼能夠去傷害他人或別的衆生呢?對於正念不強,常常犯戒者,應下定決心,從今以後不再犯它。應思惟犯戒造惡的苦果。佛說:「若人已作惡,不應數重犯,莫喜于作惡,積惡乃痛苦。若人已行善,應當數重作,歡喜于行善,積善乃安樂。」(《南傳法句經》117, 118偈) 善惡的果報是肯定的,行善種福者來生人中或生於天上,而造惡者最終自作自受,遭受畜生,餓鬼,或地獄之苦報。
佛對羅睺羅說:「羅睺羅!觀照自己的身,語,意業,應如何做
」
「任何未做的身業(語業,意業),欲做時,若做這身業(語業,意業),會給自己帶來苦果,會給他人帶來苦果,會給自他皆帶來苦果,不善巧,未調服,會帶來苦果的身業(語業,意業)。羅睺羅!觀照一下,任何未做的身業(語業,意業),欲做時,若做這身業(語業,意業),會給自己帶來苦果,會給他人帶來苦果,會給自他皆帶來苦果,不善巧,未調服,會帶來苦果的身業(語業,意業),就不應做。反過來,任何未做的身業(語業,意業),欲做時,若做這身業(語業,意業),不會給自己帶來苦果,不會給他人帶來苦果,不會給自他皆帶來苦果,善巧,調服,不會帶來苦果的身業(語業,意業),就應做。」(《芒果園羅睺羅經》MN61)所以做任何事,慢一點,想一下,然後才做,以免做錯。
在《南傳法句經》刀杖品裏佛言:「衆生畏刑罰,衆生皆畏死,以已推及人,不殺不教殺。衆生畏刑罰,衆生皆愛命,以已推及人,不殺不教殺。」其它如偷盜、邪淫、妄語、惡口、绮語、兩舌、喝酒、貪、瞋、癡等亦以同理來了解。若我們從佛所製的戒來看,在家五戒中,殺、盜、邪淫、妄語、飲酒幾乎全是因爲欲望而産生。我們若對欲望時時觀察思惟,必對佛爲何製戒有所省思。佛若不製戒,但說出離欲界,我們若決心要脫離輪回,也會自然而然的,爲了出離欲界,爲了行爲與思想的清淨而自己訂立戒條來遵守。平常的欲念是不善的,而邪惡的欲念更是不善的。我們要斷除平常的欲念,也要斷除邪惡的欲念。因此對瞋恚、怨恨、怨結、悭貪、愚癡、欺诳、谀谄、無慚、無愧、我慢、最上慢、貢高、放逸、豪貴、憎诤等都要斷。貪欲是不善的,執著更是不善的。我們要斷貪欲,也要斷執著。這才是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樂。順著法,次第學法,得通達,得覺悟,亦得涅槃。(見《中阿含》88經,《求法經》)
持戒波羅蜜是以思爲主要因素,它還包括叁離(離身惡行,離語惡行,離邪見),無貪,無瞋,無癡,念,慧,精進,諸心與心所。戒的相是防護人的身語業,使導向善處;它的作用是防範;它的現起是身語意之清淨,當智者省察戒時,會知覺它是清淨叁業;它的因是慚(羞于作惡)與愧(懼怕作惡),聽法是戒的遠因。
不殺害生命,不擅自拿走他人未經許可的東西,不邪淫(除夫婦的正淫外),這叁戒是世間正業。出世間正業,是一個行者證悟涅槃時所做的身叁妙行(不殺,不盜,不淫),其余身惡行也遠離並加以斷除,不行,不作,不去與境合,不去理會境所帶來的誘惑。當一個人遠離和斷除妄語,惡口,兩舌和绮語時,這是世間正語。當證悟涅槃時,其道智使其只說正語而不說邪語,拒絕所有不正當無義利而有害的言語。而行口妙行,說法語,發言真實,用詞友善,充滿意義與利益,說話照顧人、時、與地,無言時保持神聖的沈默。這是出世間正語。一位行者念苦、集、滅、道谛後,觀自己所念,觀察諸行及其過患,欲求涅槃,以求心能速得解脫,會依正見正思惟而舍離邪命以求正命,這是世間的正命。出世間的正命是當一個行者證悟涅槃後,以其道智滅除邪命的惡不善法,而有出世間正命。
以上的叁種正語,正業和正命是屬于戒學的範圍。
我們應注意不殺生的戒條,不要爲了口腹之欲而去殺生,但佛方便允許持戒比丘吃叁淨肉;即可吃不眼見被殺的動物的肉、不耳聽被殺的動物的肉、及不疑爲我而被殺的動物的肉,在家人若欲吃肉可以用這個準則。在《經集》小品第二經《葷腥經》裏佛說道:「世人不克製欲望,貪求美食,過混雜不凈的生活,信奉虛無,行爲不正,思想頑迷;這才是葷腥而非肉食。」其他的四戒也一樣。
當我們依持戒來清淨自己的身語業之後,自能離于貪和瞋,生起不顛倒的正見。是故佛說:「離于貪欲,不于他財他衆具(物品),作己有想,而生貪著。離于瞋恚,不作是念,撾打縛殺,爲作衆難。正見成就,不顛倒見,有施,有說報,有福。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父母,有衆生生,有世阿羅漢于此世他世,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雜阿含1039經》。)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裏記載﹕「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在《涅槃經》中佛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叁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無追悔。」「有福爲天人,非法受惡形(畜生,餓鬼,地獄衆生),聖人明獨見,常善承佛令。」(《北傳法句經》737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