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毛毛蟲變蝴蝶—獻給慈父的感恩與忏悔▪P3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單位來計算,什麼叫“光年”,就是光線跑一年的距離,我們知道光的速度是很快的,一秒鍾就可以跑30萬公裏,可繞地球好幾圈,這麼快的速度,得跑一年才能跑到的距離就叫一光年。這些星星和我們距離很遠,遠到它發出的光要跑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好幾億年,才能跑到地球來,你就可以體會宇宙有多大!”聽著爸爸的解釋,我一直看遙遠的天空,那天晚上爸爸把我的心忽然拉到遙遠的空間,遙遠的時間。實在講,他是教我“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意義的人,他教我體會無限的空間,無限的時間。他讓我想到:我們不去欣賞這麼廣大的宇宙,卻把眼光放在計較一些極不重要的小事上,實在好笑。但話又說回來,這麼廣大的空間,竟然可以透過小小的瞳孔去看見;這麼長久的時間,竟可以由刹那的心念去體會,這麼說來我們的心是不是最大的?華嚴經說:大和小可以互相包容,這個道理不太容易了解,爸爸那天教我看星就是引導我體會佛經的道理,我們小小的瞳孔可以收納廣大的虛空,我們刹那間的一念,可以包涵萬古的時間,這真是奇妙,但也很平常啊。平常的事中本來就有最奇妙的道理。有人常有一句口頭語說“受不了”,其實我們的心連這麼廣大的虛空都能包涵容納,那有什麼受不了呢!常講“受不了”的人,真是太小看自己的心了。如果認識到心的廣大無邊,就不會覺得受不了。

  每一件事都不能隨便做

  爸爸又告訴我,佛可以看見過去,未來,是很有道理的,那年爸爸是43歲,他就舉一個例子告訴我—假定一個星星,它和地球的距離是43光年,那麼我們現在見到的星光,是爸爸出生那年所發出的光,那光走了43年才走到地球讓我們看見,所以你現在所見的光,其實是它過去的光,它現在的光要43年之後才能走到地球,所以現在一刹那,其實包含了過去和未來......如果那顆星星上有人居住,那麼他們現在所見到的,就是43年前的地球,假設他們的眼睛有望遠鏡的功能,那麼他們所見就是爸爸出生那年的狀況,這並不是小說上的幻想,而是事實。爸爸又說我們如果做完一件事,從地球的時間而言,可以說是過去;但由另一個星球來看,可能是尚未開始;若又由另一個星球來,也許可以看到你正在做的過程;所以每一件事都不可以隨便做,雖然一切事可以說都是刹那刹那變化無常,但也可以說是永遠存在,常住不變。時間這個觀念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是隨空間、地點、隨人的心念在改變,如果你快樂就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如果痛苦就覺得慢。在小學四年級時,聽爸爸說這些話,我雖然不太懂,但很有興趣,心忽然間有打開向廣大虛空的感覺。後來讀佛經,知道佛經一向不記載某年某月某日,而只用“一時”這兩個字,這是因爲佛經是全宇宙通用的,而時間各地不同,所以采用某地時間並不妥當,總是當你的心智開拓到—能領會佛說的道理那個時候,就叫“一時”。佛經的道理也是永恒的,所以叫“一時”。

  還有佛說極樂世界人民可見過去未來,也可自在到各個世界,他們內心沒有時空的障礙,我聽了馬上能接受這事實和道理,說起來真要感謝爸爸的引導,是他教我看星星給我的啓示。

  菜瓜布的慈悲

  有一種慈悲,滋味是很甘甜,很柔軟又溫暖的,這種慈悲很容易使人感受到,也很容易令人歡喜感恩。但是有另外一種慈悲,是很深速的,可能要很久以後才能體會到。它的滋味,在初入口的時候,可以說很苦、很硬、纖維又很粗,幾乎叫人吞不下去。但是這種慈悲,可以鍛煉我們開發出另一種力量—就是讓我們以後吃什麼都覺得很甘甜、柔軟、又容易下咽。爸爸的慈悲,時常是像這一種,也可以說是像注射開刀般的慈悲,它是治病救命用的。有時我也形容它是“菜瓜布的慈悲。”因爲我這個鍋子上面有很多煩惱的黑鏽,希望我清淨的人,就拿出菜瓜布來幫我刷,剛剛刷下去的時候可能很痛又很苦,若能接受一番洗刷,也會恢複清淨,說真的,幫我們刷鍋子的人是很辛苦的。

  有人聽到這裏,就很認真慈悲提醒我,“現代有很多鍋子是強調絕對不能用菜瓜布去刷的”,使我體會到菜瓜布的慈悲,也是要對堅固耐刷而且質料無毒的鍋子,才能顯出效能來;又像開刀,也要體質堪受的人才能開,否則也只好放棄。爲什麼現代很多鍋子不能用菜爪布刷呢?因爲那種鍋子是經過表面處理,而有不沾鍋—就好像“不執著”的功能,但是裏面的質料卻是有毒的,如果一旦刷出傷痕,它就開始由那傷痕,大大沾鍋,大大執著起來,而且毒素也會釋放出來,用那鍋子煮食物,吃了容易中毒。我形容它叫“表裏不如一”的鍋子。現代很多人喜歡用那種鍋,也很多人喜歡堅持像那種鍋子的個性,那種鍋表面看起來很高級又不執著,和他在一起又只要用海綿,開始時很輕松,但是你要很注意,不能稍微得罪他,一旦刮了一個傷痕,從此以後一切表面良好的特色都會失掉,就開始放出毒素,開始黏鍋了。一旦刮出一個傷痕,那個鍋子就算報銷了。老實說,我很希望自己不要成爲那種鍋子,平時好洗不沾鍋當然是美德,但內部有毒就比較危險,如果連不小心刮一痕也不行,那實在太不堅固了。當然最好是無毒又不沾鍋又不生鏽的鍋子,那就可以不必用到“菜瓜布的慈悲”。但是我這口鍋子沒有那麼多美德,所以也只好麻煩菜瓜布辛苦幫忙刷啰。

  我學習慢慢去體會接受“菜瓜布的慈悲”,但是自己並不敢去做這種角色,因爲我不會分別鍋子的品質,萬一鍋子沒刷幹淨又刷出毒素來,那就麻煩了。

  在人生中吃了很多苦以後,才越深深感謝當時這份刷鍋、鍛煉的過程,如果爸爸讓我做一朵溫室裏的嬌花,那麼風一吹,雨一打我就會散開、爛掉,倒在地上哭了。幸好爸爸一向都會給我一些反面的逆境,給我打一些預防針,在打針的當時,雖然是會痛的,但是可以得到很長久的免疫力和健康。

  鐵錘會浮,你就會浮。

  雖然爸爸的教育,有時好像開刀、打針,但是有時候也是蠻有趣的:

  有一次我向他報告說我想要去學遊泳,他連笑都不笑,馬上就告訴我說:“你要去學遊泳,那就要帶一支鐵錘去!”我奇怪地問說:“爲什麼遊泳要帶鐵錘去呢?”爸爸說:“你先把鐵錘放到水裏,如果鐵錘會浮,你就會浮。”我一聽,這分明是說我一定會沈下去嘛我真不服氣,所以那一天去學遊泳,就馬上學會浮起來打水前進。傻孩子中了爸爸的計謀還不知道,回來就向他報告說:“鐵錘雖然會沈下去,但是我已經學會浮起來了。”爸爸一聽就笑起來,告訴我說:“我就知道我這樣說,你就反而會浮,又會遊。”然後他告訴我一句很重要的話,他說:“所以你要知道:並不是別人說你一定會沈下去,你就一定要照他的話非沈下去不可,你也是可以浮起來,又遊去!”自從那次爸爸說明之後,我才稍微了解反面教育的道理。小時候,笨笨呆呆的,時常中了爸爸的計謀還不知道,但是很感謝他好意的計謀,幫助我開發潛力,他若是不這麼說,我可能叁天才能學會,也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他這麼一說,我就非學會不可。不過自從知道自己會中計之後就反省檢討,我可不能像木屑那樣,一點火就燃起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本來的目標,不能人家一刺激我就跟著反應,如果是無意義的刺激,是用不著中計上當去反應的。

  第二層更深的慈悲—富裕中親嘗貧困

  爸爸有時候,會給我們一種處境,要我們自己去體會。自己體會出來的滋味,和別人說給我們聽的,實在不一樣。譬如說許多家境富裕的孩子,不知道貧窮的滋味,竟然會認爲如果今天家裏沒飯吃,就去大飯店吃。但是爸爸讓我自己實際去體會。在我讀大學的時候,他藉著一個因緣,真的讓我去體會什麼叫做貧窮。有好幾個月他都不寄生活費給我,醫學院的注冊費和書籍又很貴,爸爸又是很有錢的人,所以我根本沒辦法申請清寒證明,無法領清寒獎學金。全校只有兩種獎學金是不用清寒證明的,一種是全班第一名的獎學金,另一種是中醫藥特優的獎學金。當時我只有努力領這兩種獎學金,靠那一點錢過生活,而且又去當家教,做褓姆。我下課之後去當家教兼褓姆,帶叁個母親剛過世的女孩子(一個讀國中,兩個讀小學),她們家住豐原,到臺中上學,我下課後要先到學校接她們,然後和她們一起坐車回豐原,坐到豐原車站,用腳踏車載最小的孩子回家裏,陪她們做功課或教她們彈鋼琴,早上又爲她們准備早餐,准備上學的種種,然後又和她們坐車轉車到學校,而後自己才到醫學院上課。其中有一個孩子是先天性心髒病,有時半夜會喘,我也必需起來照顧她。當時因爲沒錢買書,所以都是到圖書館或是向高年級的學長借書來讀,也正因爲書是借來的,必須照期限歸還,所以不趕快讀不行。我騎了一輛一百五十元買來的破腳踏車,車後載著一個古老的顯微鏡,那是爸爸當時在用的,他也不肯讓我買新的,別人用的都是插電,且可自動調節的。我那一臺,朋友都笑說是“一八五二年虎克用的那一臺”,是黑色直筒型要用手去搖的。我也不敢向爸爸說要買新的,他說他用那一臺就已經看得很詳細了。我們都知道若向爸爸說器具不夠好,他就會說:“你是不會駛船嫌溪彎。”他總是說:“人家世界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也不用拿多名貴的小提琴,他用一只靴釘四條弦,就能拉得很好聽。若是不會拉的人,就是用多名貴的小提琴也不可能奏出什麼好的音樂。”爸爸總是教我們,要向自己的內心去要求,要要求自己提高能力,不要只是怪外面的境界和器具不夠好。我是能接受他這個道理,但是騎著那部一百五十元買來的腳踏車,不時在路上都會發生“鏈子松脫掉”的情形,如果沒有要緊的事,慢慢將它裝回去,再繼續騎也是很有趣,但有一次剛巧是考試的時候,偏偏又在路上鏈子掉了,那時真是很煩惱,到底是要把車子丟在路邊,提著一臺顯微鏡用跑的跑到學校呢?或把車也一起扛去呢…

《毛毛蟲變蝴蝶—獻給慈父的感恩與忏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