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毛毛蟲變蝴蝶—獻給慈父的感恩與忏悔▪P4

  ..續本文上一頁?當時我真的沒錢可坐計程車,那次我是用跑的,提著顯微鏡去學校,考試鈴已經響過了,我還是沒辦法跑到教室,後來老師看我跑得很可憐,勉強讓我進去考試,那次是考有機化學。當時只一心要趕去考試,還沒有時間去想什麼,但是我真的自己嘗到貧窮困苦的滋味。那種時常掉鏈子的腳踏車,在寒冬北風飕飕的時候,騎在上坡的路上,若是不唱一首“夢幻騎士、唐吉诃德”的電影主題曲來勉勵自己,可以說是不可能騎到目的地。那是一首英文的主題曲,是個傻氣的騎士,騎著一匹潦倒的馬唱的,我不太會翻譯,然而其中有幾句重要的意思是說:“要忍耐不可能忍的悲哀,要前往一個連勇士都不敢去的地方,要志願去地獄,爲了高超天堂般的目標;要盡最後一絲的氣力,到達一顆摸不到的星,只要當你倒下去的那一刹那,這個世間能比原來好一點點,那就好了......”當時都是唱這首歌來勉勵自己。爸爸那種很強又很硬的慈悲,使我真正體會到貧窮和困苦的滋味,當時我的房東嚴太太她知道我的困難不收我的房租,我搭夥的地方是在一家“新美僧服店”,她們也不收我的飯錢,大家用很溫暖的心幫助我走過那段考驗的路,使我永遠都感恩。媽媽她會看情形設法幫助我,但是我確實得到了實際的體驗,由那時候開始,我就不曾存過錢,因爲我真的了解人貧窮的痛苦,以及在緊急的時候沒有50元可坐車的困難,所以我不忍心將錢保留在自己身邊。如果說布施去幫助貧寒的人有什麼功德和福報,實在說那是爸爸給我的,是他教我的,他給我刻骨銘心的體驗。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每個月可能都會拿到父母寄來的錢,感覺是應當的,很少去體會其中的血汗和辛苦。爸爸一向是給我們很富裕的環境。但是他不要使我們因爲富裕而失去了能力,因爲富裕而害我們無法了解別人的困苦。我時常感覺,爸爸用他自己苦學的過程,庇蔭我們過著富裕的生活,這是他第一層的慈悲;而讓我們在富裕中,又親自去體會貧窮困苦的滋味,這是他第二層更深的慈悲。這也就是他往生之後,我每次想到他的教導之恩,就會再掉眼淚的原因。

  拿金斧頭的觀音菩薩

  大悲咒的第62句叫做“摩啰那啰”,這句的意思是觀世音菩薩拿著一把金斧頭來考驗衆生的心,觀世音菩薩並不是一向都慈眉善眼的,他也是會拿著金斧頭來試驗我們的心。譬如說你布施錢財,或是爲人服務布施力量,到底是爲了什麼而做的?是爲了給人稱贊誇獎,表示你是一個好人,或真的發自內心的慈悲呢?這動機是很難以了解的,有時我們自己也不清楚,要怎麼樣才能知道呢?在我們布施時,給我們一只金斧頭試試看才知道,如果你發了好心又努力做好事情,甚至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結果別人非但不稱贊你,反而還罵你,罵你是愛表現,愛出風頭,用錢買名聲,沽名釣譽,傻呆有錢不會自己用,假慈悲......,種種言詞都搬出來罵你,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拿出金斧頭來試驗你了,那麼到底你是要被他砍得哭回家委屈叁天吃不下飯呢?或是他砍下去,你都無所謂,繼續做下去呢?因爲原本我們這麼做並不是爲了要給人誇贊用的,所以假如他人不稱贊,甚至又毀謗,那和我們的目標也不相幹。我們布施修行的目標,本來是要舍掉貪念,去除自己的煩惱,要去西方,怎麼會因爲他拿出金斧頭,我就不去西方,開始爲他煩惱呢!實在說,別人到底是拿斧頭出來,或是拿棒棒糖出來說:“你很乖很好”,那都是他的事情,跟我絲毫不相幹。爸爸一向就是做我的“摩啰那啰”,這種金斧頭的觀世音菩薩。

  在我小學的時候,第一次將零用錢存起來送去孤兒院,爸爸就告訴我說:“孤兒院都是專門騙你這種傻瓜的錢。”我覺得很奇怪就問他說:“爸爸,我如果拿這些錢去看電影呢?”他說:“你拿去看電影好了!”當時我還不了解,覺得很疑惑,很奇怪,你千萬不要以爲我爸爸不肯布施,其實每次有公益事業,尤其是學校的建設他都很慷慨樂捐。有一次他知道有一個山上的孤兒院欠缺棉被,他也是很歡喜送去,但是他爲什麼這麼罵我呢?當時我不了解,後來我才知道,他就是拿斧頭試驗我這個小孩子的心,我時常都中了他的計謀而不自知,爸爸是在試驗到底你這個孩子是喜歡人家誇獎你好人好事才去捐錢,或是其他的心理。這是我念大悲咒“摩啰那啰”時才了解的,原來,一切的金斧頭都是觀世音菩薩所賜的,這種強硬的慈悲—“菜瓜布慈悲”是非常深遠的,不是一時可以體會了解的,這也是修行的路上必須要經過的考驗和訓練。沒有用斧頭砍砍看,那會知道我們自己的真心呢?如果發心做了一點好事,然而給人罵幾句就覺得很委屈,沒有勇氣再做下去,退心了。觀世音菩薩如果看你這種菩提心,也只有搖頭流眼淚,只好收回斧頭拿一枝棒棒糖出來哄你,因爲你是幼稚班的嘛,棒棒糖吃到老,吃得蛀了牙,也還是依舊愛吃棒棒糖。幼稚班托兒所,讀了四、五十年還是沒畢業,這樣也是很可憐的。

  六度總修?六度總休?

  上廣下欽老和尚有一句開示,很耐得我們去體會。他說:“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做六度總修(臺語)”。意思是你若賣命地做,又遭人嫌,就叫做六度總修。我剛聽到這句話,一時還不太明白,以後仔細想,覺得很有道理。學佛的人應該都知道,六度就是六種度過生死苦海的修行法。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智慧。什麼叫“做得要死”呢?就是很賣命爲人做事,這表示有布施—布施精神體力,盡心去做,就是拼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這才叫賣命—“做得要死”。這種“做得要死”的布施並不是簡單的,要非常“精進”才有可能做到連死都不怕。這樣精進的布施,這就有“布施”和“精進”二度了。結果又被人嫌,被人嫌怎麼辦呢?就是修“忍辱”啊!我們如果沒有一點“禅定”的能力,人家開口一嫌,我們心就動了,心若動就會難過,所以人家嫌我們也是幫助我們修“禅定”;如果沒有“智慧”想得開,硬是要將那口氣壓下來,也是壓不下來的,如果沒有“持戒”就動心動口對他回嘴,他如果嫌我,我就罵他。所以一個人果真賣命做,又被人嫌,真的就是六度總修。但是我們想想看,時常我們都不會把握機會,不能“六度總修”,而把總修,這修行的“修”改成了休息的“休”,變成六度都完蛋,破功停頓,不時都是“六度總休”。我們若是做了一點事,根本還未到快死的程度,被人一嫌,就六度總休了,就火燒功德林,什麼都燒得光光的,只會哭得很委屈,心中一直氣那個人實在很沒有口德,不會體會別人的辛苦,反倒嫌人家,真太沒修養了,還嫌人!其實那就是觀世音菩薩拿金斧頭出來要考驗我們的“摩啰那啰”,但是我們和那位“摩啰那啰”似乎都不相識,只是口中念念而已,真正“摩啰那啰”來,根本認不出來,這也就是老和尚所說的:“人家拿西方錢要給你賺,你不會賺,還在那兒哭”。老實說,這種西方錢實在不好賺,我也曾經是個傻呆子,哭過了才回頭想,自己到底爲什麼在哭?爲什麼要傷心呢?原來還是爲了一個“我”在委屈,原來是不要六度總修啊!要六度總修的人就懂得把握機會笑一笑、念念佛賺一筆西方錢;不要修的人就去好好爲自己哭一場。小時候爸爸就問我說:“將你的手砍掉,將你的腳也砍掉,你在那裏?”真可惜,這種智慧不會用,卻只會用煩惱。這個時候該把爸爸那種“第一句型”拿出來用,就是“你連這種境界都不能自在,不能堅持原來慈悲的目標,你還能做什麼呢?”上廣下欽老和尚也是說:“這麼沒主張,要怎麼去西方呢?”

  要畫成垃圾,或無價寶?

  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規定要畫一幅圖,我不會畫,畫不出來,媽媽就請爸爸指導我,爸爸又是問:“你連這個都不會畫嗎?”還問了兩叁次,我被問得快哭出來了,因爲畫一圖對我而言,是很困難的,媽媽因爲不太會畫圖,比較了解我的困難,就請爸爸好好的教我。爸爸看我實在程度太差,于是就換了一個口氣告訴我說:“一張圖畫紙,你如果亂畫,自己看了,也不知將它放在那裏好,結果就會讓人家當垃圾丟棄,假如你能用心畫它,一張畫紙兩角錢,可以變成無價之寶。你看有一些世界名畫,都變成國寶,你就是出再多錢,人家也不賣。世界名畫,也是人用心去畫出來的,畫圖也只是善用心而已。”他說完之後,就畫了幾筆給我看,我看他畫很簡單,幾筆就是一個花瓶,幾筆就是一朵花。自從那次看爸爸畫圖之後,我就不覺得畫圖是一件很困難頭疼的事情。他又教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使我一生受用不盡。他說:“人一樣是一條生命,就像一張畫紙,同樣都是兩角錢,但是要怎麼畫,各人差很多,你的生命是要畫成一張垃圾,還是要畫成無價之寶,就在于你的用心。”因爲爸爸這個啓發,我就決定用一張畫紙來畫佛,要用這條生命來修行成佛,不論能不能修成,我決定要這麼做下去。

  自己仔細看,耐心改。

  原本我的個性很急,畫圖也很急,趕快畫一畫,趕快畫完,趕快交出去。有一天爸爸看我匆匆作畫的情形,他就告訴我說:“你若用半小時,隨便畫的一張圖,可能連耐看半小時的價值也沒有,假如你可以耐心的將它挂起來,自己仔細看一看,看那裏須要改就好好的改,慢慢的改,如果你堪能耐心改半年,可能這張圖最少能耐看半年。你知道嗎?世界第一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畫了多久才畫成的,其中用了多少苦心啊!畫圖,並不是說一定要去開畫展,畫圖是在磨練我們的耐心。”有時候我實在覺得自己非常的幸運,阿彌陀佛安排這位爸爸給我,分明就是要幫助我去西方的最佳人選。

  忏悔—一層又一層的不孝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不對,二十年後愈想愈慚愧,愈忏悔。從前有一天,爸爸看病看得很累時,忽然他很激動的告訴我們說:“爲什麼每一天都沒有人告訴我一句歡喜的話?”當時我以爲…

《毛毛蟲變蝴蝶—獻給慈父的感恩與忏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