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有錢的在家人的修行 南傳[虎徑經]的注釋

  有錢的在家人的修行

  

  

  南傳[虎徑經]的注釋

  ([虎徑經]Vyagghapajja Sutta[1],[南傳大藏經][增支部 VI.155經])同[雜阿含91經](法增比丘2006年3月譯注于臺北)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拘利耶族(Koliyan)的嘎嘎拉巴達村(Kakkarapatta) [2]。

  

  當時,有位拘利耶族人名長膝(Dighajannu[3] 虎徑Vyagghapajja[4]),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在家俗人享受五欲,有妻兒家屬。我們用上等卡希(Kasi)檀香,配用花環、裝飾物和香水。(我們富有),家中用金銀器具[5]。世尊可否教導我們,如何得到現世安裕及現世快樂 ,以及後世安裕及後世快樂?

  

  佛告虎徑:有四法;在家俗人得到現世安裕,及現世快樂。何等爲四?

  (1)方便具足(utthana-sampada),

  (2)守護具足(arakkha-sampada),

  (3)善伴黨具足(kalyanamittata),

  (4)正命具足(sama-jivikata)。

  

  何等爲方便具足?謂善男子經營種種工巧業處以自維生。有的種田、或經商,或飼養乳牛[6],或射藝[7],或爲國王辦事,或他種營業[8],對于這些工巧業處精勤修行,善知正確營生方法,善行工巧業處工作,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爲守護具足?謂善男子所有財物,精勤方便所得,自手執作,勞苦而得,如法而得;能極守護,不令國王、盜賊、水、火劫壞損失,或由惡子嗣敗壞[9],是名善男子善守護。

  

  何等爲善伴黨[10]具足

   若有善男子居于某村某聚落,與聚落主聚落主之子,年長或年幼者而具信(saddha),具戒(sila),具施(caga),具慧(pañña)[11]之善知識交往[12],言語。舉止有信,有戒,有施,有慧,是名善男子善伴黨具足。

  

  雲何爲正命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善護,不令多入少出、亦不令多出少入。

  

  猶如執秤者(Tuladharo),少則增之,多則減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少入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爲搖優昙缽果(Udambarakhadaka)樹[13]者。若善男子財物豐厚,悭吝不用,傍人皆言此愚癡人如餓死狗。

  

  善男子,虎徑!所積財物有四法能令減損:(1)縱情享樂,(2)酗酒,(3)賭博,(4)與惡伴黨爲友。[14]

  

  猶如一大水槽,具四入水道與四出水道,若關閉四入水道而開啓四出水道,天晴不雨,水槽之水將不能增加;與此同理,有四法能令財物減損:(1)縱情享樂,(2)酗酒,(3)賭博,(4)與惡伴黨爲友。[15]

  

  (善男子,虎徑!)有四法能令財物增益:(1)不縱情享樂,(2)不酗酒,(3)不賭博,(4)與善伴黨爲友。[16]

  

  猶如一大水槽,具四入水道與四出水道,若開啓四入水道而關閉四出水道,天常有雨,水槽之水將能增加;與此同理,有四法能令財物增益。(:(1)不縱情享樂,(2)不酗酒,(3)不賭博,(4)與善伴黨爲友。)[17]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如是,虎徑!四法成就,在家俗人能得到現世安裕,及現世快樂。

  

  佛又告虎徑:在家俗人有四法:能得到後世安裕,後世快樂。何等爲四?

  (1)信具足(saddha-sampada),

  (2)戒具足(sila-sampada),

  (3)施具足(caga-sampada),

  (4)慧具足(pañña-sampada)。

  

  何等爲信具足?謂善男子于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彼實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世、天人師、佛、世尊;是名善男子信具足。[18]

  

  何等戒具足?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名戒具足。

  

  雲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悭吝心,誠心布施,常自手施,樂行布施,行拯救施,施予梵行者,是名善男子施具足。[19]

  

  雲何爲慧具足?謂善男子于五蘊生滅法如實知,苦聖谛如實知,集、滅、道聖谛如實知;透澈觀察苦之滅;是名善男子慧具足。[20]

  

  若善男子在家俗人行此四法者,能得到後世安裕,後世快樂。

  

  最後,世尊複說偈言:

  方便營諸業,財物善守護

  知識善男子,正命以自活

  淨信戒具足,惠施離悭垢

  淨除于速道,得後世安樂

  居家具正信,成就于八法

  審谛世尊語,現法得安穩

  現法得安樂,後世亦安樂

  

  (佛說此經已,虎徑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注:

  

  [1] [虎徑經]Vyagghapajja Sutta也稱爲Dighajanu Sutta,即[長膝經]。

  [2] 巴利聖典[增支部]記爲世尊居于拘利揚族(Koliyan)的嘎嘎拉巴達村(Kakkarapatta)。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一不同之處。佛母摩耶夫人Mahamaya是來自拘利耶族。

  [3] 巴利文Dighajannu,意爲長膝。長膝來自一個富有的家庭。

  [4] 長膝先祖住在山裏老虎常出入的虎徑邊,故名虎徑。

  [5] “我等在家俗人享受五欲,有妻兒家屬。我們用上等卡希(Kasi)檀香,配用花環、裝飾物和香水。(我們富有),家中用金銀器具。”雜阿含91經]缺。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二不同之處。

  [6] “或飼養乳牛”,[雜阿含91經]缺。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叁不同之處。

  [7] “或射藝”,[雜阿含91經]缺。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四不同之處。

  [8] “或他種營業”,[雜阿含91經]譯爲“或以書疏算畫”。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五不同之處。

  [9] “或由惡子嗣敗壞”,[雜阿含91經]譯爲“不愛念者辄取”。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六不同之處。

  [10] “善伴黨”,[雜阿含91經]譯爲“善知識”。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七不同之處。

  [11]“ 具信(saddha),具戒(sila),具施(caga),具慧(pañña)”,[雜阿含91經]譯爲“知識能善安慰,未生憂苦能令不生,已生憂苦能令開覺,未生喜樂能令速生,已生喜樂護令不失。” 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八不同之處。

  [12]“ 有信,有戒,有施,有慧”,[雜阿含91經] 譯爲“不落度、不放逸、不虛妄、不凶險”。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九不同之處。

  [13] 搖優昙缽果樹,指一個想要吃樹上果子的人,大力地搖撼樹幹,使得許多果子落下,但卻沒吃所有落地的果子。意指揮霍無度。

  [14] 此段[雜阿含91經]缺。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不同之處。

  [15] 此段[雜阿含91經]缺。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一不同之處。

  [16] 此段[雜阿含91經]缺。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二不同之處。

  [17] 此段[雜阿含91經]缺。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叁不同之處。

  [18] “于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彼實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世、天人師、佛、世尊。”此段[雜阿含91經]譯爲“于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壞。” 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四不同之處。

  [19]“ 離悭吝心,誠心布施,常自手施,樂行布施,行拯救施,施予梵行者。” 此段[雜阿含91經]譯爲“離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脫施,常自手與,樂修行舍,等心行施。” 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五不同之處。

  [20]“ 于五蘊生滅法如實知,苦聖谛如實知,集、滅、道聖谛如實知;透澈觀察苦之滅。” 此段[雜阿含91經]譯爲“苦聖谛如實知,習、滅、道聖谛如實知” 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六不同之處。

  [21]“ 審谛世尊語,現法得安穩,現法得安樂,後世亦安樂” 此段[雜阿含91經]譯爲“審谛尊所說,等正覺所知,現法得安隱,現法喜樂住,後世喜樂住。” 這是與[雜阿含經所載第十七不同之處。

  

  

  解釋:

  

  在此經中世尊教導富裕的虎徑如何在現世及後世能得到安裕和快樂。家境好的人,精神生活多半空虛,他們常把一切的人、事、物以及服務,用金錢來衡量;財富並不能使一個人成爲更完美的人,一般人貪求無厭,有了還要更多更好的,因此心整天浸淫在貪欲之中。這無止盡的貪欲只會使我們在娑婆世界泥陷更深,難以出離,也難以淨化。

  

  有了財富,多數的人開始追求名譽、地位、或權力;他們以爲這樣就能找到快樂,但他們不知道,這些只添加心靈的壓力。對原本只想追求富裕物質生活的人來說,得到豐厚物質生活後,再用精神去追求名譽、地位、或權力,無異雪上加霜,苦上加苦。困在境中的人確實是毫不知道的!

  

  像虎經這樣有善根的富裕在家俗人,確實少有,故此他詢問佛陀時,世尊給予他完善的解答。

  

  佛陀所指導的增益財富的方法,對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都能行得通。一個人若過正當的生活,不喝酒,不賭搏,不縱情欲樂,不交壞朋友,經濟量入爲出,這就連成功的企業都要這樣辦,何況個人。

  對有善根而要修行的人,佛陀所指導的四點:對佛(與法)的信心;進而皈依持守五戒;常做布施的工作,離悭吝,樂布施,自手施,施梵修,會給心靈帶來喜悅;善根更好的才修慧出離于苦!這已是聖道的整個修行的濃縮開示。

  

  [雜阿含91經]原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年少婆羅門名郁阇迦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俗人在家當行幾法?得現法安及現法樂 。

  

  佛告婆羅門: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爲四?

  謂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爲方便具足?謂善男子種種工巧業處以自營生。謂種田、商賈,或以王事,或以書疏算畫,于彼彼工巧業處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爲守護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谷,方便所得,自手執作,如法而得,能極守護,不令王、賊、水、火劫奪漂沒令失,不善守護者亡失,不愛念者辄取,及諸災患所壞,是名善男子善守護。

  

  何等爲善知識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虛妄、不凶險,如是知識能善安慰,未生憂苦能令不生,已生憂苦能令開覺,未生喜樂能令速生,已生喜樂護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識具足。

  

  雲何爲正命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掌護,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

  

  如執秤者,少則增之,多則減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爲優昙缽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癡人如餓死狗。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如是,婆羅門!四法成就,現法安、現法樂。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幾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 。

  

  佛告婆羅門: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何等爲四?

  

  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何等爲信具足?謂善男子于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壞,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何等戒具足?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名戒具足。

  

  雲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脫施,常自手與,樂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雲何爲慧具足?謂善男子苦聖谛如實知,習(集)、滅、道聖谛如實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

  

  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後世安、後世樂。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方便建諸業   積集能守護

  知識善男子   正命以自活

  淨信戒具足   惠施離悭垢

  淨除于速道   得後世安樂

  若處于居家   成就于八法

  審谛尊所說   等正覺所知

  現法得安隱   現法喜樂住

  後世喜樂住

  

  佛說此經已,郁阇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法增比丘,臺北

  

《有錢的在家人的修行 南傳[虎徑經]的注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圓滿證悟七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